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台海中线多少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0日15:40  新世纪周刊

  朱江明罗杨

  台海中线有三条,不被承认,但被默认,从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被热炒

  美国冻结一年多的对台军售一揽子计划正式“解冻”。美国行政部门知会国会参众两院的外交委员会主席,称准备出 售大批“防御性武器”给台湾。如果国会在30天内没有异议,这个军售案将就此敲定。美国国会一向支持对台军售,此前行 政部门还没有动静时,就提案要求“避开行政部门,由国会主动推进”。因此,这一军售计划,估计国会不会有争议。

  这一笔高达64亿美元的军售案,让原本慢慢升温的中美关系再次如郭晶晶跳水般直插池底,溅起的水花虽然不大, 但是造成的轰动却有目共睹。此次台海军售恢复之后,两岸间的台海中线不免又变得紧张起来。

  戴维斯线:规范敌意,限定权责

  新闻媒体会经常谈到台海双方空军在海峡中线上空展开角力的报道,但是却很少有人详细探究这条所谓的“台海中线 ”从何而来。台海中线不等同于国际法中的任何领水或者领空界线,没有任何国际条约约束这条已经存在的但是不可见的线。 这条台海默认的“红线”,正是中国国共内战后的军事势力对比变化的表征。

  很多文献都记录台海中线又名戴维斯线。到底戴维斯是何许人,现在共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美国第十三航空特遣队司 令戴维斯准将,另一种说法是美军太平洋总部的参谋军官。第一种说法,现今看来比较靠谱。戴维斯统帅的第十三航空特遣队 原驻防菲律宾,爆发朝鲜战争后,美国增加了对蒋介石军队的军事支援,派遣第十三特遣队进驻台湾协助其空防。在进入台湾 后,画了一条航空识别线。根据1958年美军驻台协防司令部公布的201-1号作战命令中的交战规则规定,如果经过飞 行员或者地面空中管制官判明为敌机,且已经进入戴维斯线以东而且判明有敌意的话,就必须迎击且将之歼灭。如果不明飞行 物在戴维斯线以西运动,则必须及时拦截和判明来意。如果在拦截监视过程中,特遣队司令、副司令和作战处长认为其敌对, 即可予以击落。

  由此交战规则来看,中线以戴维斯准将订立的概率比较大。毕竟此线的主要作用在于,规范当时的驻台美军空军在何 种情况下可以使用武力,而戴维斯准将本人的确是最有权力去决定这件事的人。

  另外一个戴维斯线的说法主要来自台湾海军老人葛敦华将军的访谈录,其中记载台海中线系美军太平洋总部一名参谋 军官的所为。但是文中并未详细说明这名参谋军官的军衔及具体工作部门,而且访谈内容在史学中的证据可信度相对较低。不 过朝鲜和韩国之间的三八线也是两位美国陆军上校参谋军官的临时手笔,可见美军内部直接用笔在地图上划条等分线的传统也 是有的,所以也不能完全认定这个说法毫无根据。

  总之,在一开始,戴维斯线主要出现在驻台美国军队的交战规则中,是用来规范在台美军何时可以进入战斗的条件假 设,与大陆和台湾军队没有直接的关系。交战规则对于中国人而言,并不是一个很好理解的概念,解放军所经历的所有战争都 是敌我明确的传统战争,而交战规则最主要的作用是在敌我情况并不是十分明确的条件下使用。例如现在的伊拉克和阿富汗地 区,美军在日常巡逻和驻守的情况下,必须给行动人员一个明确的交战规则,约定在何种情况下可以使用武力。这是一种避免 一线战斗人员因为精神紧张而实施过度暴力的必要措施。除此以外,交战规则还有个好处,就是简化指挥环节,提高效率。比 如在和平时期但是可能出现冲突的任务时,公布必要的交战规则,可以避免因为突发事件后来回请示,属于预案管理的一种分 支。

  台海中线:没有一方恪守

  台海中线有三条,不止戴维斯线一条。戴维斯线被定义为从北纬21度、东经119度到北纬23度30分、东经1 21度,然后再到北纬26度向东延伸的一条虚拟线。除此以外,2004年台湾“国防部”曾经公布了海军和空军使用的两 种不同台海中线坐标。台空军的坐标为北纬27、东经122度至北纬23度、东经118度线,而海军的中线由于地球曲率 的影响跟空军略有不同。由此可见,现在所说的所谓台海中线,对台湾方而言,早已不是最初的戴维斯线。

  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海中线并不是一条双方都恪守的界线。比如公布戴维斯线之后,正好是上个世纪50年代末,大 陆方的海空力量为了避免无谓的损失,解放军海空军的活动都局限在自己的12海里领水线之内。而当时东南沿海尚有大量岛 屿控制在国民党军队手中,台湾除了禁止渔船及商船跨越戴维斯线作业之外,台方的海空军几乎每天跨过中线活动,甚至直接 深入内地侦查也是很普遍的事情。随着解放军逐步收复东南沿海岛屿,到1958年爆发举世瞩目的金门炮战,台军对陆路的 入侵突袭活动才被遏制住,但是海空军气焰仍然嚣张。

  到了1965年,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年8月6日,爆发了一场解放军海军成立以来最大的海战,当时台军的“ 剑门号”和“漳江号”组成的特遣编队抵近东南沿海活动,被大陆沿海雷达发现后,组织多艘以鱼雷艇组成的海上突击集群进 行围剿,终于击沉了“漳江号”。当时并未想到的是,这场海战对台海后来的局势具有重大的影响。根据后来解密的台方文献 显示,当时“剑门号”编队的任务其实是一场登陆行动前的武装侦察行动。1965年,蒋介石趁大陆刚刚经过三年自然灾害 等天灾人祸的洗礼,有了反攻大陆的决心,准备发动反攻登陆行动,这次武装侦察活动直接影响了蒋介石的反攻决心。因此, 在这场海战之后,台军作战指导方向也从反攻大陆转为防御本岛。到了1967年1月13日,终于爆发了台海上空迄今为止 最后一次空战,史称“113空战”。自此之后,台海上空再也没有发生任何空战。也就是从1967年之后,台湾方面除了 例行对金门、马祖地区的补给增援之外,其他的军用机舰一律限制在台海中线以东活动。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开始,台海中线 才真正成了台海双方的活动习惯界线。

  60年代台海上空对峙的战斗机

  F-86

  美国北美公司(NorthAmerican)研制的F-86佩刀战机毫无疑问是最伟大的战斗机之一,堪与福克 (Fokker)D.VII、索普威思骆驼(SopwithCamel)、超马林喷火(SupermarineSpi tfire)、梅赛施密特(Messerschmitt)Bf109、福克.乌尔夫(FockeWulf)Fw190 、三菱零战、以及北美P-51野马比肩。1949年佩刀进入美国陆军航空队(USAAF)服役,台湾空军是首批接收“ 佩刀”的国家和地区之一。从1954年11月到1956年6月共接收160架“佩刀”战斗机。在F104战斗机服役之 前,一直是台湾空军的主力。

  F-104

  F-104原本是美国洛克希德公司为截击和空战研制的制空战斗机,“凯利”·约翰逊领导设计。原型机于195 4年2月首次试飞。预生产型飞机于1956年2月首飞,1958年1月开始交付。1960年5月26日,台湾接收了第 一批F-104A/B,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才慢慢退出现役。该机型参加了1967年的最后一次台海空战。

  RF-101

  RF-101由F-101战斗机改装而成。最大时速1900公里,实用升限15500米左右,低空和垂直机动 性能好;机上装有6部航空相机,可实施高、低空、垂直倾斜航空照相,被誉为“西方战略眼睛”。1959年7月,台湾在 美国援助下,开始进行RF-101型侦察机的改装。同年10月装备了4架该型飞机,成为当时对大陆实施航空侦查的主要 兵器。多次进入大陆实施侦查。而1967年的台海最后一次空战的起因也是因为RF-101进入内地侦查,被解放军战斗 机追截,台湾方派出4架F-104战斗机接应而爆发的遭遇战。

  歼-六

  歼一六原型为苏联制Mig-19型战斗机,曾是中国空军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主力战机,是中国生产、装备数 量最多的一种机型。共生产了4500架,远远超过该型飞机在苏联生产的数量。是历次台海空战的解放军主力。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专题 新世纪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