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啃老”现象值得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07:48 东方网-文汇报

  韦定广

  ●通过发展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我国刚刚形成各方面的竞争机制和具有现代内涵的人生观、幸福观,但“啃老”思想的滋生却如同腐蚀剂威胁着独生子女的成长。由此产生的结果,不但是个人奋斗精神的丧失与缺乏自主人格,而且可能导致好逸恶劳、贪图奢华,成为道德上的“贫血儿”

  ●造成“啃老”现象普遍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教育方面有几种观念必须破除:一是“父母挣钱都是为子女”,二是“父母辛苦是应该的,只要孩子开心”,三是“儿女不能考个好大学或找到好工作,父母就没面子”。事实上,鼓励子女成人后的经济独立和生活自理,才是现代化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人的现代化的必要过程

  ●学校教育也须为“啃老”现象负一定责任,学校不仅有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而且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也存在严重缺陷。应该让年轻人明白几方面道理:一旦年满18周岁,父母对子女在法律层面的责任和义务就已结束,接下来的关系主要由理和情来维系;在成年并结束学业后再靠父母收入生活非但不是什么“荣耀”,甚至意味着人格的堕落与道德上的羞耻

  曾几何时,“啃老”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并形成规模日益庞大的“啃老族”。去年7月,文汇报曾经转载过新华网的一条消息: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公布的调查结果,目前我国20-30岁的成年人中,约有30%左右基本依赖父母生活,65%的家庭存在“老养小”情况。最近,又有调查显示:在北京、上海、南京等五座城市,超过八成年轻人用父母的钱买房;在参加网络投票的近万人中,有七成多认可年轻人买房应主要靠“啃老”。

  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所谓“人的现代化”,不但指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和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现代观念、现代精神、现代人格的培育与生成。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认为,传统人与现代人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前者指主要依赖从一定的家庭背景或长辈那里获得地位、财富等(“先赋性”);而后者主张一切都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自致性”)。仔细想想,这是很有道理的。而古代中国流行的观念是“在家靠父母”,由于“靠父母”(“啃老”),商贾“富不过三代”、官宦人家多纨绔。改革开放后,通过发展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我国刚刚形成各方面的竞争机制和具有现代内涵的人生观、幸福观,但“啃老”思想的滋生却如同腐蚀剂威胁着独生子女的成长。能“啃”则啃,有的“啃”就“啃”;“啃”得心安理得,“啃”得胆壮手硬。由此产生的结果,不但是个人奋斗精神的丧失与缺乏自主人格,而且可能导致好逸恶劳、贪图奢华,成为道德上的“贫血儿”。

  家庭和谐必须建立在各守其位、各尽其责的基础上。子女成年后对父母如果提出某些经济上的要求,这种要求既需限定在父母力所能及范围内,也得由双方的感情融洽程度所决定,也就是说,得看父母的意愿如何、高兴与否。一旦学业或劳动技能培训结束后,子女就必须在经济上完全自立,无论是平时家庭开销还是买房买车,都应该学会懂得通过自己的劳动去满足,而不是靠“啃二老”。在许多家庭,“啃”一时一事或许还行,但长此以往难免会产生纠纷,甚至矛盾丛生,影响家庭和睦。

  “啃老”绝非单纯个人或家庭问题,其现象的普遍化还会严重影响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与民族振兴大业。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还很低。当下中国面临的突出矛盾之一,是“未富先老”。据统计,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预计2020年将达到2.4亿,占当时总人口的16%左右;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超过4亿。在上海等大城市,问题更加突出一些。本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2005年达到了19.6%的历史最高水平。人口老龄化已经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带来深刻影响,如果再加上日益庞大的“啃老”一族,就有可能引发多种社会矛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阻碍。

  造成“啃老”现象普遍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主要归咎于社会就业紧张与管理机制不完善,然而,为什么成千上万的外来农民工都能够在大中城市找到工作甚至成就一番事业,而我们具有“本地优势”的高中生、大学生却要靠“啃老”生存?主要问题是思想观念、道德观念,而解决的途径在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几种观念必须破除:一是“父母挣钱都是为子女”,二是“父母辛苦是应该的,只要孩子开心”,三是“儿女不能考个好大学或找到好工作,父母就没面子”。这些观念本属传统,但在当下却呈愈演愈烈之势。正是主要受这些观念的支配,日常生活中下述现象比比皆是:子女尚在读小学、中学,家长为他们买这买那,甚至房子、小车都有了;读书期间本应孩子自己处理的一切杂务都由家长代劳;到了大学新生报到时,到处都是父母、爷奶肩扛手提的身影,子女却在旁如没事人一般;为了供养小孩读个好大学或出国留学,不惜倾家荡产……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即使家里再有钱,也提倡小孩通过打工或贷款读大学,甚至也有向父母借钱读书的;子女成人后,不但鼓励经济独立而且要求生活自理。其实这正是现代化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人的现代化的必要过程。

  ——学校教育的问题不仅表现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而且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大道理讲得多,有关自立、自强的具体要求讲得少。至少在高中、大学阶段,应该让年轻人明白几方面道理:一旦年满18周岁,父母对子女在法律层面的责任和义务就已结束,接下来的关系主要由理和情来维系,因而再花父母的钱并非“天经地义”;在成年并结束学业后再靠父母收入生活,特别是违背父母意愿而大花特花,非但不是什么“荣耀”,而且说重一点,意味着人格的堕落与道德上的羞耻;大学的职能就是培养普通劳动者,每个人都必须由此开始自己漫长的事业旅程。

  ——社会舆论环境对“啃老族”的普遍化也负有一定的责任。一度时期,一些媒体对父母如何关爱子女宣传得多,而对子女成年后怎样自立、自强却介绍不够。例如:报道贫困家庭父母为了供小孩读大学是如何如何的艰辛,但就没有想到小孩也完全应该通过助学贷款或勤工俭学的方式读完大学,等等。

  总之,“啃老”现象已经对年轻一代的成长、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实现现代化构成相当程度的不利影响。我们理应将批评“啃老”、反对“啃老”作为当前进行“八荣八耻”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以防止这种现象的进一步滋生与蔓延。

  (作者为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教授、博导)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