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塑造男子汉是个社会工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0日02:58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本报评论员 曾颖

  连日来,本报对成都男孩“男子气”的关注,引起激烈反响。许多读者纷纷打进热线参与讨论,社会学、心理学专家等,也纷纷以巨大的热情加入到关注者的行列,有关部门更是投入巨大的财力和物力,针对此现象在全国率先推出一些有益的措施。(本报昨日12、13版,今日12、13版)

  为什么一个看似普通的话题,能引起如此巨大的关注呢?主要原因是它契合了作为热点的一种社会现象——男孩子缺少男子气。

  据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一项调查显示,在针对全国中青年的一项性别意识调查中,35岁以下的离异夫妇,有40%的离婚主要原因是:女方嫌男方没有男子气……由此可见,“男子气”已不是可有可无的生活陪衬物,它已实实在在影响人们生活,并成为许多人快乐或不快乐的原因。

  是什么原因造成当下青少年“男孩不像男孩,女孩不像女孩”的性别特征呢?有论者认为:这种现象和整个社会发展的背景有关。现代社会的人们越来越不需要以体力作为解决生活问题的主要方式。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更多的是使用智力而不是体力,审美趣味也自然从阳刚到阴柔。

  另有人则是从流行文化来解析这一现象,认为当前这种趋阴性的审美趣味,与流行文化中“妹力四射、腮下无须、身上无肌肉”的偶像派明星们的引导有关。如同二十年前的人们受影视的影响产生的“高仓健情结”那样,女人们个个想嫁他,男人们个个恨自己不是他。

  还有人从教育制度着眼,认为传统的应试教育下的评价体系,是看孩子们的成绩是否好,是否听话、安静、不出错——而这些特征都明显趋于女性化。

  还有人从学校男教师所占比例太小,家庭中父爱教育的缺失,男女婚前婚后激素分泌等因素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了性别教育缺失,男孩越来越没有男子汉气息的成因。而另有论者,针对这些社会现象,举一反三推出“女孩子越来越没女孩味”,也基本上是可以成立的。

  在这一社会现象之下,隐含的是整个社会的性别教育出了问题。这个问题,不是学校、家长或某个政府部门靠几条措施和法规可以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浩大的社会工程,如同培养一盆花,合适的大气压、温度、湿度、土壤酸碱度等等因素,缺一项都不行。

  让孩子们更多地接触性别教育,让他们从小明白“男孩”与“男人”“父亲”这些概念是如何递进与延伸的,给他们更能张扬生命活力的素质均衡教育下的评价体系,让他们体内被压抑的性别意识得到解放。从幼儿园开始增加他们接触男性老师的几率,在社会文化中为他们提供更多正面的阳光男性形象。年轻的父亲们,也请你们在谋生之余,多用你们的男性魅力,去感染和塑造你家的小男子汉。

  成都市青羊区和锦江区有关部门,已切实开始实施一些具体措施,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让我们以此为起点,将塑造成都小男子汉的工程进行到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