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喜讯 | 我校系统5人荣获上海市首届“医德之光”“医德楷模”“医德楷模抗疫特别奖”

喜讯 | 我校系统5人荣获上海市首届“医德之光”“医德楷模”“医德楷模抗疫特别奖”
2020年10月16日 19:48 上海中医药大学

  原标题:喜讯 | 我校系统5人荣获上海市首届“医德之光”“医德楷模”“医德楷模抗疫特别奖”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

  

  

  为彰显卫生健康行业新风,持续推进文明行业建设,在上海市文明办、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社团局(上海市社会组织管理局)指导下,近日,上海尚医医务工作者奖励基金会联合上海医药卫生行风建设促进会,组织开展了上海市首届“医德之光”“医德楷模”“医德楷模抗疫特别奖”奖项评选活动,经各办医主体推荐,并经严格评审产生各奖项的首届获奖医务工作者,其中包括首届“医德之光”11人,首届“医德楷模”10人,首届“医德楷模“提名奖10人,“医德楷模抗疫特别奖”15人。

  

  

  10月16日下午,上海市首届“医德之光”“医德楷模”“医德楷模抗疫特别奖”颁奖活动举行。此次甄选出的46位获奖者,涵盖行业内德高望重的医界泰斗、仁心仁术的行业楷模、挺身而出的抗疫先锋,他们是上海卫生健康行业的佼佼者,更是全行业的模范与标兵。上海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基金会、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爱康集团是此次活动的支持单位。

  

  我校系统共有5位获奖者,其中首届“医德之光”获奖人2位、首届“医德楷模”获奖人1位,“医德楷模抗疫特别奖”获奖人2位。悬壶济世,医者仁心,向获奖仁医表示热烈的祝贺。

  

  

  首届“医德之光”获奖人(以姓氏笔画排序)

  (获奖者均系80周岁以上,从医50年以上德高望重的医界泰斗。)

  

  

  叶景华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上海市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叶景华,上海市名中医,主任医师。1929年出生于中医之家。自幼随父习医,后师从名医丁济万,亦系统学习过西医学,师古融新。临床诊治中,既强调中医辨证施治,亦不忽视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提倡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并用,唯疗效是重。曾任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医药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中医肾病学会委员。从事中医工作60余年,撰写学术专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对肾病的研究有独到见解,亦善治疑难杂症,临床疗效显著。先后获评为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第三、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等。

  叶老行医60余年,熟读经典,勤于临床,发皇古义,创立新说,对中医药有深刻的理解和体悟。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叶老对外感热病和内伤疑难杂症的诊治有独特的见解和治法,尤其以治疗肾病著称。治疗慢性肾炎提出益肾清利,活血祛风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提出扶正解毒,化瘀泄浊利湿法,不仅在临床上取得疗效,而且开展实验研究进行深入探究,获得原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进步奖。

  另外,叶老还研制了30余种院内制剂,如解热合剂、尿感合剂、宁神合剂、通淋粉、肾衰膏等,价廉效佳。同时他还强调多途径用药,形成了静脉、口服、灌肠(灌胃)、皮肤(熏蒸、湿敷)、穴位(脐疗、注射)等多种给药方法。叶老诊治各类疾病,强调要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宏观辨证和微观辦证相结合,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相结合,内治外治相结合,从医几十载,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归纳为三论五要(即两点论、平衡论、结合论和临床辨证论治五要)。

  

  叶老治学严谨而勤奋,耄耋之年仍亲自整理病案,总结经验,笔耕不辍,陆续出版个人经验著作:1997年出版《叶景华医技精选》,2006年出版《简明中医临床诊疗手册》,2013年出版《叶景华诊治肾病经验集》,2018年出版《叶景华临证经验集萃》。同时,发表论文60余篇,“以益肾清利活血祛风为主治疗慢性肾炎”、“ 以肾衰方为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分别获得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多年来,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坚持不懈教书育人,传授经验,为中医药事业付出了巨大努力。

  多次担任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继承班导师、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导师等。以传播和振兴中医药为己任,善于因材施教,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既掌握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又掌握现代医学知识和常用技术的中青年中医,能用中西医两种方法抢救危重病人。叶老还注重医德,律己及人,用“做医先做人,修术先修德”的理念,关心患者,要求学生,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

  

  

  施杞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

  

  施杞,上海中医药大学及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龙华医院骨伤科教授,香港大学名誉教授,上海石氏伤科第四代传人,坚持在中医骨伤科临床、教学、科研一线工作56载。

  半个多世纪以来,施杞坚持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总结石氏伤科流派学术经验,聚焦颈、腰椎、四肢关节退变等为主的慢性筋骨病,以“十三科一理贯之”的整体观为指导,以药治、手法、针灸、导引等非手术疗法为手段,实施预防、治疗、康复、养生、治未病五位一体,医院、社区、医护、患者、家庭五环联动的防治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中医骨内科学”创新范式及其理论体系,形成可行的临床路径,在龙华医院骨伤科建立了示范病房,运用健康直通车形式将先进的诊疗技术和模式输送至社区,并在全国8个地区建立了大数据观察基地,系统地总结了慢性筋骨病的病理生理及临床特点和中医药临床疗效。在此基础上他率领团队主编并于2018年出版《中医骨内科学》,填补了学科发展空白,也奠定了我国中医骨内科学发展基础。

  近20多年来,施杞带领团队布局了气血、肾精、痰瘀、骨代谢、骨肿瘤等五大研究方向,先后中标国家级部级市级各类科研课题200余项,发表论文658篇,其中SCI收录132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其他部市级一等奖9项,其中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是迄至目前全国中医界唯一得主。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开发出中药新药“芪麝丸”“芪珍胶囊”已成为国家准字号新药上市,实现新药及专利成果转让8项。他坚持创新驱动,组建了一支优秀的中医骨伤学科团队,成为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先后荣获上海市卫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中医药发展终身成就奖,上海医学发展百年终身成就奖等。

  施杞始终把如何传承发扬好中医药作为自己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他从1964年担任助教以来从教已有56年,近20余载殚精竭虑创造性将师承教育与学位教育相结合,在龙华医院创建了全国第一个中医骨伤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培养了全国第一个中医骨伤博士和第一个师承型博士。在教学中他坚持“一体两翼”新世纪中医人才的培育理念,强调以“中医药理论和历代名医临证经验为继承主体,以弘扬传统文化和汲取现代科学技术为创新两翼”。积极推行“对党和祖国要有忠情,对人民要有热情,对事业要有真情,对集体要有感情,对家庭要有温情,对生活要有激情”的六情教育,形成了“引路,铺路,养路”的育人经验。

  

  施杞时刻鼓励学生们奋发有为,先后率领团队培养了硕士145名,博士72名,指导博士后15名,学术继承人16名,并选派16名博士到国外名校做访问学者。毕业学生分布全国各地,为我国中医骨伤科学发展输送了学术骨干队伍,毕业生中目前已有近百人成为各地硕博导师,其中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百千万人才、“973”首席、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百篇优秀论文获得者。他以“学生因老师而成长,老师因学生而光荣”为价值观。看到学生一批批从研究所走出,研究所也始终生机勃勃,施杞常诙谐地说:“我现在可以安心做养路工了!”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于仁厚处用心,于术精处用功”的格言。先后获得了上海市第二届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中国好医生、全国中医药高校教学名师等荣誉。

  首届“医德楷模”获奖人

  

  

  詹红生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医石氏伤科主任,所长,主任医师。

  

  詹红生,第四届上海市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骨伤研究所所长、曙光医院骨伤科主任、曙光临床医学院中医骨伤科学教研室主任;“中医骨伤科学”国家重点学科、“骨伤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带头人。兼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理事、骨伤科分会副会长、手法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常务理事等职。他系统整理研究治疗颈椎病技术——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获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三等奖,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首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计划项目在国内推广应用。

  “医德楷模抗疫特别奖”获奖人

  (以姓氏笔画排序)

  

  

  王雄彪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主任医师。

  

  王雄彪,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评上海浦江人才、普陀区首届领军人才、普陀工匠等荣誉。从医30多年来,他还担任上海医学会呼吸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等职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作为一名党员、曾经的军人、医生的职业奉献精神和勇于担当的使命感。大年初四,王雄彪跟随上海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逆行”驰援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并担任临时党总支委员、第二临时党支部书记、三院第17病区和19病区科主任,义不容辞冲锋在前。

  

  

  樊民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2003年“非典”肆虐,樊民应召北上,参与“小汤山”抗击非典医疗队救治工作;2008年汶川地震,他远赴江油救死扶伤50余天;当新冠肺炎来势汹汹,他驰援武汉,作为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分队队长、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七病区主任,带领团队结合当地疫情特点,率先开展特色中医外治方法,将医院特色针灸、功法、穴位敷贴等中医外治法综合运用于患者的治疗中,100%中西医结合救治率使团队在新冠肺炎救治中疗效显著。

  来源:解放日报、各附属医院

  

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浪新闻客户端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更多精彩内容随你看。(官方微博:新浪新闻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