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物欲杀死情欲

2014年11月11日09:51  新闻专栏  作者:谢勇  
中国所谓的屌丝,是拥有真金白银的,是事实上不断变得富有,但心灵并没有得到相应发育的奇怪生物。  中国所谓的屌丝,是拥有真金白银的,是事实上不断变得富有,但心灵并没有得到相应发育的奇怪生物。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谢勇

  “零时零分,某小区的几十栋高层仍是灯火通明,家家亮着灯。那是一种寂静的明亮,没有电视和音响的嘈杂,只有女人手中鼠标嗒嗒嗒的响声。小区传达室的王大爷默默注视着这一切,思索良久,又点上一根烟,最终坚定地关掉了小区总电闸。那一晚他为小区男业主们挽回了上亿元的财产损失。那一天,是公元2014年11月11日。”

  这是今年“双十一”前流传在微信圈里的段子。即便不是女权主义者,也能从中感受到存在着歧视意味:在这个本身就蕴含着“性”意味的节日中,中国女性正在遭遇着污名化风险。她们被视为物欲高涨的人群,在这个夜晚,这些贪婪且经济不独立、控制欲旺盛,企图拥有房子、车子、被各种商品拥挤起来的生活的女人们,脸色绯红目光炯炯,面朝屏幕物欲盎然。而“双十一”,则是她们这一真实面目显露的时刻。

  燥物时代的商业机密

  实际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网购用户中男性比例要高于女性,男性网购人均金额也高于女性,买得比女性更加频繁的男性用户比例更高。

  调查结果与网民感受不符,也和今年9月24日,马云在出席克林顿全球倡议年会时曾经透露的“商业机密”相左。按照马云的说法,“阿里巴巴70%的买家是女性”。但我个人还是宁愿相信数据研究。不仅因为在事实和数据面前,直觉常常犯错,而是现实经历告诉我,在这样一个燥物社会中,对商品的追逐和渴望,是超越地区和性别的。比如,作为一名较少网购的男性,在几天时间密集大量浏览电商网站造成的后果是,我不仅开始把浏览二手车电商作为一项娱乐方式,还在认真考虑,是否用商家推荐的以旧换旧方式,凑些钱换辆好车体验下?

  没有人会怀疑在2014年,在这个普遍恋物的时代,“双十一”与中国网商会创造出新的天文数字,跨上新的台阶。即便阿里过分小气,不让其他电商使用“双十一”概念,可商业文明一旦被培育起来,就不会仅属于一个商家。作为旁观者,我们不得不佩服阿里培育商业文明的眼光和能力。在2009年前,11月11日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光棍节,也不过是网络屌丝自嘲式的玩笑。当其时淘宝商城,也就是未来的天猫筹办举办促销活动的时候,选择11月11日实在有点冒险:因为光棍节刚好处于传统零售业十一黄金周和圣诞促销季中间。但这时天气变化,正是人们添置冬装的时候,“当时选‘双十一’概念,想试一试,看网上的促销活动有没有可能成为一个对消费者有吸引力的窗口”。

  不仅是得屌丝者得天下

  在今天,论证阿里“双十一”的成功,无论如何不能忽视消费与屌丝文化之间的关联。更准确说法是,中国电商是随着屌丝一起逆袭而成长的。“光棍”这一概念隐含的性匮乏与消费背后的商品匮乏,通过移情的心理机制,在通过打折狂欢的方式,实现了节日化效果。从这个层面看,双十一实在是太精妙的一次镶嵌式组合。

  “双十一”的成功并非因为中国庞大屌丝群体的存在,而在于屌丝群体正在走出屌丝而不自知。或者说,太多中产内心里依然跳跃着一颗屌丝的心。这也是为什么一定是天猫完成了“双十一”的奇迹而不是淘宝的原因:阿里感觉到了这一群体走出草根,渴望有品质生活的变化。这也是“双十一”成为全民狂欢式节日的秘密。用折扣方式强调匮乏以刺激物欲。

  匮乏意味着渴望获得,意味着面向未来的蓬勃购买力。“双十一”之所以能够从网络屌丝一句自嘲式粗鄙玩笑,经过六年时间,成为电商时代商业文明的成功范例。当然与中国社会庞大的屌丝阶层相关,但更准确的说法,则应该与屌丝阶层漫漫逆袭之路相关。

  事实上,不仅是得屌丝者得天下这么简单。秘密在于,中国所谓的屌丝,是拥有真金白银的,是事实上不断变得富有,但心灵并没有得到相应发育的奇怪生物。以第三世界国家标准看,中国屌丝们已拥有不菲的财富,但由于不协调的城市化,由于高企的房价,由于人民币在国内市场购买力始终没有摆脱扭曲失衡状态,人们事实上的收入增长被严重无视。压抑的购买力需要一次喷发的奇迹,用购买摆脱孤独,则是消费最好的借口。

  事实上,一直到今天,不同性别、不同社会阶层的中国人仍然顽强地展示着匮乏感。这种匮乏几乎是全方位的,属于各个基层的。今天中国社会的奇妙之处在于,各个阶层,无论是贵族富豪还是中产屌丝,都没有拥有与自己社会地位相一致的生活品质,错位与挫败感,富足与匮乏感奇妙混杂,如同“双十一”最终与单身屌丝青年无关,成为中产阶层购物时刻。

  “双十一”终将成为日常

  阿里判断和塑造商业文明的能力已经不需要质疑或者赞誉,不过,电商今天应该问的问题恐怕是,这种狂欢真的会成为常态吗?“双十一”爆发式增长,会一年年持续下去吗?如果终结,它会何时总结,以怎样的方式总结?以及,这个彰显物欲的节日,对于它所在的社会,究竟意味着什么?

  其实,变化已经开始了,常识是狂欢终会过去,告别飞速增长,迎来新常态的人们迟早要面对建设日常生活的问题。另一方面,以物为乐的电商狂欢,在哲学上恰恰是反物的。工业化能满足生存匮乏,却掩盖了“物”本身。即便是符号化消费的奢侈品,也无法与廉价商品区别开。不妨举个现实的例子。我们无法从电商买到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东西,比如设计师马可亲手缝的裙子。那些用数月完成的服饰可以说是超级奢侈品。它们属于社会最精英最有权势的阶层。可生活方式不就是如此变化吗?从精英向大众,或快或慢传导。

  对于“双十一”的消解已经开始。回到文章开头的段子。那一幕中第二个不真实之处在于,因为预订方式和菜鸟的出现,“双十一”那24小时的“尖峰时刻”变得并不重要了。一切早已准备好,大数据了解需求,物流提前预备、“双十一”正在变成例行的演出。如同春节的品质慢慢融入日常生活一样,“双十一”也最终将成为日常一部分。而未来,当被寄予厚望的随互联网长大的“85后”成为中国社会最具消费能力的中坚。电商和互联网生存的日常化最终完成,当身心协调,符号隐去,“物”品呈现之后,我们该如何建设自己的生活?而这一变局中,包括阿里在内的各色人等,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双11 购物节狂欢 阿里 屌丝 光棍节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