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冠军辩论队|输赢,并不是思考的终点

冠军辩论队|输赢,并不是思考的终点
2021年01月12日 19:07 南京师范大学

  原标题:冠军辩论队|输赢,并不是思考的终点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第二十届“仙林杯”辩论赛决赛在2020年12月如期落下帷幕,这一场赛事以公共管理学院辩论队夺冠而划上了句号。除此之外,公管院辩论队还曾获得南京师范大学第三届 “师承杯”辩论邀请赛冠军第十四届“新生杯”辩论赛冠军第十九届“仙林杯”辩论赛八强第十五届“新生杯”辩论赛冠军等荣誉,可以说是一支实力非常强的队伍。

  (从左到右依次为:2019级行政管理专业潘柯岚、2019级行政管理专业章平、2019级行政管理专业蒋天、2018级哲学专业王众)

  那么

  他们对于这一场比赛、乃至辩论本身

  又会有怎样的所思、所想和所感呢?

  PART.

01

  “如果人人都去辩论,那么这个世界上的杠精反而会少很多。”这是辩论队队员在采访中提及的。与台上的语调激昂、唇枪舌剑不同,采访时他们说话温和有礼。蒋天说:“其实,打辩论打多了,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攻击力很强、总会反驳别人。恰恰相反,更倾向于倾听和理解别人所说的话。”

  公共管理学院辩论队正方四辩蒋天

  对于辩论场上的四个人来说,分工明确、各有职责一辩要口齿清晰地把立论呈现给评委和观众,念完之后接受对面的质询,这就要求一辩必须要对本方的论点理解深刻、了然于心;二辩解决辩题中涉及到的定义和标准上的分析,因为两队对一些概念和词语的定义并不一样,其次是反驳对面立论中的观点;三辩主要是推论,即在逻辑上再把自己的观点证明一遍,再举例子,接着盘问对方一、二、四辩;四辩是首先要站起来对对方立论进行质询的人,需要在场上保持头脑清醒,并进行有框架、有条理地总结陈词。

  公共管理学院辩论队夺冠领奖现场

  作为校辩论队队长,18级王众解释了一些关于辩论赛的常见名词,如定义战、政策辩等。“有的时候,在辩论赛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定义战。定义战是指场上交锋所呈现出的一种类型。如果观众是来看内容的话,定义战会很没有意思;如果观众是想来学习一些技巧的话,定义战中会涉及很多辩论技巧。对于定义战,一般从逻辑和价值两方面拆解;而常说的政策辩、事实辩和价值辩是根据辩题的类型分类。例如本次决赛的辩题——网络舆论是否让人的思考变得更多元,则是一个事实辩。”

  公共管理学院辩论队正方二辩王众

  准备“仙林杯”决赛的过程中,他们首先需要明确辩题中的“网络舆论”“单一”等概念,找到利于本方的观点后,再查找论证这些观点的资料,接下来和其它学院的同学约模辩。决赛前一共进行了七场模辩,不断地改进本方观点的不足。

  在王众看来,辩论赛中最重要的是准备,而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临场反驳,百分之九十的内容都来自于赛前准备。比如本次决赛的辩题,在2015年便被提出,正反方的观点已经被论证过许多次,所以比赛前双方已经猜想到彼此的观点大概有哪些。这种情况下,考验的则是资料丰富程度战术安排

  PART.

02

  “辩论如此耗费时间和精力,你们出现过中途放弃的情况吗?”

  这个问题被提出后,在座的四位队员有人点头、有人摇头,“虽然想过放弃,但还是坚持下来了。”王众也是18级院队的队长,在辩论队的时间最长。他说:“从大一到大三,每年因为无法坚持而从辩论队陆陆续续离开的有很多人。现在留下的大三学生也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其实,如果非要他给出一个喜欢辩论的原因,他也说不上来,只是觉得如果生活中没有辩论,会不习惯

  南京师范大学第二十届“仙林杯”辩论赛决赛现场

  作为一个团队,队内至今没有出现过矛盾,大家曾经一起吃夜宵、因为讨论辩题而晚归;在比赛时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用心维持彼此的关系;平常主动开玩笑、活跃气氛,“不要让队员觉得打辩论是一件很累的事情或者没有参与感。”对于这一次能够赢得比赛,他们觉得自己的优势就在于相互信任

  但这一次的夺冠并不意味着完美,19级队长潘柯岚和18级队长王众都认为,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于加强辩论队的维持。“现在喜欢辩论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们希望可以吸收更多的人进来,并且加强和20级学弟学妹的感情联系,这也是我们目前所欠缺的。”

  公共管理学院辩论队正方三辩潘柯岚

  “你们希望有什么东西是应该一直在队内传递下去的?”

  蒋天说,有。事实上,有很多其他因素赋予了比辩论赛本身更高的意义。对于蒋天来说,这个意义在于归属感。除了院队的队员之外,还有在辩论过程中遇到的其他学院的朋友,他们都给了蒋天二十年来很深的归属感。这也是他希望可以一代一代传递下去的东西,希望这里可以让大家感到放松和温暖

  以前不爱主动发言的章平,最开始并没有打算加入辩论队,这源于他高中时并不愉快的辩论比赛经验,但仍然在一个机缘巧合下,参加了院内的新生赛,虽然这次比赛以失败告终,却给了他一个重新审视辩论赛的机会。在此之前,他一直认为辩论赛是两方之间的激烈交锋,一定要闭得彼此说不出话来,因此他时常因为害怕出错或紧张而思路混乱。

  在2020年的辩论过程中,他一直在思考自己对辩论的看法,现在更看重的是“辩论是一个逐步表达自我、产生自我的过程”。章平想对学弟学妹们说:“放轻松一点吧。在比赛过程中,放松自己,沉浸在这场游戏中,不用太在乎输赢,慢慢去感受辩论带来的愉悦感。尤其是在掌握一些技巧之后,能够理解场上到底在说什么,思维就会像流水一样慢慢流淌,从而体会到愉悦感。” 

  王众想传递的则是四个字:“相信奇迹”。这是他大一参加“新生杯”前,认为自己这一方在强劲的对手前必输无疑。当时一位学姐告诉他:“你要相信奇迹。当初我打‘仙林杯’的时候也觉得自己赢不了,但最后还是拿了冠军,所以一定要相信奇迹。”王众一直牢记着这句话,所以最后获得了“新生杯”冠军。“后来,每打一场比赛,我都不觉得自己能够夺冠,但因为坚信奇迹,所以每次都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

  PART.

03

  辩论的胜利,实质上是读书的胜利。”这是强化院一位16级学长贯彻的原则,队员们这样介绍道。“他读书丰富,切入点永远非常巧妙,立的论也很有厚度。”对于读书多的辩手来说,哪怕之前没有打过辩论,但只要听懂对方提出的一些学术概念,即使不需要术语、不需要技术动作,也能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量将问题讲得很清楚。所以,大量的阅读带来的是看问题的多元角度完美的文字表达

  章平提到,他在知乎看到一位辩论界的前辈说了一句他认为非常有意思的话:“在讨论辩题的过程中,就逐渐地把自己的一些东西让了出去。”有人问他,你让了这么多会不会输?前辈答道:“这就是一个游戏啊。”章平说:“当你的观点和别人进行交锋时,我想这是每一个辩手都能体会到的乐趣。

  公共管理学院辩论队

  辩论还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他们的性格。

  王众在接触辩论前,是一个表达欲非常强的人,他是班上最活跃的几个人之一。在课上,如果他对老师的观点有什么疑惑,会直接站起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当他在辩论中对表达和逻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后,会觉得自己以前更像一个“杠精”。现在的王众,变得更加内敛、包容,大多时候进行独立的思考,转变成了一个需要时才会表达的人。

  公共管理学院辩论队

  这样的变化还体现在他们对于辩论本身意义的思考。

  潘柯岚说:“辩论的内容非常丰富,这会让你对许多事情都有一个新的认识,可能会打破从小学时期开始形成的原有价值观。”章平很赞同这样的说法,他继续补充道,曾经打过一场关于“技术是否中立”的辩论。在这场辩论前,他一直认为技术是中立的,但打完比赛,至少从科学和哲学的角度都可以证明技术不完全中立——“事实上,这是一件不容辩驳的事情”。

  

  南京师范大学第二十届“仙林杯”辩论赛决赛

  

  辩论的意义在于多角度审视一些与大家息息相关的事物、观点。“很多人质疑打辩论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认为两方的争执到底能不能对社会增益,”王众说,“当一些辩题涉及到现实问题的时候,比如外卖骑手被困在系统中的主要责任在不在平台,这首先是给了我们了解他们生活的机会。”正如著名辩手周玄毅曾说“辩论并不是让双方离得更远,而是离得更近的过程”。

  辩论之路还在继续

  生命不止,思考不息

  输赢,从来都不是终点!

热门推荐

新浪热榜

微博/微信扫码去APP查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