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苏南“底色”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09:00 解放日报 | |||||||||
常熟的“底色”依然是苏南。 常熟的外资并不落后,常熟经济开发区近年来引进超亿美元项目16个,吸引外商投资逾80亿美元,这成绩即使在苏南也是出色的。而城市优美、基础设施良好、重视环境、重视集体等“苏南特点”,常熟也十分突出。近几年,常熟投巨资保护水资源、建文化设施、提高社保标准……整个城市发展保持着浓厚的苏南地域风格。
就在这种“底色”上,活跃着浙江的影子———引领全国的大市场、彼此配套的产业、行走天下的浙商……这些都与大量外资、苏南文化一起,构成了现在的常熟。有人因此感叹,当人们还在比较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长短、争论走什么路的时候,常熟已经悄悄结合两者优势,展现出一幅新的发展图景。 苏南经济板块中,无论“张家港精神”,还是“昆山之路”,或是苏州工业园区的“园区经验”,从来各具特点,各擅胜场。而常熟,一手嫁接“浙江基因”,倡导富民政策,一手发扬苏南发展传统,促进社会和谐,保持温和内敛的一贯风格,体现出独特的“均衡之美”。 “既要平均数,也要大多数”。这是常熟市委书记杨升华的名言。只追求“平均数”,容易掩盖贫富差距,重视“大多数”,才能使更多的人分享发展成果。常熟力求的是一条“既富民、又和谐”的发展道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