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28日15:05 新浪智库

  2015年9月23日,在习近平主席访美之际,为了加强中美人文、教育交流,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劳瑞德国际教育集团在京举办中国创业教育研讨会。这是国内首次以创业教育为主题的国际化高端研讨会,来自国内外政府代表、学者、商界人士共同研讨国内创业教育发展方向,并借鉴美国、德国等国家创业教育先进经验。

  美国著名创业大学百森学院前院长、哈佛大学教授Leonard A。 Schlesinger在研讨会上发表以下观点:

  在美国的大学中,柏森学院有很长的历史,我们在本科、硕士和研究生阶段都开展创业教育课程,过去的创业教育包括在商学院开展的这类教育,其实我们都希望创造一种好的氛围。而且我们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开展这样的教育活动,希望能够发展我们的创业教育,同时也开设了最大的创业中心和实验室。我们现在希望把我们的学术研究理论转化成我们的实践,同时把我们的实践转化成学术理论,所以,我们不仅能够扩大在这个领域专长,同时我们希望状态一个非常关键的方法,能够把工程师科学家都纳入进来。我们还开展了创业教育研讨会,这是全球最大的创业教育活动,而且也有很多的成果。在中国,我们也在上海召开了创业教育研讨会,2011年的时候有很多的管理者都参与了活动。我们还希望在大学里教授创业教育有关的课程。

  在过去四年中,我们也在美国和中国,特别是大中华区有大量的交流,我们希望有核心的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创业精神,教授他们提高自己的能力以进行创业的活动。

  最后,我觉得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课程建设,把研究和实践结合起来,进行创业的教育工作。在过去两年半当中,我有机会再回到哈佛商学院教授课程。现在则负责教授系列的管理课程,这些课程都是关注如何强调建立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如何能够更好建立创业的标准,同时能够推动所谓的新的经济发展的引擎。我相信现在有大量的机会来进行创业,所以要非常努力地工作。我的学生们进行了一些框架和能力的建设,以及不同观察和分享,我很希望看看他们能如何影响整个世界范围内创业活动的发展。

  以前我们主要更多地关注顾客和雇主间的关系,现在则更多地要关注这种创业精神。职业教育是以前的导向,现在则应有新型的创业课程建设,并且在全球统一标准。目前已经有了一些相关的项目,同时也有导师制的教授课程,在美国和其他地区也能形成互动。

  现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现有的工作就业市场和这种创业发展之间有一个巨大的鸿沟。因此我们需要考虑如何进行改变,如何加强学生的能力,以使得毕业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就业市场的变化。目前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是如何适应现在市场当中的工作机会,从消费者的角度去适应,但他们没有思考如何去创造工作机会,也就是说如何思考新的创造就业的可能性。大学生应该努力去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而不只是工作机会的消费者。

  从创业机制来看,可以建立创业教育活动系统。我们要建立一些孵化器、实验室及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通过活动的反馈来促进我们的教育进行一些改变。比如,中国一些领先级的商学院,他们能告诉我这一点,现在市场上缺乏有专业知识的教职员工,教育缺乏国际性视角,所以这种能力的提升是非常关键的。而在设计教育课程的时候,我们必须有研究的能力以及教授课程和实践的能力。

  我们希望能够帮助企业建立更好的思维活动,在全球的大学中帮助进行创业课程的设置,帮助创业者从最开始就了解最新的一些实践和做法。当然我们要帮助创业者去进行孵化,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教育和帮助他们创业。这可能需要时间,但所有人都应了解到一个事实,那就是创业教育比职业教育更为重要,事实上,创业教育可以说是最强大的一种教育形式,它对于社会创造财富来说,是最有价值的。我相信创业教育能够极大地支持中国的经济革新和经济改革,而且能够带来全新的真正的创业者。

  (本文根据嘉宾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中国创业教育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不宜片面强调“性别平等”

性别的不平等是个历史现象,也是个文化现象。社会发展,不会允许某个性别无休止地拔高自己到地位。行政权力干预性别平等,好处固然多,但后遗症也不少。现在,女性地位被人为强调所带来的负面问题也不少。不少家庭悲剧的产生,与女性的强势不无关系。

校长骂人,院长敢断绝关系吗

师生交恶、升格为网络话题,对彼此来说都有些尴尬,诿过于社交平台似乎能捡回一点面子。但师生关系的确也到了一个该反思的时刻。人大的“绝交门”,因学生在朋友圈批评某些老师、本校历史系以及北大[微博]历史系,出语有些情绪化比如多次说对方是“垃圾”。

他被组织关怀,你们兴奋什么

这样的集体兴奋,这两年经常发生,甚至在某些时候这种兴奋堪称狂欢,有幸灾乐祸的,有鞭尸的。我对这种兴奋和狂欢抱有理解和同情,但还是认为意义不大——就好像,某人得到一个处分,世界可以变得更好似的。

书记局长不和,干部听谁的?

中国的干部似乎天生非常有“个性”,融合程度差,书记与局长关系处得好的少,不相互拆台已是“大幸”。在这样的情况下,机关干部需要在党政主官间“周旋”,弄不好就是“老鼠进风箱”。这种两头受气的感觉,对于“双主官”单位的机关干部应该都不陌生。

  • 刘海明:廉价好用药现实中怎成“孤药”
  • 南京虐童案中案宣判之后还需反思
  • 美丽的戚夫人死得到底有多惨
  • 金庸小说中对谁最不人道?
  • 藤井树:观看《港囧》的N种姿势
  • 婚姻里那些需要看透的真相
  • 实拍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新娘(图)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