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当代学生远离“信”息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0日03:06 江南时报

  昨天是第37届世界邮政日,苏州邮政察院场支局组织苏州市景范中学的学生,参观了收寄一封信的传递过程。从学生写一封明信片邮寄给亲朋好友开始,到第一步收寄结束,诸多环节的传递过程,让众多学生发出了感叹。然而,记者在学生书写明信片时发现,约4成的学生是在看着其他学生正确书写下完成了第一步。

  上午9点45分,景范中学初二年级某班级的约40个学生,来到了察院场邮政大厅,每

人拿起一张明信片就开始书写。“家里的邮编是多少”、“第一排应该写什么”、“最后一排应该怎么写”……第一步让一些学生犯了难,一些学生拿到明信片后东张西望,企图从同学那得到些许“启发”。大约10分钟过后,大多数学生拿着明信片排在少年邮局盖邮戳的台前。记者发现,一些学生虽然写全了右边的收寄地址,可左边的寄语栏仍然一片空白。

  据带队的徐老师介绍,到明年6月1日,景范中学的“少年邮局”就成立5周年了,学校的特色教育之一就是激发学生集邮的兴趣,该校大约60%的学生参与了集邮。可学校在调查中了解到,学生与亲朋好友间书信往来甚少,虽然一些学生因为集邮与邮友保持书信联系,但纷纷表示不提倡这样“浪费时间”的沟通方式。

  “直接打电话好了,多方便”,“电子邮件更快,5分钟”,“我从没有写过信”……学生们对写信这样的交往方式显得陌生。据该校负责“少年邮局”的江老师介绍,在他组织学生社会实践、让学生们在邮局服务时发现,即使一些大学生,也搞不清楚信封的格式。为此,该校一直提倡学生与朋友书信往来,毕竟书信是一种充满“人情味”的沟通手段。

  对此,有关教育专家认为,书信是一种礼仪和文化。书信在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和署名等方面都有严格的适用界定,其中更蕴藏着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学会写信是一种文化素质和个人涵养的最基本体现,不会写信,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丢失,它警示我们应重视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

  本报记者 戴 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