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年轻深圳应对“老”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03:44 深圳商报

  编者按

  据市民政局统计,目前我市有常住老年人口15.96万人,60岁以上户籍老人99060人,80~99岁老人12375人,户籍老人数量占全市户籍总人口近9%。因深圳生活环境好,吸引不少非户籍老人到深圳定居或过冬,深圳暂住老年人超过6万人。据预测,到2010年深圳60岁以上老人将增至20万人左右。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银发浪潮”?

  我市养老院入住率达九成

  今年78岁的何老伯是罗湖区福利中心第56个排号等待入住的老人。他有哮喘但生活能自理,却向老伴和子女提出要住养老院。福利中心较好的护理照料环境再加上有个老战友已经入住,令何老伯不止一次地向福利中心表示希望尽快入住。

  据记者了解,深圳要求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越来越多,目前全市26家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达89%,罗湖、福田等福利中心已经满员。

  在家里反倒感觉寂寞了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又香又白人人夸。”今年92岁的汤晰敏老人一边弹着电子琴一边充满激情地唱着歌。汤晰敏奶奶是罗湖区福利中心里出了名的“歌手”,每次福利中心演出,都少不了她的节目。

  她说:“现在儿女们都忙,我一个人在家怪寂寞的。我来福利中心6年了,这里挺好,朋友多,有人说话。孩子们还给我请了小露专职照料我。”年事已高的老人说话略有些停顿,但目光炯炯有神。“这里的活动挺丰富的,我周一上午听保健讲座、周二开大会,周三按摩、周四周五去图书馆。医生每星期会来给我们检查身体,护理员每天都把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有免费按摩服务。”汤晰敏老人说:“儿子媳妇平时也常来看我,有小露每天陪我,挺好的。”

  保姆小露笑着说:“我们有时候几个人一起推着老人到街上散步,路上的人都说我们是旅游团。”

  老人一人在家里儿女不放心

  汤晰敏老人的大儿子李先生对记者说:“以前是我们兄弟俩轮流照顾老人,但白天妈妈一个人在家太孤单,我们也不放心。现在妈妈年纪将近百岁,我们兄弟俩的事业发展却处于黄金时期,如果解决不了老人问题,我们根本无法全心投入工作。”

  李先生说:“福利中心的医疗配套非常好,卫生条件、服务质量也不错,我们把老人放在这里很放心。”

  一到周末,李先生和弟弟轮流带家人来看她,节日时就接老人回家住一阵。

  为老人提供医护结合的照料

  罗湖区福利中心是深圳最早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养老机构。中心主任罗卓雄说:“从2000年开始,入住中心的老人不断增加,2003年底时这里就已经入住率达100%。”

  罗卓雄说,这几年深圳老人数量有快速增加的趋势;中心7、8楼住的是生活能自理的老人,其他楼层住的都是需要全护理或半护理的老人;中心不仅为老人提供护理,而且还具备一定的医疗水平和手段,在院的专业医务人员就有5名。罗卓雄说,养老院为老人提供“医疗”和“护理”相结合的养老方式,这既能让老人随时有照料和看护,也让其家人放心和解脱。

  候鸟老人来深

  选择住颐养院

  据不完全统计,由于深圳生活环境好、社会敬老氛围浓以及多项不分户籍的老人优待政策,越来越多的老人喜欢来深过冬。

  “这是我们第四次来深圳过冬。”高爷爷是离休干部,今年八十多岁,因老伴腿有伤,合肥的冬天冷得又令人难受,所以两个老人每到10月都会来深圳,一直住到次年四五月份。在深圳,他们选择住老人院。

  老两口在敬夕阳颐养院里住的是一个双人套间。每天早上,老爷爷五六点钟就起床在院子里做操,然后陪老伴出去散步、晒太阳。在深圳的子女儿孙有空就来看他们,周末或节假日就接他们回家住。

  颐养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人有六个子女,有的在深圳、有的在合肥,都有很好的工作。来的时候都是由在合肥的儿子送他们过来,回去时就由在深圳的女儿送他们回去。

  记者问老人在这里住习不习惯,老人说挺习惯的。他说,在这里他认识了很多朋友,还参加了艺术团;去年,从河南和湖北来的两对夫妇也在这里过冬,今年他们还会再来。老爷爷说,安徽有几个老朋友本来也想一道来深圳过冬,但可惜这里床位满了。

  社区居家养老全国首创

  每天上午9时,松园社区的杨老伯家里就会有人来照料他的起居生活,包括打扫卫生、洗衣服、陪上医院看病等。杨老伯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令两老的老年生活充满阳光。不久前,市民政局正式全面启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福利彩票公益金将投入6000万元用于养老服务,为更多的老人送去关怀和实惠。

  德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罗湖区其中一家社区居家养老机构。中心彭主任说,居家养老服务根据老人实际情况分为免费、补贴及收费服务,收费最多每小时9元计算。如果老人希望延长服务时间,则只需要低廉费用就可享受继续服务。

  通过社区组建机构,由政府定额出资补助给户籍老人,让老人自行选择所需要的服务。这是市民政局推出的全新居家养老举措,是全国首创的养老服务新模式。

  据介绍,深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举措包括:每月给户籍老人定额补助,范围包括85岁以上老人、60岁以上非低保对象但生活不能自理老人、60岁以上分散供养的“三无”老人、低保老人、重点优抚老人、60岁以上享受低保且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根据不同标准,老人享受200元至500元不等的定额补助用于购买各种养老服务。

  新思路新方向

  尽快打造专业化护老服务队伍

  罗湖区福利中心主任罗卓雄认为,由于我国还没有护理服务工作职务、职称序列,人们对护理服务人员的服务地位缺少了解,护理人员没有独立领域;另一方面,从业人员敬业精神有待提高。他建议尽快根据深圳实际制定地方性相关法律法规,从政策上支持社会福利事业等。

  鼓励民间资本办福利事业

  市民政局局长刘润华认为,只要社会资本愿意投入社会福利领域,政府都应该退出来。民政部门应主动从那些“有利可图”的福利事业中退出,而承担起那些社会不愿办、不能办、办不好,而社会确实需要的福利事业。

  开发为老服务资源

  我市首家民办养老机构敬夕阳颐养院院长叶志良表示,在开发为老服务资源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将老年人融入社会之中。他表示,敬夕阳颐养院目前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以全护理、临终关怀为主,同时开展以社区老人为主线的“老年人精神赡养”和以年轻长者服务高龄长者为理念的、通过义务方式展开的“互助养老”等特色的养老新模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