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小人物就是记录时代本身

2013年04月07日11:12  《新闻界》杂志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记者赵涵漠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记者赵涵漠

  记录小人物就是记录时代本身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记者赵涵漠访谈

  张志安  刘虹岑

  【个人简介】

  赵涵漠,女,《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记者。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2009年硕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后加入《中国青年报》。她擅长时政、社会、文化领域报道,以人文的态度理解这个时代,以多维度的视角审视这个时代。她记录时代的方式不是通过宏篇叙事而是通过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她的记录客观而有力量,充满质感、细节饱满,最终试图指向的还是事实真相;她忠于事实,笔触优美、富有感染力,最终追寻的是道义的力量、真善美的回归。

  赵涵漠的代表作有《永不抵达的列车》等。《永不抵达的列车》刊出后激起很大的反响。它通过尽可能真实地还原两个年轻生命那一天的生活,让人读后感到“再大的悲伤也比不上具体而微的悲伤”。

  【本文作者】

  张志安,中山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虹岑,中山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学生。

  ‘个体的悲伤比具体的数字更让人敏感’

  张志安、刘虹岑(后称张志安):温州动车事故以后,有多家主流媒体深挖动车事故背后的原因、报道灾难场面下一个个生命的奇迹。你的《永不抵达的列车》引起了很大反响,是一篇被广泛认可的报道。你为什么你却选择了用讲故事的方式去刻画两个大学生命运的“相撞”呢?

  赵涵漠:这个题目不是我找的,是当时“冰点”的主编、现在中青报副总编杜涌涛老师找的。

  我也觉得这个题目适合“冰点”来做,遇到大的灾难时,包括汶川地震等,“冰点”都会找到一个小的故事去还原它,因为人们更容易记住一些小的悲伤,胜于记住那些具体的数字,我们希望将个体故事中的情感传递给大家。

  出事的时候,我正好也在另一辆动车上,是去沈阳采访,坐沈阳到北京的动车回来。我坐在动车上刷微博的时候,看到了动车事故的消息,我也是抱着我可能就是下一个遇难乘客的心态去做的这个选题。

  张志安:拿到一个选题,不同人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你当时写这篇稿子的时候已经是事故发生后的几天后了,那个时候已经有很多媒体发了报道,各种信息开始铺天盖地。面对这么多信息,你是如何选择和使用的?

  赵涵漠:第一个是因为当时选这两个孩子的人并不太多,第二是因为这个灾难太突然了,当时有很多问题需要调查,大家都是从自己最擅长、最专业、平时积累得最多的角度去切入报道。由于我之前看过关于这两个孩子的一些东西,但是并没有特别深入的了解,也没有想过把这两个孩子放在一起来做。

  事情发生的第二天,我就开始联系与这两个孩子相关的人。可能现在我们想来当时的信息是铺天盖地,但事实上在动车事故发生后的第二天手里能掌握的信息并不多,真正的时间线索、时间点的确定基本上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当时只有少量的媒体能够给出确切的信息,其他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的。

  张志安:你自己怎么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报道一场灾难的呢?

  赵涵漠:从大灾难里讲一个小故事。这种方式能够使人更敏感。这些东西你看上去好像是我在写他们,但确实是记录了当时在发生什么。你也看到《永不抵达的列车》里面把能用的信息都串了起来,全景式地铺一铺,不是鸿篇巨制的那种。

  张志安:如果换一个事件,同样是灾难,能同样用这样一种讲普通人的故事的方式去还原灾难现场吗?

  赵涵漠:汶川地震的时候,“冰点”有一篇稿子叫《回家》。当时,记者林天宏在震区,震区有各种各样的故事。他走在废墟路上,突然对面来了一个中年男人,背上背了一个孩子,记者所在的部队有不少人迎上去问那个中年男人是否需要帮助。那个男人说:“孩子已经死了。我要把他背回家去安葬。”林天宏就是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去还原了汶川地震。

  这也是从大灾难里找一个小故事。还是像我说的,这样的方式,更能引起人的共鸣。同时,你看上去好像我在写一个人的故事,它可能不是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但你确实能通过找到这样一个故事让大家看到当时在发生什么。

  张志安:用讲一个普通人的故事的方式去记录一个灾难,具体操作中,对记者有怎样的要求?

  赵涵漠:其实,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是——比方说像动车这样的事故对于那趟车上的乘客其实是无妄之灾——我们可以想一想假如自己也是那趟车上的人,当时我们没有做任何准备,也来不及和这个世界说再见,就这样突然之间消失了。假如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的话,就会去问谁造成了这些,我们怎么去改变,以后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故出现。那么,记者在讲故事的时候想的就是怎样去把这个故事还原给大家,让大家觉得灾难离我们并不远,特别近。

  ‘按照记者的工作要求,我们就是要去问’

  张志安:你在写作《永不抵达的列车》时,主要采访的是朱平和陆海天这两位大学生的同学,你当时是怎么联系上他们的呢?

  赵涵漠:主要是通过人人网。陆海天同学是通过人人网的站内信息了解到的。当时我的一个同事帮我在人人网上发了一条状态,看陆海天和朱平的同学能不能跟我们联系一下。然后,有一个叫小陈的人就出现了,他认识我的同事。但是他们有一些顾虑,我就花了一段时间去和他们沟通,让他们逐渐信任我。我跟小陈聊了之后,他告诉我黄一宁更适合和我来聊这个事情。

  张志安:除了人人网,还有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当时的情况吗?

  赵涵漠:有,通过新华社的消息,确认一些基本的时间点、事态的背景。但是,我发稿的时候,事故都还没有从混乱中缓过来。当时的信息确实很杂乱,大家无法确定。但我主要是讲这两个孩子的故事,主要的信息是从两个大学生的同学的口中得知的,包括朱平和陆海天的遗体是怎么找到的,都是从他们在场的同学口中得知的。陆海天的家属我并不知道在哪儿,朱平的家属已经年龄很大了,他们的同学不希望我去打扰朱平的家人。我也觉得没有打扰他们家人的必要,因为我采访了很多他的同学,消息应该是准确的。

  张志安:《永不抵达的列车》中一些细节细微得让人吃惊,比如凉鞋的带子、北京南锣鼓巷买的项链。你是怎么挖掘到这些细节的?

  赵涵漠:首先,我会先告诉他们:采访中,我会询问很多细节,可能你们会觉得烦,但这些细节对我的报道很重要,这些细节也是特稿写作所必须的。第二,就是需要不厌其烦地追问下去。当时,我觉得黄一宁是一个声音很温柔的男孩,我就觉得他应该是很细心的,于是我就去问黄一宁说:“你觉得朱平什么时候最漂亮?”他说:“穿一条裙子、一个高跟鞋,就很漂亮。”然后,我就问他:“什么样的裙子和高跟鞋呢?”他就会开始回忆鞋子和裙子的细节。这些细节会让你感觉到朱平其实是一个很爱美的一个姑娘,她对于美的认识和感受其实是这个样子的,这样一来人物形象和性格就丰满起来了。但问题是被访者可能会觉得你问这些细节毫无意义,但按照记者的工作要求,我们就是要去问。

  张志安:《永不抵达的列车》中,提到黄一宁对朱平有特殊的情感,比如黄一宁心里想:说不定哪一天我爱上了她。这些内在情感的东西,你是如何获得的?

  赵涵漠:我们都读过大学,都懂得大学生之间的感情,所以,我有往那方面想。我就问黄一宁说,他和朱平是不是男女朋友。他说不是。然后有一天,我凌晨一点在写稿,他也没睡,他就找我又聊了一下,他告诉我说他写了一篇日记,我就问他可不可以发给我,他就给我了。当时,我并没有加“说不定哪一天我爱上了她”这一句话,因为我觉得他还是要生活下去的。但后来编辑让我去问问黄一宁,可不可以加,他说可以我才加的。

  ‘你对他人真诚,他人才能回报你以真诚’

  张志安:面对经历过灾难和痛苦的人,你是怎样让他们打开心扉的呢?

  赵涵漠: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技巧的问题,打开心扉不是方法问题,是心态、态度问题。如果当时抱着很功利的心态,不是很真诚地去了解他们的感受和痛苦,就无法和他们站在同一条线上对话,他们不能够把你看作可以相信的人。

  不要总想着一定要采访到某个人不可,要懂得体谅别人,在对方悲伤的情况下实在不同意采访就算了。但是,我会告诉他们,如果你们把这个故事告诉我,“冰点”这个媒体很适合讲普通人的故事。我会把我以前写的稿子给他们看,并保证不会打扰受害者的家人。其实,刚刚经历过灾难的人也会非常脆弱,他们会希望能找一个对的人聊一聊,希望找到一个愿意安安心心地听一听他们心里的话,他们觉得你能读懂他们的痛苦时是可以跟你聊的。

  张志安:我知道,你还有很多其他采访逝者家属时的经历,这方面有什么感触和经验可以分享么?

  赵涵漠:我觉得一定要真诚,这不是一句故意拔高的话。我在写动车事故之前做过的一个选题是湖北京山的22岁男孩马上就要当上护士了,但突然车祸去世了。他爸妈都没什么文化,他妈妈小学没上完,爸爸初中没上完,家里很贫困,他爸爸是个搬煤气罐的,他妈妈没有工作。但他们决定把孩子的肾脏、肝脏、眼角膜和一大块皮肤都捐献出来。当时,我听说有当地记者去采访时,闪光灯一亮就被他们的亲戚打出来了。我很能理解,小镇里的人不像大城市里的人能接受遗体捐献这样的事情。

  我去了以后,最开始,他们也是不接受我的采访。后来,我就说我只是想聊一聊,就去了他们家,他们的贫困超出我的想象。我经常去农村采访,农村的很多家庭都比他们的条件好,他们就像城市贫民,最底层的人。我只聊了一个小时,他们就聊不下去了,让我自己回去。后来,也不接受采访,我也真的没有办法,但我觉得他们特特别别地让人觉得心酸、感动。

  我后来就发了一条短信,让他们好好照顾自己,因为家里唯一的儿子走了,他们的工作也朝不保夕的,如果有任何困难就可以找我,我会帮他们想办法。过了一会儿,那个叔叔就给我打了电话,说:“我们来找你吧,再和你聊最后一次。”当时,央视也有人去,他们也不接受央视的采访,我后来成了第一个采访到他们的人。

  张志安:发那条短消息,既是真诚的关切,也是想再努力一把、争取下采访机会?

  赵涵漠:当时,我觉得采访不到算了就算了,因为记者其实能给别人的东西真的特别少,别人凭什么要对你敞开心扉,凭什么要告诉你这么多的秘密。你必须对人真诚,别人才能回报你以真诚。直到现在,叔叔、阿姨还会偶尔发来信息关心我什么时候结婚,最近累不累,他们说“会像爱孩子一样的爱我”,虽然语句不通,但让人感动。记者如果只是抱着一个功利心,想着这个题材好我就去做,完全不考虑会给别人造成什么伤害的时候,我觉得记者就算被拒绝也是有道理的。

上一页12下一页

(编辑:SN053)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独家策划:全国H7N9确诊地图(实时更新)
  • 体育中超-韩鹏绝杀鲁能2-1斩4连胜 视频
  • 娱乐周迅被拍帅哥陪逛街 陈坤同行作掩护(图)
  • 财经专家称老百姓钱存银行会缩水回报率太低
  • 科技计算机学会:运营商对微信涉嫌双重收费
  • 博客靖江拘律师案应公开细节 H7N9可怕吗?
  • 读书<养生堂>专家于康教授力作:你吃对了吗
  • 教育高中防男女交往:须5人在场地方明亮(图)
  • 育儿快递员多次在小区电梯内强奸猥亵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