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佛要你”,so大学生“要佛”吗?

2015年04月05日08:04  新闻专栏  作者:一图观政  

  广东千年佛寺东华禅寺推出“我佛要你”招聘广告,近日火遍朋友圈,该广告据称点击量高达100多万,一时间4000余份履历蜂拥而至,其中不乏国外名校毕业生。

  “我佛要你”,一年年面临“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大学生们应不应?事实上,宗教已经远比想象中更大程度地渗透入大学生的生活。

  吉林省2014年调查本省1309名高校大学生后发现,有过被“传教”经历的学生占比已高达33.36%。而往前4年,针对北京地区十所高校大学生展开的调查显示,该比例已经达到45.5%。

  认识:较为理性但浅表

  吉林省2014年对当地大学生信仰宗教情况进行社会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和理解较为理性,带有明显负面评价的“一种迷信、荒诞的学说”只占8.78%。

  @一图观政(微信号P100017)采访发现,许多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依赖于个人经历。苏州大学陈席元有过出国交换的经历,他描述自己在教堂听教徒唱歌时,有种“心灵接受荡涤的感觉”。重庆某大学的唐笛(化名)认为基督教徒都很善良不说谎,宗教应该是“纯洁的”。但一次去教堂被极力传教的经历让她觉得基督教似乎没有从前那样神圣了。

  目前国内大学生并没有了解宗教的太多途径,部分高校开设了宗教学课程,但唐笛表示这些课程只是“泛泛而谈”。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只能浮于表面。

  态度:倾听,但不参与

  谁在校园传教?数据显示,传教者身份类型占比最多的是信教同学,占比达59.32%,超过一半。而那些并没有宗教信仰大学生,对周围信教同学的态度是“基本理解”(42.68%)或“不理解也不反对”(35.16%)。

  面对宣传宗教的行为,只有不到两成的大学生会直接拒绝,57.15%的人没有选择直接拒绝,理由是“出于礼貌”。 然而,@一图观政(微信号P100017)采访发现,当传教者提出入教或一起参加宗教活动的要求时,多数大学生会拒绝。

  苏州大学陈席元介绍自己经历过多次传教,“一般都会由搭讪开始,先聊天,聊很久之后才提出拉我做活动”。陈席元表示自己不会入教或参加活动,理由是自己已入党,但并不排斥传教,“有很多传教的是老外,可以锻炼口语”。

  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张慧说自己宿舍就有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并描述舍友传教时“极其有耐心”,已经成功了“拉了5个人入伙”。张慧说如果拉她入伙自己“绝对百分之百拒绝”,因为自己没有信仰,并表示“你信你的,别影响我就好。”

  值得注意的是,张晨翼在向@一图观政(微信号P100017)介绍身边的信仰基督教的同学时,称其同学的日常行为表现,并不像一个宽容大量的信教者。“在我看来这个信教并没有改变她什么,而是一种幌子一样的东西。”

  一些不信教的大学生,在信教同学身上投射了自己对宗教的部分想象与期待。当信教的同学表现出负面的特质时,也许会受到比一般同学更大程度的否定态度。

  总结

  总体来看,无宗教信仰的大学生对宗教的理解主要依据内心的想象与个人经历,多数都停留在表面阶段——“原则上保持宽容,实质上不太了解”。所谓“理性看待”,也多为现有社会观念教育下的无意识表现。也正是基于此,“传教人员”的个人特质对大学生的宗教理解和宗教印象产生了较大作用。

  一则“我佛要你”的招聘广告之所以引起轰动,除了形式新颖之外,或许也是因为由宗教场所直接进行自我表达和大众宣传的例子并不多见。

  最后小编想说,每个人都有信教的自由,即使不信,也请保持理性,不要亵渎宗教的要义。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大学生 宗教 信教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