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王洛勇(《孔乙己正传》孔乙己扮演者)
主持:林白
责编:樊璇
主持人林白:中午好各位听众,欢迎准时收听由林白为您主持的又一期《海外来风》,我们知道此时此刻在世界上的许多不同的地方,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我们这个节目所关注的中心,他们正在以自己刻苦努力的生活态度来迎接生活给他们的挑战和奖赏。他们在国外的出色表现一次又一次地赢得国人的喝彩。今天,我们要向您介绍的就是十几年来闯荡百老汇的中国演员,他是第一个在美国百老汇的戏剧舞台上担任主角的中国人,名字叫做王洛勇,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我们这些来自海外的嘉宾也各有他们丰富多彩的异国人生,今天,显然我们要展现给大家的是一台舞台戏剧人生,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位著名演员的人生过程当中。好了,开始今天的访谈吧,当然,也欢迎您随时拨打我们专门开通的热线电话010-68045772,010-68045773,现在转向我们的嘉宾王洛勇先生,您好,欢迎来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演播室。
王:谢谢你,林白先生。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在现在的演播室,您坐在话筒前,和你在美国百老汇的排练场,比如说在你准备上场前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吗?
王:当然不同了,首先这儿很放松,不需要在舞台上向1800人叫喊,现在有高科技话筒,可以用很平静的声音同你的听众交流。
主持人:其实我就是想问,我们知道百老汇是一个全世界人关心的倍受瞩目的戏剧中心,能够在那儿登台演出不是一件特别轻松的事,我特别想知道,因为我曾经听一位演员讲,他每次,无论演了多少次,在他上台之前最想干的事就是想再去上厕所,我不知道你在百老汇的后台,面对着前面大屏幕拉开,马上就要轮着你这位主角上台的时候你的感觉是什么?
王:总感觉嗓子里有口痰,总想把声音再清干净一点,或者说把最重要的词在脑子里快快过一遍,有时候还没过完大幕已经拉开,音乐已经进行,你就带着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上舞台,有很多次是这样。
主持人:也许观众看不出来。
王:当然在演戏过程中演员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是谁也不会理解到的,就像运动员一样,走向比赛的竞技场的时候,他对自己练了几千遍几万遍的东西还要再通过一次最后的内审才能进行,跟演戏很接近。
主持人:谢谢你回答我这个问题,因为我得说在几年前我曾经在百老汇看过你的演出,我记得当时的心情,要开演之前我还在大街上匆匆的奔跑,大家在朝着不同的剧场去,我去的是你那个演出的剧场,我作为一个观众急匆匆赶向看演出的过程中都有点紧张,那时候我在心里想这些演员在台上该怎么办。
王:世界上所有人做任何事情都会为自己所做所想的事去操心动脑筋,其实是一样的,你什么时候看的戏?
主持人:98年的冬天在百老汇剧场,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在那天晚上,这是对我们的听众说的,那天晚上我们的王洛勇先生在舞台上真是风采照人,出场的时候全场立刻出现了一种期盼以久的轻松气氛,看来王先生很有名,然后是在上面挥洒自如,那实际是演一个拉皮条的或酒吧老板演得活灵活现,场内一片欢声笑语。
王:词儿也写得很俏皮,有点像咱们话剧里的喜剧人物或者是相声里的捧逗的词,剧本编得很好。
主持人:你在台上简直是太轻松了,我们感觉好像你就适合生活在那里一样,但是我们必须强调一件事,据我们所知在百老汇这样一个世界戏剧中心的舞台上,几乎很少出现,简直就没有出现过重要角色由亚洲演员担当这种情况,是吗?
王:应该说是这样,在美国,亚洲人包括中国人算少数民族,他从市场来看,他作一个戏主要以亚洲人的视角点来看问题的话,投资商收不回钱,所以所有的戏必须为他们主要的观众群创作,顺便把我们这样的少数民族的人物放进去。
主持人:很多显然是与亚洲有关的或者就是亚洲题材的戏剧,但是据我所知它以前上演的很长时间里面包括酒店老板,拉皮条的这样的角色都不是由亚洲演员来演。
王: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当时有了一种冲动想要演这个角色,开始我去看这个戏的时候还没有经济能力,要看一场戏大概是68块钱,我当时是学生只能在中国餐馆或者给别人刷点油漆挣点小钱去维持在美国的生活,所以到那儿去看一个戏是很奢侈的,实际上到今天为止很多中国人在国外,真正到百老汇去看戏的人当然比过去多得多,但是跟其它几个民族来比,我们的人数是相当少的,相反从我们国内去的观众,企业家,包括您上次去美国,我们国内去看的人数还更多一些。当时我主要是看白人把眼睛贴上胶布,把眼睛贴成三角眼,演我们亚洲人,然后前面放一个像我们跌打损伤膏把鼻子拉平,我当时看了之后非常难受,也许是作为一个中国演员就有责任把我们的亚洲角色抢回来的心理,当时就有这种感觉,我们亚洲人是不是全死完了,挺别扭。
主持人:于是最终你获得了这个角色。我现在再把时间往前推,我知道你是从湖北十堰出来的,原来是在上海戏剧学院学习过,这是国内的经历吧,我知道你非常不幸的在美国有过上学失败的经历,需要从头再上。
王:对,我觉得多年看着国外的戏剧发展和听着戏剧的信息,我脑子里一直有很奇怪的一种想像中的西方戏剧的地方,原来我觉得百老汇是一个大的像古希腊的角斗场似的,里面有很多小剧场,百老汇都在这一块儿,可是到美国才发现百老汇是条街,就像西单,是条宽街,原来在中国翻译的时候国内翻译成百老汇是汇合的汇,我想什么东西都汇在一块儿,像杂汇。在没有去美国之前我就好奇,一个戏能够在西方演那么长时间,莎士比亚能写那么多好的作品,一个小小的英国能出现那么多好的文学作品,我们几千年的文化,我们所有的好的东西为什么就不被世人知道?我就是怀着很好奇的心理去的,但是到美国去了很急切,准备不充分,首先英文不好,上学的时候,当时我们上大学算第二个春天,到了美国基础实在不太好。
主持人:你是八十年代初上的大学?
王:可以说教育考试系统对我们还是挺宽容的,我英文都不及格居然收了我,到了美国以后最大的问题就是英文不好给学校推掉了。
主持人:说到英文的问题可是要人命了,因为你去了好像还不是为了做个电脑工程师或者财会,你要做一个演员,在美国做演员就意味着你的语言能力,你知道我们一般要求口语通过你能听懂,至于你代表着什么口音或者好听不好听又是另外一件事,但是作为演员你要打动人家,你的语言必须精湛,用你的语言表现出不同的感情,不同的语调,甚至不同的方言怎么办,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王:我当时很幸运,我碰到一个老师,这个老师跟我说你研究生出来的时候是30岁,我给你算笔帐,你30岁离开学校,到美国市场实际是跟年轻的演员竞争,你虽然只有两年学习英文的经历,你面临的挑战是很大的,如果你能接受用两年干30年的事,你两年毕业出来才有胆量跟30岁的美国演员去竞争,否则你就不要去。我当时听了真有点不想去学校,我觉得真是不可能的嘛,怎么可能?
主持人:那是IMPOSSIBLE。
王:就像毛主席长征到大渡河的时候,你说不可能的事啊,简直不可能,当时我包里要是有钱我买上飞机票就回来了。
(音板:今日嘉宾王洛勇,1985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主修戏剧表演专业,1987年出国并在美国多所大学教授戏剧表演课程,曾经主演、导演过多部电影、话剧和音乐剧,他因主演美国著名音乐剧《西贡小姐》而成为美国百老汇历史上出任主角的第一位中国演员,前不久他应邀回国主演话剧《孔乙己正传》,您正在收听的是《海外来风》。)
主持人:各位听众,您正在收听的是由林白为您主持的《海外来风》,我们的嘉宾是王洛勇,他究竟怎么面对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先接一个听众电话,再来继续他的故事,欢迎其他听众也来拨打热线电话,010-68045772和010-68045773,我们现在有请今天节目的第一位听众朋友。
1:喂,你好林白。
主持人:你好。
1:王先生我想问一下为什么你当时选择了去美国发展而没有留在中国呢?
王:我没有选择去美国发展,只是带着一种好奇心想去美国看一看,想看看他们的戏剧怎么做的,一个戏怎么演那么长时间,我当时有很强烈的这种愿望去的美国。
1:您当时想在那儿看一看,怎么就直接留下来了?
王:刚开始看一看吧,就觉得没学什么东西,回来无脸见爹娘的感觉,我觉得要学就要学会一两件事,当时我英文不好,可能林白先生刚才已经把我这个丑闻说出来了。我被一个学校解雇了,当时那所学校说你的英文好像不太像你寄来的录音磁带嘛,我当时叫一个朋友给录了录就寄去,当时我英文不好,学校把我取缔了,从那儿以后我就想我别走捷径了,能不能好好学一学,这么一学就学了15年以后就学进去了。
1: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往前走。
王:对,可能学习有些切入点不一样,有的人可能会用比较急切的方法,比如开后门的方法,如果一个人不管他用什么方法切入了,以后用非常诚恳非常真诚的态度来对待知识,对一种学习项目,我觉得应该给予他不管命运也好,机会也好,以及人生也好,将会是非常宝贵的经验,你可以从中悔过自新了。
1:有时候学习的过程经历的无论是痛苦还是快乐好像都是一种收获。
王:对,我们这代人,原来我不愿意这么说,现在一看我身边有好多年轻人,我觉得我们当时基础实在太差了。
1:学习方面?
王:对,在第二个春天来临之前,艺术院校招考之前我们当时是老三届,根本没办法跟他们比,他们的基础打得比较好,跟你们今天的年轻人也没办法比,我们当时是要什么没什么,真是非常尴尬的阶段,所以到了国外经过那次机会,不知不觉当中我也觉得咱做为中国人,也得来点真东西,来点真正让他们看起来不是孬种,也不是靠作弊在这儿生存,当时也经历了很痛苦的几个月的挣扎,当时我也没想上百老汇,想把英文学好,每天把舌头吊起来thank you,thank you那么几百遍可能有时候都上千遍的练,说到这儿我真的很感谢当时国内有一个非常好的英若诚先生的经历,他在拍《马可波罗》的时候带了一批中国演员,因为当时中国演员能说英文的不多,可是当时英若诚先生把所有剧组的演员带到一块儿,由他一个字一个音节的每天练,当时这篇报道我是到了美国才看到的,当时这个事对我启发很大,我说老一代的演员就舌头定型来讲,他们更没救了,我当时才20多岁,我想我应该还可以吧,所以我抱着这种念头,算我运气非常好,给碰过来了。
主持人:谢谢这位听众朋友。好,再见。
王:再见,谢谢你。
主持人:王先生,我想咱们继续刚才的impossible,继续完成它,我听说你为了克服语言难关,而且要火箭式的提高,好像您想出一个很特别的方法,好像是借助小的物品,很有助于提高英语口语,您说出来有助我们年轻的听众提高他们的口语。
王:千万别这么说,这个是因人而异吧,我觉得每个人学语言或者干任何一件事必须找出一件最适合他自己的方法,别人的方法仅仅是借鉴,比如按照我的方法去,你以后可能会后悔,你可能会怪我,我觉得媒介宣传的时候把关于我咬一个石头,把石头都咬碎了,其实我开始并不是用石头,我老师认为学英语元音开口音的音节很重要,你的音节开多大多小就有点像大提琴和小提琴的把位一样,你的关节应该伸出去多少,放回来多少是有尺度的,我到了美国我老师就说,因为要练很多年的,两年要做三十年的事你上厕所也要念,坐车也要念,坐地铁也要念,上厕所也要念,做什么都要念,他用红酒的软土盖给我做了一串像钥匙一样的,什么音就是什么样的把位就给我放在牙齿上,就把我牙齿分开,你知道软木,咬牙是咬得很舒服,你含在那儿像含口香糖,到夏天以后口水流到软木里面有一种不干净的感觉,干了湿了,你进教室出来碰到脏东西就很不好洗,你说软木吸进口水挺恶心的,后来有一次到海边玩,我挺喜欢收集石头,我认为石头挺硬,而且石头挺实在,我曾经读过一首诗是讲石头的,脚踏实地,石头跟地的关系很近,所以那天我发现一个石头从每个个角度来,可是回来的路上我没找到我的软木塞了,后来我想就石头吧,就把石头含在嘴里了,这么一含不要紧,我发现是我所有软木塞的角度,而且这个石头提醒我要像石头一样紧紧跟地下连着,而且这个石头有种重量,很踏实。
主持人:你这石头还留着吗?
王:留着。
主持人:能不能拿来我们瞻仰一下?
王:实际这个石头是一个像人的脚的侧面一样,前面扁的,后面宽起来,一直到脚脖子上,拿着挺舒服的。
主持人:以前看书的时候曾经读到有一位古希腊的演说家,从前口吃,为了成为演说家曾经把石头含在嘴里来锻炼他的口才,一直以来只是故事,传说,而坐在我们眼前这位王洛勇先生,你是真正用石头来矫正自己发音。
王:只能证明一点,我很笨,非常笨。
主持人:谦虚了,我们现在再接一个听众朋友的电话。
2:喂你好林白,我想问王先生一个问题。
主持人:请问。
2:你好,您觉得您作为一个中国人到百老汇发展的时候是不是会相比较其它国家演员是不是付出得更多或者您有没有受到过不公平的待遇?
王:每个人都跟我问这个问题,我想不光是中国人,作为一个外国人,比如他是非洲人也好,是拉丁人也好,只要不是英语国家的人到美国去他一定要付出很多,因为你演戏,你不用你熟能生巧的语言没法演,所以外国演员到美国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学英文,我相信有一天全世界的人都会来学中文的,我觉得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在美国,会不会受到歧视,一定会的,这种歧视有时候是无意的,为什么呢?因为在美国社会里面,比如欧洲血统的白人会不经意当中流露出小看你,因为他不了解你,咱们的中国文化在美国是从修铁路开始的,我们从猪崽、修铁路、淘金,这几代人在美国所留下来的感觉就是出力气的,就是打小工的,是没有文化的,而且是逆来顺受的,可以跟家里人十年,几十年不见面,这些人可以五十年,一辈子不结婚,这些人可以在那儿兢兢业业把自己的青春放在那儿,不管美国社会怎么不公平的对待他们,他们从来不会反抗,也不会说话,这样的形象在美国人脑子里面了,当然他有时候就不在乎你,他说话的时候会轻视你,现在就不一样了,随着现在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尤其觉得从我们这代中国人到美国之后,搞不好不满意,我们就可以向国会写信,这代人到美国是有知识的,真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通过合法合理的行为,在美国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表面的歧视你受不到了,但是有种很深层的,在下意识中存在的歧视还是会有,但是这种东西我把它理解成市场的关系,比如作为一个演员,我刚才讲到了,他看到你,比如这个戏不是打中国市场,他就不可能为你中国演员写戏,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情是两方面的概念,一个是我希望咱们国内会更好,发展得更快,更强大,咱腰包里更有钱,这样才能更牛,没有人敢小瞧你,但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自己的素质,真正的从能力上,从对西方的文化上有一种彻底的了解,也就是说百老汇的戏剧和好莱坞的电影,他们是瞅着2003年要进中国,要用百老汇和好莱坞的语汇来讲中国的故事,我实际有一种愿望,就是我们尽快的发展,希望有一天用我们中国的语汇来讲一个全球的故事,在这样的时间到来,我们就是要加强自身的提高,所以我不知道回答你这个问题没有,有,都有,没有,也可以说没有,但是关键看你怎么想了。
2:好,谢谢。
主持人:谢谢这位听众朋友,王洛勇先生回答这个问题的角度还是很有意思的,其实我们会注意到许多朋友或者一些媒体提到出去总是会受到歧视这个问题,但是我们注意到另外一点,这也是我在互联网上和一些朋友,在美国或者其它国家学习工作的朋友交流的感觉,好像有这么一个共同点,就是往往做得越成功,比如从国内去的,他越不把歧视当一回事,往往越不太成功的人,我指的是许多人拿一些客观的理由为自己的不成功解释的时候,他更愿意强调这种东西。
王: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候事儿是埃及金字塔的形式,其实我觉得这个事情成功不成功,我觉得对于成功本身的字眼我就越来越怀疑,为什么呢?你说我勤奋吧,我碰到很多人比我还勤奋,比我勤奋几倍的人在美国比比皆是,在国内也是这样,我在国内读书的时候比我用功的多得多,那么有时候真是感觉到这一辈子所付出的真不能和付出的划等号,就比如说同班的同学同厂的同学同下过乡的同学,受过一样的教育吃过一样的饭听着一样的新闻读着一样的书,最后这个人就出来了,那个人就没出来,你说这个问题怎样解答。
主持人:这个问题我正想问呢,咱们说你吧,比如你说当时戏剧学院的同学很多,你为什么最终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脱颖而出?
王:机会,我的运气太好了。我不知道我的祖上原来做什么好事了,我真感觉我太幸运了,我一路碰到好人,不管是我的教授也好,我合作过的导演也好,包括教我一年台词的老师也好,所有人都在讲,说我这一辈子70年,波士顿大学这个系从来没有收过不说英文的表演学生,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想在你身上试一试,你说这是不是买彩票的感觉?我没有考托福,而且我的英文能力那么差。
主持人:我是这么想的,王先生,您这么说也很有道理,机会之门向您敞开了,其他人却没有OK,但是另一方面您有没有想过,比如哈佛商学院就不打算给你这样的机会,麻省理工学院的机械系也不打算给你这次机会,一定是某个学校的戏剧系会给你这样的机会,其原因是你愿意演戏。
王:对,我当时的感觉就是我只会演戏,其它的都不会,真的啥都不会,我到餐馆打工吧,我可以憋着自己的性格按时上班,把碗边洗得亮晶晶的,可是我下车一经过一个剧场只要看着穿着服装的人从剧场走出来我当时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我就真希望我能去演戏,我就觉得我不演戏非死不可。
(音板:王洛勇,一位多年来闯荡于百老汇的中国演员正在与您讲述他在美国经历的辛酸与喜悦,成功与失落,请您继续收听每周日同一时间为您播出的《海外来风》。)
主持人:某种程度上机会对你是成因,但是也许别人把这个机会放弃了。
王:是,我觉得就是这样,比如国内那么多好演员,他们都在国内闯荡,如果最好的演员都到国外去,我觉得就像钓鱼,你别急着想把鱼钓上来,你得坐在那儿钓,我原来钓鱼就这样,不好我就挪个窝,不好我就挪个窝,之后还把酒泡的鱼或者鱼腥泡的米来回洒,钓不到鱼的。
主持人:鱼倒是喂饱了。
王:一个老头跟我说王洛勇啊,你要想钓鱼别像猴儿似的挪来挪去,你坐住了,呆会儿鱼就来了,真的,我第一次钓的鱼,就是钓了大概一米多长的草鱼,我从来没有钓那么大的鱼,钓起来把我吓一跳。
主持人:没想到。
王:我到美国之后经常记得这个老头给我的提醒,就像放电影一样在我脑子里出现了,我后来越来越相信,人一生所得来的经验和智慧我觉得是平等的,你怎么能够像唱片机上的针一样,怎么把你全部的精力集中上去,就像放大镜借着阳光把阳光集在一张纸上就能把那张纸烧穿。
主持人:太好了,节目做到这儿我觉得有意思,是这样的,老王,不好意思,你不介意我这样称呼你吧?
王:可以。
主持人:每次节目嘉宾各不相同,许多时候在意想不到的时候迸发出他们的闪光点,此刻你坐在我们面前简直就在闪闪发光,因为你讲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非常重要,那是什么,一个人应该在他真正喜欢的东西上下工夫,这个话题很有意义,允许我岔开说两句,就在这两年,我在主持节目的这座城市北京,互联网席卷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我见到的我认识的无数有才华的年轻人,他本来可能是一个文学青年,可能是诗人,也要跑到网站做什么编辑之类的,我想问,如果两年之后有一种新的潮流,大家是不是又一古脑儿跟着去,你们并没有尊崇自己内心真正热爱的,让你灵魂颤抖的东西,而去为了大家公认的也许是表面的东西,同样收听我们节目的很多年轻人你们将会有机会到国外生活学习,那时候最简单的诱惑一边是简单的可以让你顺利的拿到绿卡的专业或者工作,可能你并不热爱,你选择把你从前珍爱多年的东西,理想、爱好扔到垃圾筐里,另外一种是艰苦的,像王洛勇一样可能不得不把石头叼到嘴里去练习,去通过难关,但是结果机会大门,真正的机会之门,你的才华,你的魅力能够显现的地方真正出现,你会选择什么?我说得太多了,现在听众的电话一直在排队,我们还是抓紧时间请进下一位朋友,好,王洛勇先生的这个节目听众是特别多,也欢迎更多的听众继续拨打我们的电话,010-68045772和010-68045773。
3:你好我是一位听众,我想问王老师一个问题,在百老汇,王老师作为一个外国人,他是如何与当地的美国观众来交流的呢?当地的观众是否认可这样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
王:其实又回到语言上来了,我觉得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跟我们国家很相似,什么样的人都有,我觉得我这两天在北京街上,我插一下,我在北京街上,所有的出租司机,是我去的世界出租司机水平最高的。
主持人:是吗?
王:对,因为他对北京的文化,对北京的历史,对北京的所有的故事,他知道得很清楚,但是在纽约,在法国,充满了外国的新移民的出租司机,他不可能把美国的风土人情讲出来,他最多告诉你这个街到那里要多少时间,谁和谁最近在哪儿又开了一个餐馆,一个大明星会怎样,是很流行的话题,对历史性的东西他没有深度的,回到你刚才的那句话,在美国,不管你是什么民族,我认为,尤其是在文化界,你把他的文化吃透,你把他的表演方式也不要想得那么神秘,七情六欲就是这么回事,只要我们在地球上,只要我们人类还
姓人,就要演出人味儿,只要演出人味儿,不管英国佬美国佬,不管什么外国人,都认人味儿,你把人表现给他们之后,用流利的语言准确的语言表现出来他就会喜欢了,我不知道你的这个问题我回答了没有。
3:那您认为国内外的戏剧表演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吗?
王:当然有不同,比如在百老汇的戏剧,它的科学技术就非常非常现代,它的搬景速度,左右迁换速度的确在给演员的表演上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另外我觉得在所有的剧本结构上面,可能更简单一些。
主持人:现在转到王洛勇先生现在的,此刻的行程,我们知道你现在正在北京排一出现在引起多方关注的戏剧,叫《孔乙己正传》,介绍一下如何回到国内参加排练工作。
王:其实我在离开上海之前,我当时作为一个学话剧的学生来讲,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有朝一日,不要说演主角,就是给北京人艺,青艺、实验话剧院演个小角色,我是多么憧憬有那一天,因为我觉得中国老一代的戏剧人在北京对中国的戏剧创作和发展带动中国的戏剧演出品种真是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心里一直觉得,如果在美国纽约的百老汇算是一个层次的话,那么北京人艺当时的舞台我觉得是中国的百老汇,我一直遐想有那么一天我能演戏,这一次正好我百老汇的戏演完,因为演的时间太长,演了五年多,我决定不再演舞台剧,三月份开始我一直在演电影,我刚演完一部科幻片,本来想这段时间我做做影视,后来《孔乙己》剧组突然找到我,我当时不认识古榕是谁,后来我一打电话问过去的朋友,都说古榕是学戏剧的,但是一直在做电影,但是跟古榕导演通过话,看过他剧本之后,当时剧本的确很粗,他说这是一个原创剧本,他一直想把它改好,我当时被他的热情感动了,我再一想这部戏是跟中戏合作的,而且是到首都人艺剧场里演出,一听说首都剧场就太有吸引力了,所以我就是这样来到这个剧组的。
主持人:我挺想知道一件事,你现在实际是百老汇的著名演员,事实就是如此,你到国内的时候,如果你和中戏合作可能就会遇到很多戏剧学院年轻的学生,他们对你的态度是怎样的呢?你对他们的感觉又是如何的呢?
王:他们的确是现代的年轻人了,我觉得他们的知识面广多了,比如这两天我碰到中戏的学生,他们问很多百老汇的音乐剧,话剧的训练过程,他们在训练阶段嘛,非常好学,而且很有饥渴感和饥饿感,跟我当年出国的感觉很接近,他们当然对我非常尊重,可是我觉得对他们的现状非常惊喜,因为他们对现代音乐的了解,他们听CD盘,他们所听的音乐比我在戏剧学院的时候跟西方接轨的程度不知高了多少倍,你可以看到现代的年轻人对信息的接收真是多,他们对西方的很多了解真是大于同龄美国人对咱们中国人的了解,超过多了。对美国的孩子来讲,我也有一个亲戚家的十多岁的孩子是在美国长大的,对中国什么也不了解。我觉得很好,中国首先在这代人身上抱着一种饥饿感在学习西方,我觉得还是很可喜的,当然从表演上,训练上,我没看过他们上课,只是排练中,他们也很尽职,但是最感动的是国内的老演员,像人艺、青艺、实验话剧院的老演员们,真是太尽职了,这么高的高温,骑着自行车来排练,剧组对我很客气,给我派了一辆车接送我,很多老演员自己骑着自行车来,一下让我感觉到在百老汇我所受的待遇我都有一种内疚的感觉,因为中国的艺术家所受的待遇真是太简单太简单了,而且他们要做事的愿望又实在太让人感动了。你看剧本也不完善,好几个演员都放掉了做电影做制片可以挣很多钱的机会,就是让我仍然感觉到中国老一代的戏剧人把话剧带进中国的热情。同时给我一种感觉就是,一种文化的发展,你可能看了当时一种表面的浮躁现象会灰心,但是同时可以看到另外一面很传统,我觉得这中间仍然有很好的一大批的,包括浮躁人中我相信里面也有很客观的人。
主持人:北京或者包括国内其它很多城市,有这种文化的气氛,有戏剧的气氛,有非常可爱的忠实的观众,现在我们需要优秀的演员,需要优秀的剧组。
王:还不光这些,我觉得我们要有优秀的文化企业家,因为文化建设不能说打青霉素,我前两天感冒发烧,你发炎一针青霉素下去就可以解决问题,文化这个工程是非常漫长的,现在的小学的艺术教育,小学的戏剧教育,音乐教育,不能仅仅靠一两个文化工,两个少年文化中心解决,要有大批的企业家在他们成功之后,在他们把事业发展之后,要由他们来帮助,我知道在美国,比如讲最简单的例子,我曾经在美国大学教书,当时我作为剧院的副总监,我那个剧院,我们当时最大的任务就是每年要吸收捐款,我们要游说美国的各大企业,我当时找企业给我们捐款的时候,我就发现有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国内可以借鉴。任何一个剧院去要来的捐款,比如要了一万或者两万,这个工厂捐出来的钱就作为下年度的税收,国家就不收这个钱了,而且国家有时候还奖励,你捐了一万,国家可以免掉一万,也就是说这个钱不要通过税务局转到国家财政部,由国家财政部再批给文化部,再转过去,他直接给企业,这当时给我很大启发,我说整个对文化的建设也不是一个人,一个演员,一个艺术家就能改变的,我觉得要有一批人。
主持人:会有这样一个机制,我们等着它的出现,另一方面我们也相信收音机前的你,可能你喜欢戏剧,但是没有机会成为演员,但是你可以用其它方式为你所钟爱的戏剧事业出力。
王:其实《孔乙己》这个剧组我很感动,投资公司也是这样,从来没有做过这种事情,过去做电视的,后来这个文化公司担起这个重担,觉得在鲁迅先生诞辰120周年,在这样的纪念日的时候,他们想做出这个节目,而且觉得做鲁迅的作品,去真正挖掘一些咱们民族文化深层的东西,他们觉得有种责任感,可能会冒险,许多企业都觉得话剧一场只有900观众来看,我的广告效益太少了,能不能有这么多人来看。我想如果说这个话剧在北京做出来,如果老百姓能够喜欢,我真觉得这个公司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主持人:具体到这出《孔乙己正传》,你出演的这个角色孔乙己,你觉得对于演好他是不是有足够的信心?
王:我感觉还不错,当然我所面临的需要观众来评判的是,我不知道我的母语说得好不好。
主持人:我觉得很好,只要你不要一着急把英语给说出来了。
王:不会不会,绝对不会。
主持人:在节目将要结束的时候我们就以我们的嘉宾正在拍演的这出《孔乙己正传》的一小段台词作为今天节目的结束,请王洛勇先生允许我能够演你的对手戏——店小二。
王:非常有幸。
主持人:好,现在就让我们走入孔乙己的世界,走入王洛勇将要扮演的角色,走入到那个著名的咸亨酒店。
(王洛勇林白上演的《孔乙己正传》片断)
孔:温两碗酒,要一叠茴香豆。
店:孔乙己啊,你上次的账什么时候还啊?
孔:欠的钱下次还,这回是现钱。
店:孔乙己,这钱就当是还上次的账吧。
孔:你,你,你能不能通融——
店:我说孔乙己,你这个老读书的,整天也是知乎者也的,你看你这样子,听说你现在连个秀才的功名都没混上。
孔:你怎么知道我什么都不是啊?
店:大家都这么说。
孔:大家这么说,他们连字都不识一个,你听他们的干什么?
店:你敢说我不识字。
孔:你真的识字?
店:当然啦。
孔:那好,那我便考你们一考。
店:你考我啊?好啊好啊。
孔:你说这个茴香豆的茴字怎么写?
店:茴香豆的茴嘛,不就是来回的回嘛。
孔:非也非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过不知者不为罪,来来来,我来教你怎么写。)
主持人:谢谢谢谢。
王:不谢不谢。
主持人:我相信当你在舞台上的时候会得到观众非常热烈的掌声。
王:戏挺好的,其他几个演员挺好。
主持人:相信你的演出会非常成功。在我们这里做完节目王洛勇先生马上就要离开我们的直播间,赶回剧院继续参加排练,我们预祝他们的演出获得成功。
王:谢谢,真是希望观众前来批评指导。
主持人:通过这期访谈节目相信我们的嘉宾王洛勇给大家的启迪就是每个人只要为他真正的兴趣所在,他真正喜欢的事情去付出努力,我们距离我们心目中真正成功的目标就会靠近,让我们大家来一起努力,感谢今天的嘉宾王洛勇先生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的访谈节目,谢谢各位听众朋友的收听,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就要结束了,主持人林白代表我们的编辑樊璇,制作人卫东感谢大家的收听,下周日同一时间再会。
   订阅社会、娱乐新闻短信 中手机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