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专题 > 正文
嘉宾简介:弗朗索瓦·布吉尼翁(Fransois Bourguignon),法国经济学家,2003-2007年担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
出生于1945年5月22日,早年在法国国立经济分析和统计学院学习,后在巴黎第六大学获得应用数学研究生学历,1975年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79年获得奥尔良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在联合国、经合组织以及欧洲委员会里担任顾问,并曾是法国政府经济委员会成员。
布吉尼翁在研究和教学领域建树卓著,他主要研究领域是收入分配、税收等。他先后供职于智利大学、多伦多大学、经合组织发展中心、法国科学研究中心。2007年10月起担任新成立的巴黎经济学院院长。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法国人同期的生活经历了怎样的变革,他们的感受与我们有何不同,他们又怎么看待中国的发展?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在世界中的定位该是什么?法国著名经济学家、世界银行前任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弗朗索瓦·布吉尼翁日前接受了新浪网特约主持人司徒北辰、李桦的专访,纵论他眼中的中国、法国和世界经济形势。
主持人: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作为世界银行高级官员,您曾经多次前往中国出差或进行访问,那您怎么看待中国这些年来的变化,以及么看待中国30年前开始起步的改革开放政策?
布吉尼翁:毋庸置疑,这是一场杰出而不同寻常的变革,是发生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世界重大经济事件之一。当年,其实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有着无限巨大潜力的国家,但这个潜力远远没有被开发。这种情况下缺的就是一位有能力改变现状的领袖。事实证明,高瞻远瞩的邓小平完成了这场奇迹般的任务。
这场变革并不简单。我们可以把70年代末的中国改革和80年代末的苏联改革作个比较。中国有邓小平,苏联有戈尔巴乔夫。两人都意识到以往的经济体制不利于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改革,而改革的方向是走向市场化。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在苏联遭到了党内人士阻挠,那些人在原有的计划体制下十分腐败。为了保护他们既得的利益,他们不希望改变原有体制,阻挠改革。结果苏联的改革最后不了了之。如果今天的俄罗斯没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情况会更糟糕。而中国则不同,在领导人的智慧决策下,党内人士认识到改革的结果会给大家都带来好处。党内人士对改革认识的不同给中国和苏联带来的改革结果也迥然不同。
另一点,这场改革的创新之处在于,改革初期,市场没有被作为主要经济形式引入,而是以辅助的次要的形式引入。比如对农民来说,他们继续生产计划内的粮食,而多产的粮食则可以拿到市场上去买卖。就是说,原有体制没有被一次性替代,而是继续运转,而市场只起边缘性的作用。
主持人:那今天呢?
布吉尼翁:改革发展的成果当然让市场的作用越来要重要。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计划的成分都在不断减少。就连大型国有企业也包括在内,但它们是最后的改革对象。中国实行一种逐渐发展的过渡方式,而在那些东欧国家没有进行这种过度。中国选择二元式而且成功地实施了这场改革。历史证明了中国后来所实现的持续高速发展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是很了不起的。而且目前这种发展没有理由停下来。这都归功于这种二元式,循序渐进的方式由计划转向市场。
另外,重要的一点是及时开放市场。我们都知道邓小平访问过新加坡。据说新加坡的经济给了他很大启发,既在政府的控制之下又很灵活,而且完全对外开放。当然新加坡是个很小的国家,如果换成其他的中国领导,他们完全可以说我们中国那么大,不需要外界,可以孤立发展。但是邓小平选择了对外开放,模仿了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如泰国和韩国等。邓小平的开放政策,既发展了对外出口,也引进了大量外资,从而获取了生产能力和对外销售的渠道。我觉得这是个十分成功的范例,值得很多国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