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号成功出水 今日驶向博物馆(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3日12:57 大洋网-广州日报
南海一号成功出水今日驶向博物馆(组图)
“南海Ⅰ号”在众人的注目下出水。

南海一号成功出水今日驶向博物馆(组图)
“南海Ⅰ号”顺利地全身出水。

南海一号成功出水今日驶向博物馆(组图)
水晶宫已准备好“迎娶”“南海Ⅰ号”。

南海一号成功出水今日驶向博物馆(组图)
“南海Ⅰ号”的新家水晶宫地处风景优美的十里银滩。

  昨辞“龙宫” 要嫁水晶宫

  昨日中午,“南海Ⅰ号”顺利出水,离开其安睡了800多年的“龙宫”。按预定计划,今日结束沉箱加固并脱离华天龙吊臂钢缆后,“南海Ⅰ号”就将搭乘半潜驳启程驶往阳江海陵岛,准备进入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里的新家。

  “南海Ⅰ号”打捞现场总指挥吴建成表示,如果天气条件允许的话,今日中午,“南海Ⅰ号”就有望抵达博物馆水晶宫外的海上码头。随后,打捞作业人员将进行整个打捞进宫过程中又一关键步骤——将沉箱由海上移至陆地。在海洋里安睡了840多年的“南海Ⅰ号”,终于要登上陆地,进入专门为自己准备的新家了。阳江有关部门表示,“南海Ⅰ号”上岸之后,在现场将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目前,众多媒体记者已经从海上转战水晶宫海上码头,等待“南海Ⅰ号”最后的上岸……

  “南海Ⅰ号”离海上岸的过程会不会有新的惊险?从登上码头到进入新家的过程是一段怎样的“旅程”?“南海Ⅰ号”在海陵岛上的新家何时“入伙”,又何时开门迎客?这艘已经带给我们无数意外和惊奇的古船身上还有怎样的谜团?她未来又会怎样迎接四面八方的游客?

  “入宫”的三大关键步骤、未来的 四大看点、古船身上的九大疑团,且让我们一一给您道来。

  文/记者王鹏、王广永、徐靖、翁晓鹏、黄文生、胡屏 通讯员许广企

  图/记者王子恒、邱伟荣、庄小龙、龙成通、倪黎祥

  现场直击

  古船出水一刻鞭炮轰鸣

  “报告总指挥,‘南海Ⅰ号’起浮已经做好准备,请指示!”“好!南宋古沉船排水起浮!”“南海Ⅰ号”昨日成功出水,平稳地离开了安睡800多年的海洋。本报记者从前日下午开始,始终陪伴在“南海Ⅰ号”周围,记录了这艘古沉船在海洋里最后的一夜和全身出水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前夜:

  留下最后的水下影像

  本报两名记者在华天龙号上陪伴“南海Ⅰ号”度过了她在海洋里的最后一个夜晚。

  21日下午,在华天龙甲板上,省考古所魏峻博士拿着对讲机与水下考古人员不断地对话。他告诉记者,考古人员正在水下拿着水下摄像设备为在海水里的“南海一号”作最后的一些影像记录。“南海Ⅰ号”出水后将永远离开沉睡800多年的海床,为了记录“南海Ⅰ号”最后的水下尊容,他和水下考古人员决定对“南海Ⅰ号”进行留影。

  21日午夜至22日凌晨,万籁俱寂。经过试探性出水作业一天的喧闹,装载“南海Ⅰ号”的沉箱如今孤零零地躺在水中。在大海无边的黑暗中,周围船只探照灯的聚焦使沉箱露出水面的顶部显得异常醒目。

  凌晨2时,白天里三层外三层围绕在指挥台的人已经回船舱安睡,本报两名记者仍陪在“南海Ⅰ号”身边。持枪的武装警察依然巡弋在华天龙号各个关键位置,保卫着古沉船的安全。虽然与古船相隔不到10米,不过记者能看到的只有“南海Ⅰ号”顶部那厚厚的淤泥层以及其上面那貌似磁片实则却是贝壳的白色物件。

  昨晨:

  打捞现场齐聚世界媒体

  22日清晨,阳江海域雾蒙蒙。在华天龙号食堂吃过早餐后,记者满怀希望再次来到指挥台,一切依然。“南海Ⅰ号”依旧埋藏在厚厚淤泥层中,船形轮廓依然不见。

  与此同时,本报另一路记者随着“南海救101”号救助船驶向“南海Ⅰ号”打捞现场,该船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救助船。上午7时许,天渐渐放亮,海面上雾气较大,并伴有四五级海风。随后,海上又飘起一场零星小雨。天气会不会影响“南海Ⅰ号”完全出水?船上工作人员打消了记者的疑虑,根据准确的天气预报,上午确实有一股冷空气来袭,但会很快过去。如船员所说,10分钟后,小雨果然停了,但是海面的雾气依然很大。

  上午9时30分,“南海救101”号冲破浓雾,与华天龙号会合,6名海警荷枪实弹守卫在华天龙号上。华天龙号伸出长长的吊臂通过16根钢索抓住沉箱上面的吊点。

  昨午:

  90分钟“南海Ⅰ号”整体出水

  在华天龙号四周海域航行着20艘船舶。天上还有一架警戒飞机在打捞海域不断地盘旋。上午10时10分,在华天龙号的甲板上举行了盛大的“南海Ⅰ号”出水仪式。记者在华天龙号的吊臂下看到,5月份放入海底的沉箱露出水面约1.5米,沉箱内大多被海泥覆盖,四壁附满了各种水藻、微生物和海贝。

  上午10时15分,随着总指挥一声令下,华天龙号响起了鞭炮声,随后托着“南海Ⅰ号”沉箱的半潜驳上的4个大水箱同时开始向外排水,海水变得浑浊起来,沉箱慢慢上浮水面。

  10时19分,半潜驳的四个浮箱都已经在向外排水,6根定位桩也在向外排水,海面翻起一层层泡沫。沉箱露出水面约两米,沉箱上可以清晰看见“南海Ⅰ号古沉船打捞钢沉井”及“交通部广州打捞局”等字样。

  2米、1米、半米,随着排水孔和钢底梁的陆续出现,上午11时45分,“南海Ⅰ号”完全露出海面。经过90分钟的时间,“南海Ⅰ号”彻底告别了熟睡了800多年的海洋“温床”,也完成了中国水下考古人员水下考古打捞的20多年的新篇章。

  未来:

  用来考古研究的时间会更长

  昨日,工程人员已经开始对沉箱进行加固。接下来,拥有15吨~20吨拖力的德鹏号拖船将拖着“重任1601”接过了护送“南海Ⅰ号”入宫的重任。

  船长何建文说,从打捞现场到“水晶宫”全程约36海里,估计12小时的航程。届时将与海上码头实现对接,“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需要等潮汐,待驳船与码头达到平行时,将立即拉移沉箱入宫。”

  沉箱出水成功让人欣喜,但不见船形轮廓和文物遗迹确实有些遗憾。沉箱出水后,记者遇见面带喜悦的省文化厅副厅长景李虎,他说,如何发掘“南海Ⅰ号”文物他们想了两套方案,但还要待国家文物局批准:一是从沉箱自上而下发掘,二是边切割部分沉箱边进行发掘,预计进行发掘也要等待半年左右时间。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乘直升机离开华天龙号前,也对记者说,要发掘文物不能急,现在只是保护研究“南海Ⅰ号”进行了第一步,以后用来考古研究的时间会更长。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