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老兵访谈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老兵访谈
2020年10月23日 15:04 青海省纪委监委网站

原标题: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老兵访谈

来源:西宁晚报

  70年前,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肩负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将生死置之度外,只为了向着胜利的方向前进,前进!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因为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因为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记者采访了我市多位健在的抗美援朝老兵,他们当中年纪最大的已经97岁,在老人们的讲述中,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炮火连天的战场,曾经年少的他们在硝烟滚滚的战争年代,唱响了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催人奋进! (作者:王琼)

  志愿军老战士刘成德:我身体流淌着8名志愿军的血

  1950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获得“艰苦功”一次,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1955年12月,荣誉伤残军人退伍……91岁的刘成德老人是一位战斗英雄,他的左臂就是在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中受伤失去的,满头银发的老人谈起那段经历时说:一切都历历在目,宛如昨日。

  1951年7月,刚刚21岁的刘成德奉命下山捉俘虏,但是因为敌人的残忍和狡猾,刘成德受伤了,一名敌军官佯装投降却趁刘成德不备,向刘成德连开几枪,其中两枪击中了他的左臂,左臂受伤血流如注,敌军官乘机逃跑,而此时的刘成德却顾不上疼痛,顾不上生死,拖着伤体追了过去,终于将敌军官追到,忍着剧痛将俘虏押回。刘成德自己却因为失血过多晕了过去,几经波折,受伤后的刘成德被战友冒着生命危险送到了战地医院抢救……截肢后的他因为需要大剂量输血,于是,战地医院8名不知名的护士为他捐献了800毫升的鲜血。刘成德老人满含热泪地说:“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忘不了我的战友们,有背我下战地的2名战友,有给我输了血的8名护士,有和我一起并肩作战的4连3排9班的战友们……我没能再见他们一面,但是我永远记得他们,我的体内流淌的也是他们的鲜血。” (作者:王琼)

  志愿军警卫员王寅生:这两个月让我终生难忘

  见到89岁的王寅生老人时,老人身着军装,胸前戴着军功章和纪念章,精神矍铄。“虽然退伍多年,但最爱军装。”讲起在朝鲜战场上的那段往事,王寅生说:“1950年,我随军到达朝鲜战场,虽在朝鲜战场只停留了两个月,但是那些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至今还深深地印刻在脑海中,终身不会忘记。”他说,那个时候条件十分艰苦,敌军强有力的攻击,常常导致补给运输无法及时跟上,战士们经常缺水少粮,大家就挖雪取水喝,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志愿军战士依然发扬我军不怕困难、不惧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运用灵活的战术与敌人周旋,一次次成功击退敌人,取得了一场又一场战斗的胜利。“战友们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大无畏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在地方,我时刻以军人的身份要求自己。”老人的家国情怀、无悔初心让人难忘。 (作者:张艳艳)

  志愿军步兵刘书贵:我们修筑的防御工事非常坚固

  “吧里吧里(快快跑),阿是吧里(大嫂),瞟克机(水瓢),田克机(辣椒)……”88岁的刘书贵回忆起参加抗美援朝,眼神坚定而自豪,还清晰地记得学朝鲜话时的“顺口溜”。

  1951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18岁的刘书贵满腔热血报名参军,光荣入伍。随后,刘书贵加入第四野战军五十军机枪连,与战友们从河南岷县前往辽宁长甸镇,为入朝做全面的准备工作。来到朝鲜后,刘书贵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到前方作战,而是承担起了同样艰巨的工事修筑任务。

  “我们志愿军为坚守阵地,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每个人一天修筑8个小时,24小时不停地修。战友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锹。我们挖的战壕是用圆木和石料构筑的,非常坚固,这都是大家用双手干出来的。”说着,刘书贵伸出有些变形的双手,“那时候没有机械,石头又硬又大,手掌上都结了一层厚厚的血茧。”

  除了修筑防御工事,刘书贵和战友们还修建了两座机场。在1955年回国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作者:张弘靓)

  志愿军老战士刘海山:一个山洞救了几百人的命

  “老人每次看《上甘岭》这部老影片都会无比感慨,因为这里的场景和老人脑海里的经历很相似。老人平日很少讲那段经历,但是一张照片、一段影片、一首歌都会让他思绪万千。”志愿军老战士刘海山的女儿告诉记者。

  在采访中,今年93岁的刘海山回忆起过往岁月,他告诉记者,在他的印象中最为深刻的就是一个特别大的山洞,但是具体山名已经不记得了。在这个山洞里面容纳了几百人,是当时特别重要的第一战斗所,美国人的飞机,基本上每天都会对公路及周边进行轰炸,轰炸过后,还会对着地面进行扫射,因为狂轰滥炸,到处是一片废墟,地面寸草不生,全是炮弹皮。那个时候,志愿军物资紧缺,身处山洞的战士们只能靠着一点点炒面等物充饥,又噎又干,不过这个山洞内却有一股活水经过,这股水救了洞里所有人的命。70年过去了,志愿军老战士刘海山说起战斗故事依旧很激动,那个山洞那股水让老人铭记一生。(作者:王琼)

  志愿军汽车兵徐建德:把作战物资按时送到前线去

  “车子翻了,水箱都坏了,这可咋办……”1952年8月,时年21岁的东北司令部第三编连集体行政科汽车班的徐建德听从安排,从安东出发踏上了抗美援朝之路,开始了在朝鲜战场运输物资的工作。

  在朝鲜作战的日子里,由于白天总是有美军的飞机,徐建德驾驶的汽车只能在夜间行驶。朝鲜的路大多是崎岖的山路,不时有车毁人亡的事情发生。有一天夜晚,徐建德驾车和一名战友一起运送物资,在路过一片草地时,一边要谨防美军偷袭,一边要靠着汽车微弱的灯光小心前行,可是中途一不留意,车辆陷入了大坑侧翻了,水箱也坏了,看着车上的作战物资,焦急的徐建德从附近抬来树桩准备撬起车来,但没有成功。这次没能按时把作战物资送到前线去,徐建德一直很自责。此后,徐建德接到运输任务后更加谨慎小心,自己给自己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按时把作战物资送到前线去。 (作者:宁亚琴)

  志愿军老战士吴建中:冒着生命危险抢修飞机场

  解放大西北、修建天宝铁路,吴建中老人参军后跟随部队走过了大半个中国。1952年11月,坐着闷罐车他又和部队转战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他所在的补充团配合朝鲜人民军担负起保护朝鲜军运飞机场的任务。

  机场在战争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为了抢修被美军轰炸的飞机场,吴建中他们顶着炮火,冒着生命危险抢修。“原来是白天炸,晚上我们抢修,后来白天晚上都炸,我们团四个营的战士就冒着炮火24小时抢修。”一天下午4时,刚刚吃过饭的吴建中和其他战友正在飞机场抢修跑道,突然二十几架美军飞机来轰炸,来不及躲避十几名战士被当场炸死,每当回忆起往事吴建中总是痛心不已。

  老人回忆,一开始部队过江的时候丹东那个地方是一片黑暗,因为不敢开灯,等到打胜仗回国的时候,丹东是一片明亮。“虽然战场在朝鲜但是这一仗是为了保家卫国,不能让帝国主义再欺负我们中国,要誓死保卫我们的国家。”吴建中说。 (作者:严进芳)

  志愿军汽车兵李国保: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青海兵

  “我是我们连队里唯一的青海人,我的战友来自五湖四海,我们为了保家卫国聚在了一起。枪林弹雨中,我们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将物资安全运送到转运站,这些物资再由转运站送到前线,这些物资不能有事,因为这是前线战士的命啊!”

  今年88岁的李国保老人因为身体原因正在吸氧,但是当谈起往事时,老人摘去了氧气管变得神采奕奕起来。老人说,自己是汽车连的一名战士,职责就是将军用品运输到转运站,因为敌人的飞机会随时空袭轰炸,整连出动目标太大,所以,运输的车队由一个连调整为一个排。为了防止物资损失,也只装半车货,一名战士负责开车,一名战士站在车厢放哨。在夜里,为了躲避敌人的侦察机,车队不能开灯只能摸黑前行,每当这时候,就会有战士反穿棉衣,将衣服里的白色里子漏出来,在车前面带路,车队就借着这点光,缓缓向前行驶。为了将药品、武器弹药、粮食送到前线,汽车连的战士们常常几个昼夜不能合眼,躲避着敌人铺天盖地的炮火轰炸,全凭精湛的车技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那一刻,保家卫国的信念是飘扬在每个人心中的一面旗帜。(作者:王琼)

  志愿军侦察兵张运松:三年时间两入朝鲜得胜归国

  “张连长,我们得想个办法,把这些坦克毁了,不然拿不下飞机场……”92岁的张运松对自己奔赴抗美援朝战场接到的首个任务记得清清楚楚。

  1950年张运松已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军的一名战士,根据部队命令,从上海转到山东,又从山东转到安东,再从安东出发到朝鲜。当宣传员带着大家唱起《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时,张运松才反应过来到朝鲜了。到达朝鲜后,张运松首次接到的战斗命令是摧毁附近的一处飞机场。来到目的地后,张运松和战友们就与美军发生了枪战,看着眼前保护飞机场的美军坦克,已经大腿负伤的张运松和教导员商量后,几名战友悄悄绕到坦克附近,并把捆扎的手榴弹放到坦克履带里引爆,接连炸毁两辆坦克后,美军心生胆怯,并一路逃走,飞机场也被成功收回。回国康复后,1951年,张运松第二次入朝作战,担任侦察参谋,直到1953年得胜归国。(作者:宁亚琴)

志愿军步兵梁学图:参战让自己一生难忘志愿军步兵梁学图:参战让自己一生难忘

  1952年,梁学图跟随部队踏进了朝鲜战场,开始了一生难忘也为之自豪的经历。

  刚进入战场,梁学图和战友们驻防在海边,阻止敌人从海岸线登陆。为了躲避敌人的空袭,部队驻防需要地道、防空洞等掩体,于是在战火停息之间,大家都在挖地道、建掩体,而敌人的飞机时不时就会进行骚扰袭击,因空袭负伤的战士不在少数。梁学图回忆说,一次他们正在挖掩体,突然遇到敌机空袭,敌人的飞机从他们的头顶飞过,飞机上的机枪连续向地面扫射,大家纷纷躲避,可身边的一名战友还是负伤了。这位战士负伤后,像所有志愿军战士一样,没有哭喊、没有抱怨,捂着伤口找到医务兵进行了简单包扎,随后继续回到了自己的位置挖起了掩体。

  小队的一次转移也让梁学图难忘,他说,为了躲避空袭,部队的一些行动都是在夜间,他们小队的一次夜间转移,险些陷入敌人的包围圈,现在想想虽然后怕,但就算重来一次,他还是会义无反顾地踏入战场。 (作者:徐顺凯)

  志愿军通讯员杜本文:一日当兵一辈子都是兵

  说起那场伟大的战争,88岁高龄的杜本文仍然记忆犹新。新中国成立初期,杜本文随父亲在河南尉氏一工厂做工,当时他是厂里为数不多的团员,接受了先进的思想教育。当知道要去抗美援朝时,时年18岁的他主动报名参军,志愿加入抗美援朝的队伍。“敌人在攻打邻居,打到了我们家门口,我们没有不帮的道理。”杜本文说。在部队杜本文是通讯员,老人回忆,他们曾护送700余名志愿军战士从郑州出发入朝,当时由于目标庞大,为了安全部队都是晚上乘坐货车走。到朝鲜后,为了躲避敌人飞机的轰炸,队伍只能走山路,在没过膝盖的大雪里艰难前行,翻山越岭,寒风刺骨,裤子都湿到了大腿根儿。大约走了一夜,终于到了距“三八线”10公里处和当地作战部队会合。杜本文老人说:“一日当兵一辈子都是兵,我深刻体会了战争的残酷。现在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年轻人要多读历史,读懂历史,珍惜当下。”(作者:张艳艳)

  志愿军电台台长王建华:一生为党服务无怨无悔

  1951年16岁的王建华跟随志愿军部队前往朝鲜,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见证并参与了这场伟大的战争。刚刚到达朝鲜,战场上无处不在的危险逼得王建华这些“毛头小孩”不得不更快地成熟起来。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战友吕毛娃。吕毛娃在一次作战任务中,奋勇深入敌人内部,被敌人发现后,在撤退途中吕毛娃的胳膊被炸掉了。多天以后,当大家都以为吕毛娃牺牲了的时候,吕毛娃拖着已经生蛆的残臂爬回了营地。王建华把吕毛娃的故事讲了又讲,这是他身边的英雄。王建华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电子技术不是很发达,当看到有敌人遗落丢弃的军用卡车时,王建华总会和队友去车上卸电极管,用来制作电台、战车的修补原件。王建华说:“最激动的还是当得知战争结束可以回国时,他和战友们欢呼雀跃的情景。”王建华后来考取了兰州大学,大学毕业后又积极投身支援边疆的队伍中,从科研到教书育人,他说他的一切都是党给予的,所以他也要一生为党服务。 (作者:张艳艳)

  志愿军老战士闫秉仁:奇袭白虎团我们打得很过瘾

  1952年10月,闫秉仁随部队入朝轮换,守海防、挖坑道,在炮兵团指挥连担任副指导员。1953年参加了金城反击战中有名的奇袭白虎团一仗。

  “奇袭白虎团咱们这仗怎么打的,志愿军总部搞了一个十几个人的小分队,杨育才化装渗透到敌人那边去。奇袭那天我们那个团有24门炮,我们就在一个小山沟里,连长到前沿去观察指挥,我带着一个通信枢纽部在中间,连长通过通信枢纽部发命令到炮阵地,搞了两次奇袭。第一次奇袭的时候,敌人钻到坑道隐蔽起来,炮火一停人就出来守卫,我们就来第二次,打死了很多敌人。”闫秉仁老人给记者清晰地讲着奇袭白虎团的故事。“这一仗打得很过瘾!历时一天一夜的奇袭取得了重大胜利。”

  在过封锁区时,闫秉仁还被炮弹打伤,轻伤不下火线,直到战斗结束他才顾上包扎。“打仗就有流血牺牲,冲锋的时候没觉得什么,当总结会听到牺牲战友的名字时,大家哭成一团。”闫秉仁老人说那些战斗的日子让他终生难忘。 (作者:严进芳)

  志愿军老战士王逢述:每一件遗物都是一位英雄的故事

  参加过解放战争的王逢述,1957年部队换防时前往了朝鲜,在志愿军总部组织部开展工作,虽然已经没有战场上战火硝烟的压抑,但他的心情依然并不轻松,因为他要收集整理在战场上牺牲烈士的遗物,而每一件遗物都是一位英雄的故事。

  王逢述说,已经记不清收集整理了多少件牺牲烈士的遗物了,对于整理工作来说,最有价值的遗物还是烈士生前用的日记本,很多战士都会把自己的一些基本情况写在日记本里,这些情况资料能给整理遗物的后续工作提供参考。王逢述说:“战士们之所以会写下这些,是因为有着为战争胜利不惜牺牲的坚定决心!”“战友们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战争必胜的信心,更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说到这时,王逢述几度哽咽,随后他拿出了一件珍藏多年的衣服,是一件朝鲜族式样的外衣,衣服上有朝鲜人民用针线绣出的“朝中亲善”的字样。王逢述说,这是朝鲜人民送给自己的礼物,我们的志愿军不仅在朝鲜战场了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更加巩固了中国和朝鲜人民的友谊。 (作者:徐顺凯)

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浪新闻客户端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更多精彩内容随你看。(官方微博:新浪新闻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