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管理制度化:彰显政治文明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16:12 第一财经日报 | |||||||||
干部管理制度化:彰显政治文明 孙荣飞 在社会利益多元化及其互动性日益彰显的背景下,2006年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在“零碎”而有力的推进中,以跬步之积终成大气象。
在今明两年全国地方党委换届背景下,6月11日,中共中央下发《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这样,加上2004年以来陆续出台的《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等十三份文件,较为全面地确立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期、交流、回避、教育、诫勉谈话和函询、述职述廉、辞职、监督等制度。 面对诸多不确定性,党政干部人事制度化的改革,通过一系列政策选择,已经初步实现。 也正是通过这种渐进改革所产生的累积效应,过去曾有的那种极具人格化色彩、非制度化、不稳定的体制弊端正在被清除。 政治文明之首要环节,在于政治制度化,而政治制度化的核心是干部人事管理的制度化。政治的制度化为政治稳定、政治的预测性和有序的包容性提供了基础。 干部管理制度化的形成,使得执政党有更多精力转而推动政府管理的透明化,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所产生的管理需求。 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树立了人事管理向科学靠拢的标杆,并进而推动年中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年中工资改革为整合部门利益、增强国家政权内聚力提供了基础。接下去,政府问责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绩效评估、政务公开条例等规范文件的出台便顺理成章。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副组长干以胜前不久明确表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望近期出台。 政府行为的透明化,为政府和公民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制度平台,也为更广泛的政治参与提供了良好前景。 政府的透明化除自身努力,更需仰赖其他力量的督促和提醒,今年8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的高票通过,使得人大对政府的监督有了实质性和经常性保障。 面对社会利益多元化及其利益表达,组织工作的规范化、政府行为的透明化和人大常委的对称性监督,三者环环相扣,使得政治体系在组织和程序上获得价值和稳定性的同时,也提升了应对复杂事务的自主性和包容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