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扬卸任:最具平民情结首席大法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7日08:13 法制日报
肖扬卸任:最具平民情结首席大法官
肖扬在两会上与代表们交流沟通 小燕 摄(资料图片)

  也许,在东交民巷27号院里,我们将看不到肖扬和警卫员午后散步的身影。

  但是,他的经典话语依然余音绕梁———

  “无知者不能当法官,无能者不能当法官,无德者同样不能当法官。”

  “迟到的公正也是一种不公正。”

  “各级法院要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壮士断臂’的气概,坚决彻底地清除法官队伍中的害群之马。”

  本报记者 王斗斗

  “一个最具平民情结的首席大法官,一个最具魄力的司法改革家,一个最具朝气的当代法学家。”十年来,最高人民法院第十任院长肖扬在许多人心目中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现在,他要告别那位于最高法院东楼的办公室,告别那奔波忙碌的生活了。

  肖扬带给了中国什么?一位法律学者说,他带给中国司法的一切将由历史去检验。“但是,作为法律人,我们感谢他。假以时日,五年,十年后,中国人都会感谢他。”

  平民情结

  3月10日下午,肖扬来到了“家乡”团———广东省人大代表团时深情地说:“从一个山村的少年,成为共和国首席大法官,我从内心深处感谢党对我多年的培养,感谢全国人民特别是广东人民对我的鼓励、支持和信赖!”肖扬的动情讲述引发一片掌声。

  肖扬不只对家乡人好,平日里的他也总是那么平易近人。肖扬参观修缮一新的最高法院办公大楼时,微笑着对陪同的有关领导说:“搬进新大楼,作风要改,会风也要改。以后一般会议,主席台不一定要坐那么多人。工作人员常为排座次烦恼。可以谁主持,谁坐台上,其他领导坐台下。我也可以坐台下。”

  了解肖扬的人都知道,他的内心深处始终怀着对困难群体的深厚感情。

  在担任司法部长期间,肖扬亲自倡导建立了中国的法律援助制度,使许许多多“有理无钱”的农民、下岗职工、残疾人等,平等地享受到了法律的阳光,打赢了官司。

  说起肖扬,被称为“挽救浪子的韩妈妈”的韩雅琴有着美好的回忆。

  一次在人大会议上参加山西团小组会时,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的发言引起了肖扬的特别关注。这位代表叫韩雅琴。

  65岁的韩雅琴,是来自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一位基层代表。她创立了英辉建安公司,多年来吸收了108名解除劳动教养和刑满释放人员。她在山西团发言时,激动地呼吁全社会帮助挽救这些失足人员,不要歧视他们。

  第二天中午,肖扬专门约见了韩雅琴。

  “感谢你做了一件对国家、对社会非常有意义、有贡献的事。”肖扬说,“你要不收下这些孩子,他们很可能重新走上犯罪道路。青少年没定型,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没人注意他们,就会被坏人拉过去了。你把孩子抢回来了。现在一个家庭就一个孩子,孩子不成长,家长最痛心啊。”

  临别,肖扬紧紧握着韩雅琴的手说:“你回去跟他们讲,要走好路、走正路、走光明路,千万不要再走回头路。”

  魄力十足

  有人说,肖扬在法院的十年,是司法改革大刀阔斧的十年。

  有人说,肖扬让人们看到了最高法院在当下最顽强的一面。

  2007年,肖扬完成了他任内最后一件大事,收回了死刑复核权。

  今年2月27日,肖扬来到新刑事审判大楼看望法官,在任内最后一次直接与死刑复核法官面对面谈话。

  他几乎走遍了所有办公室,并同主管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座谈。他说,责任重于泰山,希望法官们把“疑者不杀、杀者不疑”精神坚守到底。

  如果说,最高法院收回了下放26年的死刑复核权,是肖扬任内的最后一件大事。那么,1998年底,中国法院全面实行审判公开,应算是肖扬任职后做的第一件大事。

  人们清楚记得那一年,手持身份证的普通公民和持记者证的媒体记者可以走进“神秘”的法院大门,亲耳聆听法庭控辩双方的交锋。

  对此,肖扬认为,公正不仅应当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正义是看得见的正义”这些法治文明的常识性表达,常被法学者们提及,但从中国最高司法官员口中说出此话的,肖扬是第一人。

  回望这位以推动司法改革著称的首席大法官任内进行的众多司法改革,人们可以清晰地记得:

  1999年,最高法院从资深律师和学者中选拔法官;

  2001年起,初任法官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中国从此告别了以政治合格为主的法官任用标准;

  2002年,中国法官卸下半个世纪有着专政色彩的肩章大盖帽,换上法袍用上法槌……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