近期,一向作为炒菜配料的大葱突然价格高涨,上海本地大葱价格3个多月时间整整翻了1倍。北京、上海、广州的一些市民反映,花10元钱仅能买到两根大葱。涨价后大葱的风头甚至盖过肉禽和鸡蛋,一度成为餐桌上的“主菜”。
3月17日,吴女士的母亲从农村到城里看望小外孙女,按照惯例老人总会从农村老家带一些土特产。但这次老人听说大葱价格一路上涨,就背了20斤大葱赶往女儿家,看着大捆新鲜大葱女儿很高兴,也把邻居羡慕坏了。[详细]
“向钱葱”的暴涨,不禁让我们联想起了近年来出现的“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2010年以来,大蒜、绿豆、叶菜、玉米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这一轮农产品接力般的涨价潮,在网络上也催生了一系列的网络热词。在网友的调侃声中,我们也可以读出人们对于物价上涨的无奈。如果是油价涨,我们可以不买车;如果是房价涨,我们可以不买房。可是当生活基本资料都在涨价时,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回避。
农民缺少市场供应信息
    2010年和2011年大葱价格都出现快速下跌。连续两年的坏行情导致葱农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不仅种植面积减少,大葱亩均产量也出现下滑。农民积极性被挫伤,大葱供给量减少,今年价格必然暴涨。农民对于市场供给信息缺失,不能科学合理地按照市场供给情况种植,是大葱价格暴涨的第一层原因。
经销商囤积居奇
    在很多大型农贸批发市场的大葱生产销售链条中,一直存在着“农户——经销商”的承包合作的模式:普通的种植农户承包下几十亩至上百亩的土地,一些经销商在农户种下大葱后,就与他们谈好价格,承包下农户所有大葱的销售。大葱涨价后,巨大差价的受益者并不是种地的农民,而是经销商。在这些经销商中,囤积居奇的商人也不乏其人。据称,一些承包下数百亩至上千亩大葱的一级经销商都“发财”了,“少的赚了两三百万元,最多甚至上千万元。”
流通环节的累加成本
    过多的中间环节,田间到市场超高的运输费用,超市进场费以及市场的各种收费,这些老问题始终没有根本解决。比如说,运输费用这种刚性成本越来越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油价在不断上涨。一个成品油价格上涨,推高蔬菜运输成本,最终都是嵌入在蔬菜的最终销售价格中,最终都由城市市民负担承受。[详细]
价格正常波动受阻或打击生产者
从历史经验和市场经济规律来看,并非所有物价上涨都不合理。由原料价格上升引起的物价结构性上涨,与明显通货膨胀有所区别,价格不涨或将打击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前任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谈及物价时曾说,农民种点粮食也不容易,涨点价也是合情合理的,如果不涨价,亏本,谁都不去种粮养猪,东西少了,价格会涨的更高。
因此,一味强调平抑物价并非解决问题的全面之策。商品价值理应在价格上得到合理体现,让提供服务和商品的群体利益不受损失。[详细]
物价上涨暴露日益明显的贫富差距
物价尤其是肉价、粮价、油价等生活基础商品价格的暴涨,直接加重普通百姓的经济负担,只能吃不起猪肉吃青菜、吃不起青菜吃腌菜。相比,高收入人群对物价敏感度较低,其食品等必需品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不大,在投资和其他消费领域仍有结余。这种差距也激发了社会对贫富差距的反思。
物价忧虑之下,老百姓还将眼光投向如何致富。但比起疯狂的大葱,居民的工资常年保持淡定。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在“十五”期间,农民工的工资增长很少。有调查显示,珠三角地区农民工月平均工资12年来只提高了68元,平均下来,一年才提高5块钱。[详细]
普通百姓之所以成为对物价上涨最敏感的群体,收入上涨缓慢是一个因素。提高普通人的收入水平,不失为缓解价格上涨冲击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 《政府工作报告》对此有所体察,2012年,物价上涨的目标被定为4%,而另外一个数字也引人注目——收入年均增长幅度为7%。过去10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攀升,但由于统计口径和行业差距,百姓普遍没有感受到工资上涨。
对收入分配改革的呼声渐强。今年两会上,亦有政协委员建议为企业减税,节省下的钱给劳动者涨工资。鼓了百姓的钱包,还要改善养老、医疗等多方面的民生保障,大家才敢花钱,面对合理的价格上涨才能淡定。
石柏魁潜入故宫博物院内,窃得香港两依藏博物馆在此展出9件展品。
在今年的3.15晚会上,麦当劳、家乐福等巨头榜上有名。
“感动”系列评选意义何在?持久性、影响力又如何?
美国公布新军事战略报告,将美国军事重心转向亚太地区。
春运的变与不变,见证和折射着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
如果隐藏在校车事故背后的其他因素不被关注,校车安全问题依旧无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