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晚报《独家责任》专题 > 正文

流失海外近百年的七件国宝重回龙门石窟(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12:01 郑州晚报
流失海外近百年的七件国宝重回龙门石窟(图)

  流失海外的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高树龛释尊佛头(右上图)与遭破坏的佛身不久就能实现身首合璧。新华社记者 顾立林/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流失海外近百年的七件国宝重回龙门石窟(图)

  流失海外的洛阳龙门石窟火顶洞左胁侍观音菩萨头像(右上图)和残留的菩萨身不久就能实现身首合璧。新华社记者 顾立林/摄



流失海外近百年的七件国宝重回龙门石窟(图)

古阳阁一层大厅的防护窗已安装完毕。郑州晚报记者 张锡磊 宋振科/图


  核心提示:流失海外近百年的三尊佛首、两尊菩萨头、一尊天王头像、一尊飞天造像将于10月22日回归龙门石窟。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征集流失海外的龙门石窟文物。为了迎接这7件珍贵文物“回家”,龙门石窟管理局及河南省、洛阳市的有关部门正在紧张地准备着,特意为它们修建的“居所”也将于21日全部装修到位,并按照一级标准安装了保护设施。但这些文物是如何确定为龙门石窟文物的?这些文物在“古阳阁”展出3个月后去哪里安身?除这些文物外,还有多少龙门石窟的文物仍漂泊在海外等一系列疑问,还有待一步步地揭开。

  古阳阁大修迎佛首

  伊河水静静地流过,游人沿着石窟慢慢走着,这一天是10月19日,龙门石窟风景区普通的一天。

  下午5时,虽细雨蒙蒙,但龙门石窟风景区内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讲着不同语言的游人边走边看,不时指指点点,上千年历史的尊尊佛像在细雨中默默向人们诉说着自己的过往。

  对龙门石窟风景区古建队的赵书平来说,刚刚过去的四五天都十分忙碌,他正与古建队的其他人员一起日夜施工,重修龙门风景区内的古阳阁,迎接佛首和其他五件珍贵文物回家。

  古阳阁是进入风景区后的第一座楼阁。据赵书平介绍,古阳阁原本是景区的仓库,用来存放保护文物的材料和工具,但此次古阳阁将被改建成临时展厅,改建后展厅面积达90多平方米,可以满足7件文物展出所需。

  在古建队工作了十多年的赵书平对文物保护工作十分熟悉,“现在整个改建队伍有五六十个人,分内部装修、油漆、外部施工三拨,上边要求我们21日必须完工。”

  据介绍,10月23日上午,龙门石窟风景区将举行隆重的文物交接仪式,仪式结束后7件文物将被暂时安放在古阳阁,而能否在两天时间内完成古阳阁的最后改建工作,成了准备工作的关键所在。

  “必须完成,完不成咋办?文物回家后放在哪儿?从目前的进展情况看,我们完全可以按期保质完成。”赵书平肯定地告诉记者。据赵书平讲,从古阳阁开工到现在,龙门石窟管理局局长和保卫处的领导每天必到现场,足见对此事的重视。

  7件文物展出3个月

  据介绍,此次“回家”的7件文物包括三尊佛首、两尊菩萨首、一尊天王头像和一尊飞天造像,其中高树龛释尊佛首和左胁侍观音菩萨头像已在龙门石窟找到位置,分别位于龙门石窟的北魏古阳洞和唐代火顶洞。

  据新华社报道,高树龛释尊佛头高32厘米,面目清秀,棱角分明,是北魏后期龙门佛教造像艺术“秀骨清像”的优秀范例,其特殊性在龙门石窟独一无二;而火顶洞左胁侍观音菩萨头像,高37厘米,面相稍长,头束高髻,弧线长眉,眼睛细长微睁,鼻梁挺直隆起,唇部微闭翘起,是大唐风范的优秀作品。

  龙门石窟管理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7件文物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件件文物堪称国宝,而在历经磨难后能够“回家”,这在龙门石窟文物保护史上更具有重大意义。

  “前些天专家们来确认佛首的位置时,也是我们去搭的架子,这些文物对龙门石窟意义重大。”赵书平的话虽朴素,但却从一个侧面折射出7件文物回归在景区内产生的巨大影响。

  赵书平表示,在改建古阳阁的工人中,多数都知道他们在为迎接7件文物做准备工作,“我知道其中有北魏和唐代的佛像,都是民国时期被人偷盗后卖到国外的。”一个正从车子上向下卸石子的小伙冲着记者说。

  据工作人员介绍,7件文物回家后将被安置在改建后的古阳阁,随后在此展出3个月,届时来龙门石窟参观的游客将有幸目睹7件文物的真面目。但3个月后佛首究竟入库还是归位到原来的佛身,目前还不得而知。

  佛首回家仪式隆重

  10月22日日渐临近,迎接7件文物回家的准备工作也紧锣密鼓。龙门石窟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迎接文物回归,管理局已作了充分准备:河南省文物局将在龙门石窟景区召开新闻发布会,7件文物的回归仪式安排在10月22日上午9时至10时,交接地点定在伊河岸边的龙门东山礼佛台,届时国家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洛阳市文物局以及洛阳龙门石窟管理局将参与交接。

  为迎接文物回家,除安排迎接仪式、改建古阳阁外,7件文物回家后的安全如何保证更让人关注。

  在古阳阁施工现场,一位正在为古阳阁安装卷帘门的老者引起记者注意,打探后得知,老者是河南一家安全装饰公司的工程师王雷,而为古阳阁一层大殿安装防盗门窗只是确保文物安全的第一步。

  “古阳阁内外都装有摄像头,古阳阁旁边的房子是专门的监控室,整个防护方案是经过层层报批、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才开始实施的,防护工作按照国家一级标准进行,防护措施十分到位。”忙着手中的工作,王雷工程师告诉记者。 透过王雷正在安装的那扇防盗卷帘门,记者看到古阳阁一层大殿内7件文物的大幅照片已被布置在墙上,每幅照片的下方都摆放了玻璃柜,用于在展出期间临时放置文物。

  记者想入展厅拍照,王雷工程师婉言相拒,称现在正处于防护工作的最后阶段,领导要求除工作人员外其他人不得入内。

  确认佛首位置用了3个月

  据工作人员称,这批回归的7件文物中只有两尊佛首在石窟中找到了准确位置,其他5件虽然未能确认具体位置,但通过造像风格、材质等可以确认是龙门石窟的文物。

  说到造像位置的确认不能不提一位名叫陈哲敬的海外华人。在上个世纪50年代前,他一直生活在大陆,并学习书画和古画鉴赏。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陈哲敬全家都迁到了香港,以做雕塑为生。后来他又迁到美国居住,靠为影视明星制作蜡像生活。

  1991年,陈哲敬离开了雕塑业,专心做佛像收藏。同年,他在美国一位收藏家那里见到了一尊佛首,脸部比较瘦削,再结合衣褶和风格,初步断定这一佛像是龙门石窟的遗物,于是就买了下来。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教授汤池先生因为经常去龙门石窟写生,几乎对每个洞窟的风格都非常熟悉。买下这尊佛像后,陈哲敬就把这尊佛首照片寄到了中央美术学院,让汤池教授帮忙做进一步的鉴定。见到照片后,汤池教授就一下子认出这尊佛首是龙门石窟古阳洞中丢失的佛首。

  1992年10月,陈哲敬带着二三十幅佛首的照片来到洛阳龙门石窟,当时龙门石窟研究院还叫龙门石窟研究所,著名考古专家温玉成教授是当时的名誉所长。陈哲敬拜见温玉成后,表示想与龙门石窟研究所合作,对这些照片进行鉴定。温玉成便安排龙门石窟研究所里的王振国陪同陈哲敬一起考察。

  龙门石窟研究院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说,当时通过对造像风格、残迹尺寸的勘测,只用了10天就确认一尊佛首属于龙门石窟古阳洞内的高树龛佛像。高树龛位于古阳洞北壁上层,是由北魏民间佛教团体“邑社”社主高树等32人于公元502年出资兴造,龛内造一释迦牟尼坐佛像,所确认的佛首就属于这尊佛像。

  高树龛佛首被确认后,陈哲敬就离开了龙门石窟。王振国有了对龙门石窟被破坏的残迹做全面调查的想法。这一调查工作花费了王振国3个月的时间。在这次调查中王振国又有了意外发现,火顶洞内主尊的左胁侍菩萨是观音菩萨,但头像残缺。而陈哲敬收藏有一观音菩萨头像,经过仔细核对,身首正相吻合。

  被盗佛像多数流落海外

  除将要回家的7件龙门石窟文物外,被盗的文物还有多少,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龙门石窟研究院一位工作人员说,有很大一部分被盗文物流落到了海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龙门石窟风景区一工作人员介绍,在历史上,龙门石窟曾经历了两次毁佛灭法的“劫难”,一次在唐武宗时,一次在后周世宗时,当时有大量佛像被毁。然后龙门石窟又饱受历代战乱的破坏,至元朝后期,龙门石窟已是千孔百疮、伤痕累累。明清是龙门石窟相对稳定的时期,重要洞窟常有僧人看守,石窟没有受到较大破坏。

  据龙门石窟研究院研究人员说,龙门石窟遭受的最大劫难是在1907至1935年。20世纪初,西方考古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龙门、云冈等中国石雕,他们出版书籍,对龙门石刻造像的精美大加赞扬。此类书籍向世界传播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引发了国内外不法奸商对龙门石刻的觊觎和大肆盗窃。在西方文化强盗、古董商以及利欲熏心的当地人的大肆破坏和盗凿下,大量的石窟佛雕艺术品源源不断地流向了欧美和日本等国。

  通过1992年10月至12月的全面调查,王振国写出了《龙门石窟破坏残迹调查》报告,基本摸清了佛像的被盗情况。他总共调查了破坏严重的重点窟龛96个,已发现被盗走佛及菩萨等主像262尊;毁坏其他各类像1063尊;龛楣8处、说法图浮雕10幅、本生故事浮雕2幅;本行故事浮雕1幅,礼佛供养人浮雕16幅,碑刻题记15品等等。上述数字虽然只统计了96个重点窟龛,但可以认为大体上概括了龙门石窟被盗凿总数70%左右。

  根据王振国的调查,这10余万尊佛像现在完整的不到1/10,其中很大一部分被盗卖到国外,除了有64件知道其下落外,绝大多数去向不明。

  对于龙门石窟被盗卖到海外文物的调查由陈哲敬负责,目前被调查到下落的有70件,流落到美国和日本的最多,分别收藏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美国堪萨斯州纳尔逊博物馆、美国洛杉矶博物馆、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博物馆、日本东京博物馆、日本仓敷市大原美术馆及其私人手中;其余的则散布在英国、法国、瑞士、加拿大等国家的博物馆和私人手中。(郑州晚报特派记者 张锡磊 宋振科/文)

  相关专题:郑州晚报《独家责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