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自由行

2015年03月01日09:14  新闻专栏  作者:媒体札记  
双方怎么又吵起来了,还火上浇油越吵越凶。 双方怎么又吵起来了,还火上浇油越吵越凶。

  1841年,香港开埠,2011年,贾葭写下:“这大概是香港开埠170年来,第一次这么不待见大陆人。”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然后便是接二连三,就在短短四年之间,以专栏作者贾葭之言为起点,不待见内地人之势愈演愈烈。

  本即对香港知之不多的内地人,过完与世隔绝般的春节后突然发现:双方怎么又吵起来了,还火上浇油越吵越凶。

  今晨,凤凰网首页转引明报消息,简述这场风波的来龙去脉,“香港本土团体近日连接在屯门、沙田发起反水货客示威,成为内地网络热门话题,更是农历新年假期内地人的酒桌热话,对港人的反感情绪日渐累积。”

  哦,原来又是举牌抗议,从奶粉限购到小童便溺,从“香港人是狗”到“蝗虫论”,内地与香港这两年一直磕磕绊绊,像是球场上竞技的一对小伙伴,一旦寻着对方犯规,即立马高分贝嚷嚷喊裁判,向场下观众比划着对手的龌龊。

  这一次的舆情也大抵如此,导演彭浩翔照例成为标靶:“沙田反内地游客事件在内地媒体发酵多日后,前日有网民贴出声称是导演彭浩翔骂内地人的言论截图,称‘赚了你们的钱,照样把你们当狗…’,有关言论在内地网络掀起怒潮,引致网民反港情绪大爆发,有内地愤青更发起剪烂港澳通行证、投票要求政府对香港断水断电等抗议活动。彭浩翔急澄清,称是被内地五毛党嫁祸栽赃。”

  不一样地方在于,内地即将迎来“两会”,到时北上参会的特首梁振英,要“与内地部门商讨能否收紧‘自由行’政策,以控制游客的自然增长”。人民网此前消息显示:“农历新年访港内地旅客与去年同期相比有0.26%增长,但‘一签多行’及‘自由行’都轻微下跌,而同一期间内地往澳门的‘自由行’旅客增长6.7%,具体原因有待分析。”

  “自由行”的利与弊

  “该不该限制香港‘自由行’?”,腾讯“财经观察”今日认为,不妨转换为另一议题,“目前香港的承载力是否超过极限”:“梁振英的措词比较模糊,并未给出具体数字。但是,与香港拥有差不多面积的另一个国际大都市纽约每年接纳的游客人数比香港多两千多万。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香港虽然接待能力有限,但是否已经达到极限值得商榷…摆在香港政府面前的,不应该是急于用管制手段去遏制自由的根基,而是如何去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在去年祭出移民投资政策后,即便限制了香港‘自由行’,那么在贫富差距涌动的博弈下,未来还有多少管制手段可以打?”

  早在腾讯首页提出异议前,搜狐专题昨日即有过隐忧。

  同样是探讨“自由行”该不该受限,“点击今日”专题另有分析递上,“游客量失控情况非但对香港平民不公平,对内地游客也很不公平”:“内地游客里的富豪是极少数,绝大部分是工薪阶层,来香港对他们算是一次够奢侈的旅游。很多人从没出过境,全家为来港一游,要节省几年的钱。来了,却被迫经历相对于高昂的价格而言质量低下的服务接待。香港好的那些旅游服务项目,现在因为供不应求,价格飞涨到普通游客享受不起。更有一些香港商家和的士司机,对内地游客猛宰猛骗,其心态就是‘不宰你们白不宰’。近来香港世面街头发生的冲突,跟这有关系。一旦被宰被骗,许多内地游客对香港的印象也就变得极坏。”

  根据编辑“海天”所总结,“除港人和内地游客间博弈外,至少还存在三重博弈”:“首先是香港市民与香港观光服务行业之间的矛盾。‘自由行’带来了巨大商机,香港观光服务行业是该政策的主要受益者之一,但绝大部分普通香港民众无法从观光服务行业的丰厚盈利中分得一杯羹…再就是香港市民与香港政府间的博弈。在对待‘自由行’政策问题上,香港市民关心的是自己的生活是否受到影响,‘自由行’能否给自己带来实惠;而特区政府看重的,是‘自由行’政策的执行可否转换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上的成绩…还有香港观光服务业与香港政府间的博弈。‘自由行’政策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香港观光服务行业的发展,尤其为底层民众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而这也反过来进一步促使观光服务业向政府施压,要求维持甚至加大对这项政策的推行力度。”

  透过这四层博弈表象,搜狐有高屋建瓴之论,“福利主义、民粹主义和排斥主义渐长,奋斗、竞争和开放渐消,将一点一点消耗香港最自以为豪的自由市场的环境”:“香港商业环境的疲软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如果把板子打到了开放上,就是缘木求鱼了。‘自由行’的收紧,并不是香港市场环境趋差的一个孤例,而是一个缩影…福利社会的通病,是倾向于自我保护和自我封闭。但保护和封闭福利的同时,其实也在丧失掉创造财富的能力。为了保护既有的福利,反市场力量就会破土而出。一旦反市场的力量开始爬升,与民粹情绪相结合,兜售甚至操纵社会议题,香港经济将不可避免地被波及和影响。”

  作为一家本职工作是信息搬运的门户网站,搜狐新闻在原创评论上确实下了不少工夫。

  也是昨日,首页还有超3000字的长篇快评及时放送,《香港,我还能怎么来爱你》:“若只是香港角度来讲述,也许可以理解香港市民对‘自由行’的皱眉。如果从内地民众的角度来讲述,则完全可能是另一个故事”:“双方各有自己的逻辑与苦衷,一开始似乎谁都没错。但当不满的情绪集聚,内地人认为香港人‘矫情’,香港人斥责内地人‘愚昧’。长期缺乏沟通,逐渐酿出激烈的表达,最后只剩对抗甚至对喷,谁也无法再说自己没错。”

  戾气乱窜的表现,作者归纳为三种,一是双方没法坐下来心平气和谈:“站队替代了说理,成为了表达的主要方式,在最新的限制‘自由行’表态后,朋友圈甚至掀起了晒出拦腰剪断的港澳通行证以‘明智’的行为”;二是互骂对方为白眼狼:“当年‘忍够了’的整版广告有‘要不是香港你们全完蛋了’的表述,遭到了一堆‘打脸’反驳;眼下的‘自由行’争议中,有内地人甩出停掉供港水电的‘旧闻’,然后又有媒体普及供港水电贵价及政治角力的‘打脸’文面世”;三是传媒机构未尽到该尽之职:“担当公共话语空间建设重责的媒体,原本应该理性应对这历史的敏感时段,但事实也令人失望——2月27日早晨,大陆媒体纷纷报道‘李嘉诚:无个人游,港股跌千点’新闻,这无意中也在通过片面信息制造恐慌。事实上,港府代表香港同胞所要争取的并非李嘉诚口中所言‘无个人游’——即全面限制或者取消‘自由行’。”

  的确,昨日李超人说股市谈政改的发言,五大门户首页几乎都可觅得:《李嘉诚:若香港取消自由行,股市将跌逾千点》、《李嘉诚:凭良心说,政改方案不通过大家都是输家》。

  “自由行”,对香港经济贡献有多大,没了“自由行”,发展是否会一落千丈呢?

  换而言之,“内地客对香港经济贡献高吗”,对此议题,成都全搜索网站大年初三即有结论,“物价上涨作为限制内地游客赴港的理由是靠不住的”。

  这或许与下意识的判断并不相符,可这家偏安于天府之国的地方网站,还是提供了看上去翔实的论证数据:“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的数据,2008年旅游业对香港GDP的贡献仅2.8%,2009年上升至3.3%,2010年为4.3%,2011年为4.5%… 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在旅游业上,内地赚香港人的钱也许更多。2011年赴港内地游客2810.12万人次。而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11年赴内地香港游客达到7935.77万人次,是前者的2.8倍…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岑伟波认为总体来说,内地游客对香港物价水平的影响只占香港物价变动的很小一部分,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不应被过分夸大…据统计,内地游客人数在一个月内增加1%,香港整体物价在一年内的上升幅度还不足0.05%。”

  谁是谁的靠山

  好吧,如果“自由行”作用暂时难以量化讨论,那么,内地对香港又是否存在形同反哺的再造之恩呢?

  前日深夜,凤凰卫视知名记者、主持人闾丘露薇,在个人认证微博向她的369万关注者,推荐网易另一面专题《香港人的生活资源哪里来》。这则于2012年上线的评论专题,从导语部分即开始彰显态度,“内地网民讨论到香港的时候,白眼狼成了居高不下的词汇,原因无外乎是吃内地的喝内地的,却还要说内地不好之类,但事实上,香港从内地获得的从吃穿用度到水电能源,并没有少花一分钱有时更贵。别总说香港人不感恩,恩情并没想象的浩荡。”

  依据@心之洛所观察,有态度的专题命途多舛:“《香港人不靠内地‘恩赐’过活》,网易2012年9月专题,发布不久被逼改为《香港人的生活资源从哪里来》,后被离奇手段屏蔽,原链接在电脑会跳转成404页面,百度谷歌输入上述两个标题搜不出结果,你能想象这种无耻的手段出自谁人的手吗…”

  “水是要买的不是白送给香港”、“电力总趋势是从香港输往广东”、“几乎所有产煤大国均对香港出口”、“菜蔬供应香港不过是市场买卖”,专题以此平行的四个小标题,从水、电、煤炭、菜蔬等日常生活资源切入,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说到底只是属于市场的买卖行为而已”,并且,专题结语部分还有埋下厉害后手:“根据2011年9月5日《信报》报道,维基解密于2011年9月公开了近千份美国驻港总领事馆的机密电文,有电文透露2009年广东省出现严重旱灾时,港方提出通过减少输港供水以助舒缓旱情,但建议被广东省婉拒,为的就是确保高达30亿元的供水协议可以全额履行。”

  专题在163.com沉睡两年后,再度在舆论场上满血复活,犹如从冬眠中惊醒的巨兽,倏然一声长啸引人瞩目。文中旁征博引来源广泛的数据材料,被不满于动辄口出白眼狼的围观者,视为驳斥“恩主论”的当头一棒。

  “香港人的生活资料从哪里来?看完这组数据,咱就别YY了…”,微信公众号“政经观察”以此为题予以原文转载,一日之内即斩获10万+的阅读数;普通用户@绣花绣得累了转发近千次的长微博《关于朋友圈香港事件说两句》,开头第一段即是推荐此专题,“当初给香港的东西不是给的,是卖的,互为恩情。网易关于这个有专题,网上认真搜搜也有,别只看朋友圈”;香港中文大学财务系教授王泽基也在个人认证微博转发链接并留下点评:“这是老一点的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是两地不读书的年轻一辈偏要乱吵一通。撇开两地互骂忘恩负义等搞笑行为,正常的体系中,任何的合约都是经济交易而已,整体来说你情我愿,谁都不欠谁…”

  数据的雄辩之效,只在于真实与否,不因时光流逝而消磨;分析的见微知著,只在于透彻与否,同样不因热点的转移而陨灭。

  也是源自有态度的门户网易,贾葭翻出一篇2012年春节期间受邀为其所撰之论,昨日重刊于个人微信公众号“贾葭的双城记”。其中对“恩主心态”的剖析与批判,与另一面专题互为掎角之势:“经过九八年的金融危机与SARS两次事件,许多人觉得北京在对香港实施‘拯救’…首先,这种思维是多年乃至千年集权体制思维的一种无意识的反应。即认为某地经济发展得好,一定是中央的政策好,而好政策又是中央赐予的。这种无意识反应我们在一档著名的钢花飞溅麦穗飘香的电视新闻节目里经常看到:手里啊捧着窝窝头,眼泪啊止不住地流。接下来的台词大家都知道了…其次,长期错误概念及事实的灌输,让一些人有想当然的错觉。比如,不论是北京还是香港的报纸,都极力宣传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在用词也比较夸张。比如CEPA的签订,不论是北京还是香港媒体,都称为‘中央送大礼’,但其实这其中完全依据世贸组织的原则及标准…这里面也和媒体的洗脑手段有关系。比如在报道香港经济发展的新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一句话:在‘自由行’之后,香港更加繁荣云云,这里‘自由行’其实不过是个时间概念,但久而久之,成天见到这样的话,大脑里会形成一个因果关系的印象:因为‘自由行’,香港才怎么样。这就变成一个讨论事件的虚假前提。”

  不过,@夏尔谢夫工程师对网易另一面专题所列数据颇为不信:“这篇文章全文属于扯淡,只举几例,去年9月6日,香港的活鸡价格降了6-8元,原因只是内地6800只活鸡进了香港。当年没买东江水,香港大旱的时候,香港全城每四天供一次水,每天供水四小时。许冠杰为此还编了一首歌。现在雨水多了,就开始觉得祖国大陆的水无足轻重了。”

  是的,即便所引数据公开确凿,也总少不了断章取义之问。

  对于香港的供水问题,有更专业的解释到来。依据微信公众号“政见”2014年10月刊出,同样也于近日再度流传的《香港供水系统背后的政治角力》,供水的确是个千丝万缕的难题,远非市场选择四字可简单概括。

  夹在中英两国、美苏两大阵营,以及国共两党之间的桥头堡香港,喝水也要讲政治,“香港供水呈现的并不是一个从发掘本地资源到依赖大陆的自然过程,而是曲折复杂的政治结果。中英双方对香港供水权的竞争、各方力量对香港的支配、变化中的边界本质与政治格局,共同造就了香港拥有世界级本地供水系统而依赖大陆供水的奇怪现实”:“…按照传统理论,1959年后接受中国大陆供水(大的生态尺度的建立)的香港可能丧失殖民地城邦地位(大的政治尺度的建立),但这直到1979年之后才发生,因为边界本质在影响两者的互动。在成为英国殖民地的155年中,香港和内地之间被一条边境(border)所隔开。1959-1979年,边界的不确定性导致港英政府采取相应的策略(建立本地供水系统),避免因接受大陆供水而使香港殖民地城邦的地位受到威胁,干扰了生态尺度与政治尺度之间的互动。而1979年后,英国知道中国将收回香港,边界的本质得到确定(从两国之间的border变成一国之内的boundary),英国重新调整策略,二者的互动才能被原有理论解释。”

  一方说香港依附于内地,另一方说内地受惠于香港,必然,也会有第三方和事佬出现,重申内地与香港谁也离不开谁。

  前日,凤凰卫视主持人何亮亮在环球时报撰文,提出“大陆与香港的关系,从来不是谁要依靠谁,而是谁也离不开谁”。文中既有借机提醒香港人,“香港社会现在面临的困境,如有土地资源却不能利用、反对派在议会阻挠通过各种议案、各种社会经济议题无法获得共识、政府施政效率低等等,都是香港自身的问题,不是也不可能是内地造成的。香港的问题只能靠自己解决。香港人不应妄自菲薄,更不要怨天尤人。”

  也有趁势劝诫内地人,“2003年香港的经济总量为北上广的总和,香港的轨道交通通车里数超过内地所有城市。现在北上广任何一个城市的经济总量已超过香港,北京和上海的轨道交通也早已分别超过香港。对此内地民众无需沾沾自喜”:“改革开放之初,首先是来自香港中小企业的资本、技术和海外市场,包括国际市场的规则与经验,对内地大有裨益,这也是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不具有的优势…内地房地产业的大发展可以说几乎完全复制了香港的模式…内地和香港的经济实力互为消长,是非常正常的趋势…放在大中华的背景以及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来看,繁荣发达的香港,与同样繁荣发达的内地相得益彰…香港只有融入中国的强国进程中,才能把握自身发展机遇,内地也一定会在这一进程中继续发挥香港的优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香港 自由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