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曹雪:曾让几百个孩子盲选 冰墩墩很吃香

曹雪:曾让几百个孩子盲选 冰墩墩很吃香
2019年09月17日 20:05 新京报
原标题:曹雪:曾让几百个孩子盲选 冰墩墩很吃香

“为了做这个熊猫,我们收集了能收集到的所有熊猫形象,几乎没有遗漏。”

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发布前夕,记者采访了北京冬奥会吉祥物设计团队负责人、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曹雪。

曹雪透露,为设计出一个更有特点的熊猫,团队收集了能收集到的全部熊猫形象。曹雪表示,“冰壳”+“冰墩墩”的创意,让这只熊猫更加多变,给动态的吉祥物和吉祥物的衍生品都带来了更多可能。

 

曹雪,北京冬奥会吉祥物设计团队负责人、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

北京冬奥组委供图

“熊猫形象太受欢迎了”

新京报:可否介绍一下冰墩墩(冰壳)最初的原型?

曹雪:冰墩墩的原型,最早是一个冰壳,除了与冬奥和运动有关,我们之前还关联了春节的一些元素,比如鞭炮和冰糖葫芦。

做冰糖葫芦时我还反复跟团队讲,千万不要把冰字丢掉,不要简称糖葫芦。后来我们在这个冰壳面加上认为有一点象征意义的东西,包括鹿之类的。

新京报:在你看来,冰壳的创意为何能在最初评选时胜出?

曹雪:广州的孩子没见过冰雪,是否会影响他们对于冬奥会的体验?我记得我对师生说,越是没见过冰雪的孩子,对冰雪的向往和想象力反而会超过那些天天见冰雪的人。

专家初评和复评时,并不看有多精致,是看一个感觉。送审的那么多初稿,也许是有包含熊猫因素的,一看就是传统的熊猫,哪怕画得再可爱,如果没有新元素出现,也无法进入专家的法眼。我们送审的创意,出现了鞭炮、糖葫芦,评委都觉得很幽默。

新京报:保留冰壳创意、确定熊猫形象之前,你们都做了哪些尝试?

曹雪:尝试过虎,因为考虑2022年是生肖虎年,还尝试过元宵、灯笼、兔子,甚至饺子、水果。我对团队讲,创作上先做加法再做减法,一开始就必须按照一条路走下去,创意思维就会变得狭窄。我们允许大家想到什么都可以做,先发挥各自的想象力。

确定嵌入冰壳的是熊猫以后,如何确保这个熊猫形象与之前见到的所有情况都不同,难度不亚于之前的工作。

新京报:为何最终选定熊猫的形象?

曹雪:设计过程中,我参加了一个北欧国家的设计展。出国展览时,我每次住进国外的酒店,只要打开电视都会出现熊猫,并不是中国的频道,就是国外的电视台,有时候我在街上也会看到熊猫形象的玩具,可见熊猫十分受到外国人欢迎。

充分发挥熊猫多变的先天优势

新京报:你和团队,如何让冰墩墩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熊猫?

曹雪:吉祥物要力争做成一个易于传播、可爱的形象。过去我们的吉祥物普遍是静态的,如今是互联网时代,我们想充分发挥熊猫多变的先天优势。

为什么说冰壳是可以多变的?因为我们对冰的理解,冰是液态物质的固化,不过刚开始创作这个熊猫时,我们不是这样想的。

我们想的是,一只熊猫可能身上什么都没有,但可以通过冰壳、通过能量环,变化出运动工具。比如说,一发光、转一圈,然后冒出一个声效,瞬间熊猫手上脚上就出现了冰刀滑板和护目镜。

通过这样的演绎,看似无形的东西可以变成任何一种形态,这是我们给这个熊猫冰墩墩的创意想法。后续在互联网、电视上,冰墩墩也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新京报:知名的熊猫形象太多了,会不会担心冰墩墩特点不够突出?

曹雪:会有这个担心,不过既然我们明白问题,总会慢慢解决。

为了做这个熊猫,我们收集了能收集到的所有熊猫形象,几乎没有遗漏,还有专门的人员查重。

冰墩墩还经过了几百个孩子的测试。我们把冰墩墩混在很多吉祥物中,跟孩子们讲,在里面选一个最喜欢的形象,得到了非常可喜的结果。

冰壳创意能让衍生品更加丰富

新京报:为什么说这个吉祥物有科技感?

曹雪:这种科技是带温度的科技。冰壳不是冷冰冰的,能量环能发挥的作用非常多。面向青少年时,冰壳就是太空服,要普及太空知识,就可以用这个熊猫把所有科普知识串起来。

又比如说,冰墩墩出现在一个公益场合,也可以发挥作用。冰壳可以变成运动场上任何一个运动器械,为何不能变成另一个公益主题的道具?

这个科技感充满了温度和人性化,冰墩墩是一个站位很高的熊猫,拥有国际化视野,面对世界和未来。也可以说,冰墩墩是个非常接地气的熊猫,我们希望把它打造成一个人见人爱,各个年龄层都能接受的熊猫形象。

新京报:设计冰壳时,是不是给衍生品预留了空间?

曹雪:我们上百个方案形象里面没有不带冰壳的,这是我们的坚持。

有了这个冰壳后,衍生品会非常漂亮,而且可玩性很强。今天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审美跟以前不一样,以前做个毛绒玩具或硅胶玩具,都是单一质感、单一材质的产品。可是依照如今的审美要求,小到一本书封面采用的印刷术都多种多样,比如皮质、仿皮,或者跟一个铜片上的东西,合成一个画册的封面。

冰墩墩的衍生产品,外面是冰晶状的冰壳,里面是个毛绒东西,可以拆卸下来玩,那种体验是不一样。我们在一开始创造的时候就这样想,甚至去购买了很多不同材质混搭的玩具。

另外,还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衍生品,距离2022还有三年时间,那时又有什么新技术新材料出现?或许我们会把人工智能应用到衍生品上。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 张畅 校对 郭利

曹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