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中国学生比韩国人更易进韩名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10:14 中国宁波网

  最新政策解读:韩国大学对海外学生采取的是宽进严出的教育策略,对中国学生实行的是择生制,即不需要进行苛刻的统一入学考试。因此,与韩国人相比,中国学生反而容易进入名牌大学,读到自己愿读的专业和学位。

  情况简介:韩国教育水平发达,学习费用低廉;学校设置专业广泛,文凭含金量高,世界各国都予承认;申请周期短,手续简便,签证成功率高;入学后不受在校学年限制,

倡导终生教育。

  留学要求:学历要求低,经济担保要求不高;无须语言成绩,如读语言学校,语言经考核合格后,升入大学。

  留学费用:一般韩国公立大学每学年学费在20000元人民币左右,私立大学学费为38000至40000元人民币;一年生活费和学费6万元左右人民币,中心地区费用要高些。韩国政府为了吸引留学生,规定在韩留学生的学费低于韩国国内学生,有些学校甚至可以免去学费的50%—70%。

  近几年,韩国留学市场不断升温,是与“韩流”在中国的影响有密切关系的。韩国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往来日渐密切是近10多年的事情,特别是韩国电视剧、流行歌曲的大量引进,出现了一股“韩国大众文化热”,在年轻一代的中国学生当中,韩国的形象就是亲和与时尚的代名词,故而出现了一股争先追逐的“韩流”。其中的痴迷者,被戏称为“哈韩”。据接克经理介绍,在他们每年送到韩国留学的学生中,有三分之一没有别的理由,就是出于喜欢韩国,对当地文化有认同感。而真正的“哈韩”族,则占了五分之一。

  韩国是从2000年开始接受中国自费留学生的,在此之前,中韩学生多以校际交流的方式公派。短短5年,赴韩自费留学生的数量逐年增长。目前在韩国的1.8万国际学生中,中国学生占了一半之多,有9000多人。从2004年开始,国内每年都有1000多人赴韩留学,年递增速度达到25%。

  留学人员的层次也在不断地提高。接克介绍说:最初选择到韩国留学的多数是高中毕业生,在国内可能接受高等教育会有一些困难,而韩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很有特色,到韩国留学一来可以多掌握一门语言,二来就业前景也是很不错的,有机会还可以留在韩国工作。而近两年本科生和研究生留学的渐渐多了起来,到韩国读研究生的人数占到留韩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

  在韩国,高级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机率为200%,中国的中专和职高生留学的性价比最优。

  就业前景好是最大的诱因

  一家著名韩资企业打出广告:招聘经理办公室秘书。在众多的应聘者中最后有两位女士获得面试机会。一位是记者的朋友,某名牌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应届研究生,优异的外语成绩,出色的研究成果,丰富的学生社团工作经验以及良好的个人素质,是她踌躇满志、志在必得的筹码。另一位是曾经留学韩国的本科生,留学期间曾在这家公司做过兼职。这场角逐的结果可以猜得到:留韩本科生被留下,名校硕士生被淘汰。理由:不懂韩语。

  不仅仅是韩资企业,一位英国留学的本科生在应聘北京东方广场的一个职位时,人事经理毫不避讳的说,你要是留学韩国的我们就签下你。

  与一些国家在华企业对中国实行技术壁垒的策略不同,韩国企业在进入中国时就抱着与中国共同发展的态度。作为中国的近邻,韩国看到了中国的飞速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认识到,韩国如想进一步的发展,必须抓住机遇加强与中国的紧密联系,相互取长补短,共同促进。

  目前,韩国已成为对中国的第一大投资国,同时中国也是韩国的第二大贸易国。据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研究人员介绍:仅青岛就有5000多个韩资企业,山东全省的韩资企业接近万家,全中国估计有10万多家韩国公司,已经超过了在华日资企业的数量。

  由于中韩两国在经济、文化领域的交往日益密切,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就业机会。韩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厂时,大力提倡人才本地化,需要大量懂韩语、有留韩背景并熟悉国内市场运做的人才。同时,中国企业也纷纷在韩国投资,都需要大量懂韩语、懂技术的人员。

  据有关方面估算,目前韩资企业给中国当地人创造了110万到120万的就业机会,韩语人才自然是他们中的首选,工资的起点一般在3000元/月。至于那些毕业后在韩国工作的中国学生,普遍年薪平均在15万人民币左右。

  良好的就业前景是留学韩国最具有吸引力的诱因。在国内“海归”就业市场上出现的“海待”现象,在留韩学生中几乎没有。

来源:转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