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12月21日《午间一小时》:“天才”儿童怎么成才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12月26日09:06 中央电台《午间一小时》

  嘉宾:查子秀(中国科学院心理所超常儿童研究专家教授)

  刘彭芝(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国家超常儿童教育专家、北京华罗庚学校校长)

  郑毅(北京儿童少年心理卫生中心主任)

  主持:苏京平

  责编:刘钦

  主持人苏京平:听众朋友好,欢迎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周五特别栏目《名人相约星期五》,我是本期节目的特约主持人苏京平。古往今来,我们都能不断地听到关于神童、天才的故事,这些神童或者天才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在某一领域就表现出特具的天分,我们现在常常把这样的孩子称为超常儿童。那么我们国家是怎么来培养这些超常儿童的,如果收音机前的父母朋友们发现你们的孩子的确有所超常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特别请来几位专家,他们将和我们一起讨论超常儿童的教育问题。我们今天请到的一位是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超常儿童研究专家查子秀教授,一位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校长,同时她也是咱们国家超常儿童教育专家,北京华罗庚学校的校长刘彭芝女士,她还是咱们北京市的数学特级教师。还有一位是咱们节目多次请过大家也比较熟悉的北京儿童少年心理卫生中心的主任郑毅先生,另外在我们节目录制的现场还有曾经和正在人大附中超常实验班就读的一些非常优秀的学生和他们的父母,待会儿他们会把他们成长的故事和我们大家分享,欢迎各位。(掌声)

  苏:查教授,您一直做超常儿童教育,在这个领域里您也是一个开创者了,能不能先给我们解释一下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能称为超常儿童?

  查:首先要说明什么是超常儿童,超常儿童就是智力明显超过同年龄的儿童,还有就是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突出发展,比如文学、数学、音乐、绘会、体育、舞蹈、创造发明等等吧,可以说360行,行行有状元,超常儿童的类型有很多,所以在选拔鉴别超常儿童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音板:如何知道一个人的智力是高是低呢?查子秀教授说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进行智力测验,得到一个用以表示他智力水平的分数及智商。智商是智力年龄和实际年龄的比值,通常人们把智商100作为正常儿童智商的标准线,智商在90——129的都为正常儿童,智商在130以上为超常儿童,智商在89以下为智力偏低儿童,智力70以下为智力低下。根据中外心理学家对儿童智力普查的结果,智力在130以上的天才儿童大约占儿童总比的1%左右,专家估算我国少年天才约为290多万。但也有研究者认为天才是在某个或某些领域具有一定历史时代所能达到的最高或较高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而高智商与天才之间往往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些天才只具有超过平均或者普通的智力,有些天才的智力水平甚至远远低于平均水平(即所谓的白痴天才)。

  听众朋友,您正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周五特别栏目《名人相约星期五》,请您继续收听今天的话题《天才儿童怎么成才》。)

  苏:超常儿童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特征才能被认定为超常儿童。

  刘:心理素质作为鉴别超常儿童不是主要的,超常儿童也有心理好的,也有心理素质差的,如果你没有给他一个适应的环境,可能他的心理变得越来越坏,这是心理专家应该知道的。

  郑:作为心理工作者,我是这么认识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判断一个人是超常还是不超常,首先应该判断他是正常人,在这个正常人基础上,他的能力超出大多数人的水平所以他是超常的正常人。从我的观点来讲判断上如果心理不健康,单是某一方面能力超常,那我们说这可能是一种心理障碍,可能大家都听说过白痴学者,也许都听过孤独症,他可能某一方面超常,但是大部分工作都不行,这是不正常,不健康,也不是我们希望培养的超常儿童。

  查:不在超常的范围。

  郑:我们超常儿童应该是全面能力比较强,在某些方面更突出,更重要的是他有某种不同的联想和创造,如果你说你记忆多好,多少书都能读下来,背下来,那了不起你能和计算机拼一拼,计算机现在能代替很多很多功能,你再快记速记也没有计算机好,但是他的创造能力很强,能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中发现新的东西能创造出新的东西这是超常儿童都具备的。

  苏:当一个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超常的特征时应该怎么办呢?

  查:发现孩子超常,因势利导,进行教育,这是一点,第二就是要促进他全面协调发展,促进他心理健康,促进他全面协调发展,再一个是按照他的年龄特征,在教学方式上要注意年龄特征,因为孩子的成长不同的年龄是有规律性的,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特征,再一个家长要注意身教言教,潜移默化,这些都很重要,具体再提供一些教育条件,让他参加什么班或者给他什么机会学习。

  苏:我们知道现在北京有不少孩子,他们的家长发现孩子有超常表现的时候,也希望在有教育条件的情况下因材施教,今天我们就特别请到咱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校长刘彭芝,在这所学校里也有超常实验班。

  刘:刚才查教授说了,鉴别一个超常儿童应该是多渠道用多种方式,而且是从各个方面考查他,是动态的。超常儿童不是什么都超常,可能记忆力超常,可能创造力超常,可能艺术超常也可能体育超常,琴棋书画他可能在某一方面也可能在某几方面,我们经过这个研究,超常儿童一般来讲在各个方面都比较好,比正态儿童好,有的好得多,有的好一点。

  (音板:超常儿童一般具有如下外在特征,有较旺盛的求知欲和广泛而强烈的认识兴趣,有较敏锐的观察力和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有较强的记忆力,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顽强意志,具有独特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像力,锋芒早露。听众朋友,您正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周五特别栏目《名人相约星期五》,请您继续收听今天的话题《天才儿童怎么成才》。)

  苏:可以说现在超常儿童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那么如何对超常儿童进行教育也是现在社会各界希望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今天在我们的录播现场我们也特别请到了超常儿童和他们的父母来和我们共同讨论这个话题,谈谈他们的一些看法。我们先请姚建刚,他是35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满分金奖,并且保送到了北大数学系,2001年北大硕士毕业,现在在美国加州大学的博可立分校读博士,前天刚回到北京,你的父亲今天跟你一起来了,我想先请你的父亲谈谈,姚先生,您最早是怎么发现您的孩子具有超常的特征呢?

  姚:他小时候我们就发现他跟别的小孩儿有区别,我讲两个故事,一个是他小时候喜欢看地图,我就给他买了北京地图,北京交通路线不是很多嘛,他很小很小的时候就看公交路线,北京市公车路线,电车什么的。

  苏:那时候他多大?

  姚:5、6岁吧,他很小,不可能在北京跑,我们大人也不可能把北京跑遍,后来有一次我一个亲戚来说到什么地方去,我们在北京呆了好多年,我们都说不出来,他一下说了,坐什么什么电车,到什么地方倒车,坐什么什么汽车,在什么地方下车,怎么到目的地,搞得我们很吃惊,我的亲戚也很吃惊。

  苏:有特殊的爱好,又有很好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姚:还有分析能力,他给你分析哪条路远,哪条路近。

  苏:姚建刚你来谈谈你当天才的感觉。

  姚建刚:我自己感觉我是很优秀的学生,但是我并不觉得先天的智力就比同龄的孩子多么超常。

  苏:你做过特别的测试吗?

  姚建刚:曾经我父母给我买过一些书,做过一些智商的测试。

  苏:你多少分?

  姚建刚:大概140、150分,但是谈到智商测试我有一种感觉,人的智力是最难测试的东西,你拿一把尺子量一件物体,量出来两次得出来是同一个结果,但是智力是建立在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的,你如果做两次同样内容的智商测验,那么你后一次的得分一定比前一次高,而且一定要有一定知识的积累之后才能进行智商测验,因此在这种意义上说智商测验肯定是有它的科学性的,但是并不能绝对的说这个人智商一定是多少多少才合理。

  苏:我眼前有一位母亲李女士,这位李女士的儿子陈卓思现在是保送到的清华大学经管系,而且现在是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先生的直读博士,并且获得了北京十杰中学生称号,您的儿子应该说很杰出了,您儿子作为超常儿童,当时您在家里把孩子摆在什么位置上?

  李:还是摆在一个孩子的位置上。

  苏:当初您是怎么发现您孩子超常的?

  李: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注意力特别集中。

  苏:什么时候?

  李:比方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第一次参加海淀区小学的数学提高班,是星期天去的,那天的课对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特殊,一连气上了三个小时,当中只休息了一次,等三小时结束了以后我就问他,我说你是不是早溜号了,听不进去?他说没有,我都入了迷,不知不觉就过来了,所以我觉得他的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对所爱的学科执著和专注。

  苏:您身边的就是您的儿子吧?

  李:对。

  苏:陈卓思,你当时已经意识到自己与众不同吗?

  陈:我没有觉得比别人聪明很多,其实我的智力水平可能比一般人高一些,但是绝对不是最高的,我想我区别于其他人的也许是我的综合素质,我一直想说我是超常教育的受益者,就像刚才刘校长所说的,超常教育是一种因材施教,我换一个词来说就是人尽其才,什么样的人得到他最大的发展。对于超常儿童来说,特别是对于超常儿童我有一个比喻,他们就像胃口特别好的孩子,如果在他们胃口特别好的时候你不能给他提供营养充分,他们可能就会变成营养不良,如果长期得不到好的食物他们可能就会变得厌食而不能得到最健康的发展,我觉得我在人大附中所受到的超常教育就是为我们这些对知识非常饥渴的超常儿童吧,提供了非常适合非常适时的营养套餐,让我们每一个都健康茁壮的成长。

  (音板:听众朋友,您正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周五特别栏目《名人相约星期五》,特邀主持人苏京平与中科院超常儿童研究专家查子秀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北京儿童少年心理卫生中心主任郑毅共同探讨我国超常儿童教育,请您继续收听。)

  苏:我们有请我们现场的另一位家长严先生跟我们交流一下,严先生的孩子严石是2000年人大附中超常实验班毕业,现在也是保送在清华大学,您的孩子当初是怎么发现有超常特征的?

  严:我举个例子,他翻日历,家里有台历,有一次他说为什么每个月都是30天和31天,二月份为什么是28天,他在四岁的时候发现的,有时候是29天,有时候是28天,他就问我,我就说每四年,有一年的二月是闰年,二月是29天,后来有一次偶然的机会亲戚就问他你知道哪年哪年是闰年还是不是闰年,后来随便问他,比如1876年是不是,1972年是不是,一问他都能答上来,这是四岁的时候,我们也觉得特别奇怪但是问不出来他是怎么答上来的。所以我觉得他可能数学上有些与众不同的地方,我们觉得做家长只是引导他如何学习,真正把知识都教给他不可能,这主要还是靠学校。

  苏:严先生您旁边这位学生也可以说是您孩子的校友,叫肖梁,现在就读北大的物理系,曾经获得了第42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也是满分,金牌,你今年有多大?

  肖:我今年19岁。

  苏:看起来长了一个娃娃脸,小孩儿一样,你还记得最早你被家里认定你具有超常特色的情景吗?

  肖:我觉得我从小就不认为自己特别超常,我觉得就是属于有些小聪明,自己看看书,平时少玩一点,多看看书学出来的。

  苏:没有觉得和周围的孩子有些与众不同?

  肖:没觉得有什么与众不同。

  苏:这是你妈妈吧?

  肖:嗯。

  苏:卢女士,您发现您孩子超常是什么时候?

  卢:从开始没有,因为大家在教育上都不是特别明确,好比这个孩子应该怎么教育,都不是特别清楚,他的特点是什么?一开始是不清楚的,所以我们最开始对他的教育,好比也让他弹弹琴,也让他背背诗或者写写毛笔字,这些都有过,还学过英文,后来发现他对这些东西都不太感兴趣,但是对数字很感兴趣,后来我们觉得他可能对数字有特殊的爱好,小时候我记得接他到幼儿园他也是自己捣鼓那个数,自己在那儿念1234567……不停的断,一路都数。

  苏:您个人对数字敏感吗?

  卢:还可以吧,所以通过这种方式觉得他对数字比较敏感,后来在学习上就比较注重按照他自己的兴趣,所以在这方面培养得比较好些。

  苏:您试图培养一个数学家?

  卢:我倒没有这样想过,我就觉得给孩子创造一个最适合他自己发展的氛围吧,因为我不想刻意的让他朝哪个方面发展,作为一个孩子来讲可能他不停的在变,但是这种变也是根据他的兴趣爱好还有社会的影响对他形成自己最后的选择,都是由他定的,我们在家一般来讲就是希望他能够作为普普通通的孩子,作为我们来讲就是给他提供比较宽松的,利于他发展的环境。

  刘:在我们学校,我们不把这些超常班的孩子喊作是超常儿童,比如肖良,刚才说他数字,实际上他当时是数学竞赛全国进入前六名,他在全国物理竞赛也进入过,全国一等奖,当时是参加物理的国际竞赛还是参加数学的国际竞赛,他的化学也全国获奖,不光是数学,后来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他的家长非常民主和尊重他,我们学校也很尊重他,尊重到根本不知道他应该参加哪一个,物理也想让他参加,数学也想让他参加,化学也想,他也不能分啊,在这么紧张的时候我们学校搞的网络,搞的人类基因,搞的各方面活动他全参加,国际竞赛他根本不当一回事,所以他不当一回事我们不能逼着他当回事,最后没办法了,几个人坐在一块儿研究你到底是参加物理还是参加还是数学,是这样参加的数学,实际像严石他爸说的爱好非常多,而且他的智商比较高,学习方法各方面都有一套了,所以他学什么什么能比较强。

  苏:接下来我们听听田勤震,这是人大附中在校就读的一位学生,现在是在高三年级是吧?他是第六届全国青少年生物与环境实践活动的一等奖,你对自己有什么自我评价?

  田:我的评价是精神比较不集中,兴趣比较广泛,成绩还凑合。

  苏:(笑)那你的精神不集中是什么意思吗?是兴趣广泛的不集中还是什么事都没有坚持到底?

  田:坚持到底是必须的,现在在我们班里最好的风气就是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做到底,我们班同学很有一种拼劲,无论拼数学竞赛,物理竞赛或者我这种拼劳技都有一种拼劲,只要做就一定要把它做完为止。比如做劳技,当时我跟我们几个同学搭组,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做,所以谁也不知道怎么做,就熬夜,我们几个同学在一起熬夜熬到夜里三点多不回家,晚上就往工作台上一趴,第二天早上七点来上课,上完课晚上回来再熬夜,再趴,直到熬了一个星期我们把问题解决了,几个就回家睡觉了。我们班同学智商都很高,但是品德上也绝对没问题,对自己的事业非常执著。

  田母:我还是第一次想我的孩子是不是超常儿童,我从来没有把他定位在超常儿童,我认为他就是普普通通的孩子,如果现在让我给他下一个定义,我给他下一个定义是在创造力方面的超常儿童。我很欣赏一句格言,人的成绩99%来自血汗,1%来自灵感,我们现在所说的超常我觉得只占1%,所以这个超常让他真正成为有用的,把超常发挥出来,还得靠99%的血汗来付出,如果没有99%的血汗,那么这个小孩儿定义他再超常也是没用的。

  苏:北京除了人大附中超常实验班之外还有北京八中的一个少儿班,我们知道在少儿班有一位同学叫侯松明,他是11岁就考进了八中少儿班,15岁进入了清华,19岁毕业后是在中科院参加科研工作以后,20岁的时候获得了美国加州大学的奖学金并且直读博士研究生。今天我们请到了他的父母侯先生和孙女士,你们二位能不能讲一下你们当初对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超常儿童的时候你们的直接体验吗?

  侯:两岁的时候我们也和其他家长一样,坐公共汽车售票员报站名他也跟着报,后来干脆就用交通图来坐车了。

  孙:他等车的时候看着站牌学字,对他早期学字我们没有专门教,也是喜欢看站牌认字,后来就给他买了北京市交通图。

  苏:一旦发现孩子有所特长或者有所超常的时候就马上及时对他进行有关教育。

  孙:顺时顺事,因势利导的。

  侯:孩子兴趣确实容易转移,抓住马上教,他转到那儿就教那儿,转到这儿就教新的,不要偷懒,那不行。

  苏:他指到哪儿您打到哪儿是吧?(全场笑)

  侯:是的,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学,启发兴趣,启发他求知的欲望,另外带他见多识广,带他到动物园,到处跑,让他开阔眼界,发现他对数感兴趣也抓住不放,他的减法和加法是同时学的,因为这里面有一个辩证的关系,乘法学了之后跟上去就学除法,正数学完了之后立刻学负数,他马上就会,效率很高,另外我们还感觉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要抓,德智体美都要抓,早期教育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要因孩制宜,因势利导,不能拔苗助长。

  苏:刚才我们侯先生也特别提到心理素质,非智力因素等等,我们今天现场搞儿童心理研究的专家郑先生,从您的角度来看对这些孩子在心理素质培养方面我们应该特别关注什么呢?

  郑:刚才我听了他们说,也听了几位专家讲,我发现孩子知识方面的东西可能并不比同龄的孩子优势多少,多数都发现他非智力因素很好,比如兴趣很强,探索能力很强,创造能力很好,非智力因素很好。他做一项实验能够这么投入,这里面很强的是非智力因素在里面,所以成才我觉得超常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像大家说的应该培养一个全面的教育,这点我在国外呆过,就是在耶鲁大学,我在那儿也看到很多很多优秀的学生出去,但是完全跟智商,跟知识不是成正比的,很多智商很高的,知识很好的在国外可能到外边,当时也是考很高的分,出去可能混得一塌糊涂回来了,甚至出现心理障碍,自杀什么的,所以像清华包括北大这种自杀的,辍学的,智商很好,也很聪明,都是很高才,但是心理不健康,最后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所以我觉得现在我们对人才的培养是符合现在新的健康模式,身体要健康心理也要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要好,还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的孩子是成才的孩子。

  (音板:针对教育多样化原则,对于超常班,教育部门并没有特殊的限制和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允许一些学校进行超常教育试点,现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学校是否有相应的办学能力和可信的测评方式。目前我国存在着三种针对超常儿童的教育方式,一是压缩学制,招生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孩子们进行超常班以后,经过四年的学习完成初中高中的全部学习任务,在14岁左右考入大学,一种是不压缩学制,学校用1/3或者1/2时间帮助超常生完成正常学习任务,多余时间将用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科研能力,还有一种是没有能力办超常班的中小城市,他们有专门针对超常孩子的课外辅导班。

  听众朋友,您正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周五特别栏目《名人相约星期五》,特邀主持人苏京平与中科院超常儿童研究专家查子秀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

  芝,北京儿童少年心理卫生中心郑毅共同探讨我国超常儿童教育,请您继续收听。)

  苏:确实从社会舆论中有这种看法,认为我们国家的孩子在奥赛中获奖,但是我们国家在科技角度讲,获诺贝尔获奖的现在还没有,能够获奥赛奖但是获不了诺奖这个原因何在?是不是从创造性的角度缺乏对后一代人的培养。

  刘:所以我现在呼吁咱们国家,有人群的地方都有超常人才存在,应该承认这些超常儿童的存在,而且应该能够认识到他们是我们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应该能够在正常的常态教育中给他们开辟一个特殊的空间对他们进行特殊教育,让他们发展。他们将来能够成为我们国家的英才,或者拿诺贝尔奖。现在很多时候有些人对超常儿童觉得不能特别重视,不能给特殊的教育,觉得他们更特殊了,但是弱智为什么能够,残疾人为什么能够,因为他们比一般人都低,所以大家能看得见,摸得着,可怜他们,同情他们,给他们多特殊大家都觉得不足为怪,而觉得这些超常儿童你不给他们特殊条件他已经够优秀了,你再给他点特殊条件别人就怕他们成为特殊的精神贵族或者认为他们骄傲什么的。我们学校搞超常教育特别注重品德教育,所以我们培养的孩子并不认为他们超常,而且他觉得,刚才田勤震的家长讲得特别好,什么叫天才?99%的勤奋,1%的灵感,鲁迅先生说了,我是什么天才,我把人家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劳动,所以我想这些孩子有好的智力又有好的环境,另外大家能看到有好的家长,家长本身品德和素质也好,最后为我们国家培养诺贝尔奖的学者、人才,我们应该对他们重视,给他们一片天地,给他们进行教育。(掌声)

  苏:太对了,如果我们希望能使中国获诺贝尔奖,搞好超常教育应该是一个方面。

  郑:超常教育不是说我非得等到一个好的环境,换一个学校我才能做超常教育,超常教育从生下来就可以做,家庭也可以做,普通学校同样可以开展超常教育,超常教育应该普及而且全方面的,不要说我等,这就错过了。从我们心理学讲孩子在每一个发展时期都有他的敏感时期,他对语言的敏感期对数学的敏感期绘画的敏感期,因为我没上去我先准备这些知识,最后等到去那个班考试考上了才叫超常教育我觉得是错误的,我觉得应该从小开始,从家庭开始,从普通学校就开始。

  苏:刚才我听那位家长有一个非常平和的心态,他从不把自己的孩子刻意的定在超常的意义上,或者让孩子脑袋上戴着超常的光环,作为家长不要拔苗助长,不要在望子成龙的旗帜下,让孩子达到超常的目的。

  郑:不过有一句话,你的孩子心理状态,你的孩子气质特点家长应该知道,就是说你应该知道你孩子大概什么特点,他的气质属于好动好静,不同的气质我们刚才讲了因材施教,从我们学术上讲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气质特点,都有不同的能力,有天赋的东西在里面,如果这些东西你能认识,早期给他一些机会,不要埋没他的能力,不要压制他创造的欲望和敏感期时候对知识的渴求,在这些方面给他创造条件,成才的机会就很大。以我们现身说法来讲,我们没有特长班,我们甚至不用学习,零分,我们就是这时候上来的,但是我也能到耶鲁大学做博士后,我也没经过这个班那个班,还是很多机会在努力,再加上综合的因素在里面,所以我觉得不能单独就一种模式大家都搬用,最后弄得很乱,我觉得就是应该个体化,抓住各种机会从家庭,从学校,从社会,完全给他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学生家长:我在北京行政学院当教师,我孩子是这个情况,他是参加了育民小学的超常班,他们将在四年当中完成六年的课程,现在孩子进去了我就有点疑惑,有点问题,孩子都是聪明的孩子在一起,和正常的环境就不太一样,将来他要回到社会当中,融入普通人,那么将来他的适应能力怎么样,将来他的工作环境也好,生活环境也好,不可能全是超常儿童,这时候他的适应能力怎么样?

  刘:你的孩子在小班里是同类人群,但是他在整个学校,整个年级这个大的人群还是和常态儿童在一起的,只不过在教育上给他们创造一些空间,适合他们特点的,他并没有和人群分离。

  学生家长:你觉得不用担心是吧?

  刘:不用,他都自己在班里跟一个年级的一块儿活动。

  学生家长:还有就是小孩儿这么早进行所谓的超常教育合适不合适?

  刘:你别叫超常教育,超常教育是咱们科研的名词。

  学生家长:不,等于他在四年中要完成六年的课程,就是你们说的超常教育的方法,一个是压缩学制——

  查:是这样,超常儿童当中超常的水平也不完全一样,刚才说了特点不完全一样,水平也不完全一样,有些孩子适合缩短学制,他发展比较快,特别敏捷的,这一类他可以参加缩短学制的,如果有的孩子他不适合这种类型就不要勉强,看别人的孩子去报考自己的孩子也去报考,你的孩子读了一段时间是不是适应,如果觉得速度太快跟不上可以和学校商量转到普通的年级。

  苏:我觉得刚才这位家长表现的担心也是对我们的一个警示,就是一定要建立在正常教育的基础上,先做一个正常的,健康的人,心理全面健康的,在这个基础上超常发挥,这才是成才正道。今天咱们在座的几位同学,姚建刚、陈卓思还有肖梁和田勤政,我最后考你们一下,你们每个人回答一道题,看看你们的反映和感觉怎么样,姚建刚,你来谈谈你对大器晚成的看法。

  姚:我想无所谓大器晚成还是大器晚成,人在一生中都应该不断努力,而且在这种努力的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苏:陈卓思你来谈谈你对厚积薄发的看法。

  陈:我觉得这句话非常对,它可以教导人做事不要急功近利,不要追求立竿见影,你今天积累的东西不见得是明天马上要用到的,但只要它是有用的,将来一定有机会用到,而一个人在他最紧迫的时候用到的东西是在他很久以前积累的能力。

  苏:肖梁你怎么认为所谓的望子成龙?

  肖:我觉得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共同的心愿吧,作为孩子来讲你要有一个目标,起码你要满足家长的心愿。

  苏:田勤政你来说说你认为自己是早熟品种吗?

  田:幸好不是。早熟从身体上还比较正常,是属于比较正常发育的,除了个儿比较小,在思想上早熟可能是由环境造成的,但我认为这东西挺有烦恼的,人要想过得正常就要正常得过下去,如果你不想正常的过下去,你可能就正常不了。(全场笑)

  苏:如果有人评价实验班的学生是一帮子小大人,你怎么回答?

  田:我们班最大的特点就是都比较小,我们班最小的像我是83年的,算是最老的,我们班最小的可能是85年,小大人的存在是必然的,但是我们的心态都特别小,这样使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新鲜的事物。

  苏:因为你今天最小我再多问你一个问题,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早慧或者神童,但是翻他们的履历到晚期或者后来的时候成大器者少,你是持何种看法?

  田:我认为这个问题要分析下去的话,和中国人在近代没有发展起来有必然的联系,因为中国的传统教育好像并不允许人才在非常充分的空间里得到发展,直到近代意识到人才如何利用的时候,我们发现这种人才被大量埋没了,这时候我们开始检讨我们的教育体制哪儿出了问题,现在我们终于找到了,我们应该对于这种人才予以特殊的教育,就是人大附中的特殊班,我相信在21世纪中国不会发现小时候特别了不起,而长大没有履历的人,我相信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很了不起,长大也会很了不起。

  苏:好。(掌声)在座的几位同学都曾经获得过奥林匹克奖,你们是不是有志未来也获诺贝尔奖?

  陈:也许我争取为中国赢得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

  肖: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获得诺贝尔奖,但是我估计不是第一个了。

  田:得奖就算了,还是为祖国做贡献吧。(掌声)

  苏:要说的话题还有很多,至少通过我们今天的问题是明确了几个问题,我们知道了怎么来测试儿童的智力,当然了,仅凭一个智力测验的结果,正像查教授说的它还不是准确全面的评价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所以从家长来讲如果自己的孩子能够测一个智商,也只能把它作为孩子智力发展参考的指标,千万不要认为智商高咱们就自高自大,智商低的咱们就自暴自弃。另外我们也知道了我们的国家是怎样进行超常儿童的培养,对天才儿童我们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还有适宜的成长环境的确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家长来说最重要的恐怕不是请专家三天两头给自己的孩子测智商,看自己孩子是不是个天才,而是应该科学的,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孩子,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并且对他提供适宜的环境和适当的教育方法,使他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展,最后咱们才能谈得上成才,谈得上获诺贝尔奖。节目的最后本期节目的特邀主持人苏京平代表本期节目的责任编辑刘钦感谢听众朋友的收听,也感谢参与节目的嘉宾和现场听众,谢谢!(掌声)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发表评论短信和E-Mail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9月20日《午间一小时》:纲领是一面旗帜(2001/12/26/ 08:59)
《午间一小时》:出入境管理新举措(2001/12/25/ 14:05)
12月14日《午间一小时》:牵手世界,中国广告还有多远(2001/12/21/ 17:46)
12月19日《午间一小时》:盲人孩子的光明世界(2001/12/21/ 15:18)
12月7日《午间一小时》:年终考核究竟应该考核什么(2001/12/20/ 16:41)
12月8日《午间一小时》:妈妈的心愿(2001/12/20/ 13:08)
中央电台-新浪网联合采访冯锦华及家人实录(2001/12/19/ 16:27)
11月18日《午间一小时》:工作在英国(2001/12/19/ 16:08)
12月2日《午间一小时》:出入境管理新举措(2001/12/19/ 16:03)
12月10日《午间一小时》:协议助学(2001/12/17/ 10:37)
中央电台《午间一小时》专题


新 闻 查 询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发祝福短信得大奖
对方手机
发送内容[最多60字]

您的手机
您的密码
索取密码  


新浪商城推荐
岁末精品打折!
  招生专题
  • 人大英语培训
  • 北京雅思精品班
  • 福来得外教口语
  • 王府商务英语
  • 实力托福冲刺班
  •   数字MP3专题
  • JNC 882
  • JNC 883+
  • JNC 892
  • MSC N64
  • JNC W3900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