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信阳:浓墨巧绘“小江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0日04:32 大河网-河南日报

  

信阳:浓墨巧绘“小江南”

  

信阳:浓墨巧绘“小江南”

  

信阳:浓墨巧绘“小江南”

  

信阳:浓墨巧绘“小江南”

  

信阳:浓墨巧绘“小江南”
引言

  信阳是中国茶都,茶圣陆羽讲:“淮南茶,信阳第一”。信阳是智慧之乡,是“司马光砸缸”的地方。信阳是诚信之乡,所谓信阳,就是靠诚信托起太阳的地方。靠诚信,革命年代出将军,建设年代出英雄,开放年代出企业家。一代名将许世友、2005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第一人魏青刚、“2005年度中国农村新闻人物”农民工企业家王刚等就出在信阳。

  信阳是“北国的江南,江南的北国”。到过大别山的人都说:信阳经济发展变了,人民生活水平变了,城乡面貌变了;唯一不变的,是山美水美的生态环境!

  建设新农村,我们走的路子是非农化,就是化农民为市民,化农耕文明为城市文明,化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总之,就是跳出“三农”抓“三农”。未来,我心目中的新农村就是:农民在外就业,回家养老;在城市上班,回农村休闲。信阳的新农村将是城里人走向山边、水边、林边,是干事、创业、生活、休闲的好去处。信阳,魅力无穷,挡不住的诱惑!

  --摘自2006年7月25日信阳市有关领导在央视举办的“重访大别山建设新农村”大型文艺晚会上热情洋溢的致辞

  南望江汉平原,北依九曲淮河,苍莽峻伟的大别山,亘古盘旋在神州腹地之上。

  得苍天之厚爱,中国茶都,山水信阳,就坐落在江淮之间的大别山北麓。

  撷日月之精华,得天地之灵气,这里的山,清秀俊朗;这里的水,柔媚醉人!

  这里,楚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碰撞,汇聚沉淀;这里,被世人赞誉为“江南的北国、北国的江南!”

  这片英雄的土地,饱含着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传承着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红军精神,具有勇于吃苦、甘于奉献、善于创新、敢于胜利的气魄和胆略!

  正是凭借着这样的气魄,这样的胆略,780万信阳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坚定不移地走非农化之路,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在实现跨越式发展、争做中原崛起后起之秀的伟大进程中,迸发出青春般的活力--

  活力信阳

  活力出自哪里?表现何在?结构调整“调”出活力。“十五”以来,信阳传统农业齐头并进,粮食产量基本稳定在315万吨的安全线以上;高效农业迅猛发展,农产品优质率在65%以上。信阳毛尖、华英鸭、固始鸡等一大批具有信阳特色的农副产品得到深层次开发,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渐露头角,其中华英集团的鸭、鸡年加工能力达8000万只,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鸭王”。更为可喜的是,“十五”以来,信阳市积极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对食品、医药、冶金、电力、建材等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已形成五大工业支柱产业,促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以年均19.9%的速度增长,利税以年均17.7%的速度递增。第三产业日益兴盛,“十五”以来,全市服务业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旅游、餐饮、商贸等服务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增加就业、扩大消费的主要途径。

  劳务经济“输”出活力。通过多年的发展与培育,信阳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劳务输出大市。目前,全市外出务工经商半年以上的人员有212万人,去年劳务收入达123亿元,占当年全市农民纯收入的50%。通过实施“回归工程”,全市有4846多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总投资45.5亿元,带动12.7万人就业,劳务经济已经成为信阳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该市在农民工培训、维权、党建等方面探索创新出一系列成功做法和经验,引起中央和省委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县域经济“比”出活力。撤地设市以来,通过完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促进发展激励机制,全市八县两区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先发展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如固始县实施的资本运作模式,潢川县实施的开放带动战略,新县的国际劳务输出品牌,商城县的生态农业开发,息县、浉河区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等,发展势头十分强劲,规模效益日益凸现,县域特色经济活力旺盛。

  改革开放“改”出活力。国企、财税、农村税费、粮食流通等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大为增强。利用外资领域不断拓宽,规模不断扩大。仅2005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3289万美元,同比增长68.3%;引进省外资金9.34亿元,提前完成省定目标。

  民营经济“放”出活力。信阳撤地设市后,通过放开市场准入、降低门槛,引导民间资金投资创办企业,加快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促使全市非公经济迅猛发展,形成一大批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非公企业群体。

  2005年,全市拥有非公企业19.6万户,从业人员85.4万人;实现增加值244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48.5%。在占据全市经济和财政收入半壁江山的同时,全市非公经济各项指标位居全省各直辖市前列。

  反映在经济总量上,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创换届以来最高增幅。反映在经济效益上,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3.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7%。反映在经济发展动力上,全市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3亿元,同比增长47.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外贸出口总额2833万美元,同比增长30.7%。可以说,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同时发挥了作用。反映在人民群众得到的实际利益上,200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00元,同比增长14%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2724元,同比增长13.7%。

  信阳,已初显争做中原崛起后起之秀的伟岸身姿和奕奕神采。

  金色信阳

  尽管遭遇1969年以来特大洪水,但2005年仍然是信阳市近年来发展最好的年份之一,全市经济发展速度快速提升,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一些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增幅在全省靠前,多数指标在豫东南四市处于领先地位。

  毋庸置疑,经过多年发展,特别是撤地设市以来的跨越式发展,信阳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从宏观发展环境看,未来20年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势必给信阳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从自身的现实条件看,信阳有5大优势——

  交通优势。信阳境内有3条国铁、3条国道、3条高速公路交会,铁路密度为238公里/万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一。全市实现县县通高速或铁路、乡乡通油路。这样的交通条件在全省数一数二,在全国少有。

  区位优势。信阳在地理上处于全国中心位置,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在经济区域上处在长江、陇海两大经济带中间,是郑州、武汉、合肥三大省会城市200公里辐射范围之外的“洼地”中心,有利于产生洼地效应。

  生态优势。信阳是中部地区不可多得的一块绿地,有4个自然保护区,被确定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市,可以说是一块“风水宝地”。

  资源优势。信阳的农产品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茶叶、板栗、银杏、百合在全省位居第一;水资源总量近90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珍珠岩、膨润土等非金属矿储量大,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后发优势。信阳正处在工业化初级阶段的后期,按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看,这一阶段是经济加速发展的阶段,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完全可能的。

  更为重要的是,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随着信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足进步,信阳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争做中原崛起后起之秀、再创信阳新辉煌,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强烈愿望和共同心声。正如市委书记刘怀廉号召的那样:“只要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奋发进取,苦干实干,具有勤劳勇敢优秀品质,曾经为中华民族做出杰出贡献的信阳人民,就一定能够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再创信阳新的辉煌!”

  信阳发展的优势显而易见,信阳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坚实,变化日新月异:以非农化为主体的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连上新台阶;以非公经济为主体的新型工业经济、现代物流经济、特色农业经济、自然生态经济,正在成为驱动信阳快速发展的“四驾马车”。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从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的跨越,从欠发达的中等城市向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跨越,从传统商贸向现代物流的跨越,从低层次开放向高层次、宽领域开放的跨越,正在成为信阳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

  看吧,新区开发突飞猛进,一条条道路笔直宽阔,一个个项目签约落户,一座座现代化建筑群正拔地而起,新区框架日显明朗;

  看吧,信阳工业城建设热火朝天,招商引资红红火火,项目建设全面铺开,“洼地”效应正在显现。

  阿深高速公路和“村村通”公路建设,高潮迭起;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出山店水库通过专家论证,红色纪念馆已开工建设,茶之韵广场和茗阳阁工程进展顺利;县域经济亮点频现,实力大增;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形势喜人,景区建设齐头并进;劳务经济更加耀眼,“信阳现象”正在受到上上下下的广泛关注……

  信阳,一个古老而又具有传奇色彩的沃土,一片充满梦想和激情的创业宝地。有理由相信,不远的将来,这里必将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创业的乐园,各类生产要素聚焦的洼地,有识之士开创事业辉煌的宝地。信阳,必将昂首阔步领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道上。

  生态信阳

  “回到宛如明珠一样璀璨动人的园林城市信阳,置身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美丽长卷中,恍若梦中……”

  这是一位外出多年的信阳游子回乡探亲时发出的感慨。其实,许多游客初来信阳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在日益发展的中心城区,到处洋溢着盎然生机,到处充满了蓬勃绿意。有一组数字让信阳人自豪和骄傲:截至目前,市中心城区新增和改造绿化面积256公顷,建成区园林绿化总面积956.8公顷,其中公共绿地223.8公顷,绿化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5.9%和3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71平方米。市区内的20多处绿地小游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

  信阳人深知,拥有如此美丽的风景,是在市委、市政府创建“具有豫南山水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的决策定位下,靠一个接一个“战役”,一场又一场创建活动实现的──

  创建园林城市,使市区绿化广场达到11个,建成街头游园和公共绿地近百处,建成1个达标公园、5条达标道路、100个市级花园式单位、131个绿化达标单位和16个绿化达标小区,34个单位实现了拆墙透绿,初步形成了道路绿化成网络、游园广场遍市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城市园林绿化格局。

  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城市,使全市近几年造林面积每年均在2万公顷以上。截至目前,全市有林面积达40.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2%,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的荣誉称号。生态农业健康发展。目前,全市已建立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无公害为主的区域性商品生产基地1780多个,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20多个,有近10个农产品品牌获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如今,天然南湾鱼、商城茶油价格一路攀升,固始土鸡、笨鸡蛋备受市民青睐,“华英鸭”更是攻克“绿色壁垒”行销国际市场。

  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旨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市民教育工程”。各级政府采取开办市民学校和开展各种思想道德活动等形式,努力实现市民教育“四进四入”,即进机关入科室、进企业入班组、进学校入课堂、进社区入家庭。市有关部门编写的《信阳市市民教育读本》,成为市民教育的主要教材。以“争创文明城市”为中心的“我爱我家”主题活动,以及“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演讲比赛等,都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好评。

  创建卫生城市,使信阳城市品位得到较大提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先后实施了南湾水库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湖东水厂工程、河治理工程,完成了污水处理一期新建工程,实施了管道燃气工程和亮化工程;投入运营的库存量达150万立方米的垃圾清理场,能满足信阳10年堆放生活垃圾的需要。新建、改建了一批水冲式公厕,新建垃圾中转站20座,新增果皮箱2118个。通过卫生健康教育,市民城市意识、卫生意识得到较大提高,整个城市的市容及环境卫生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促使各级政府和旅游景区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力度,向外界推介信阳的山水;确立了“将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培育”的基本思路,坚持高起点规划,创新发展思路;坚持高品位开发,创新品牌包装;坚持高水平策划,创新促销手段;坚持高效能管理,创新行管方式。各旅游景区在大力推介景区景点的基础上,加大创建4A景区力度,使秀美的山水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2005年,全市接待游客363.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3%和50%。

  随着一项项创建活动的蓬勃开展,一个文明、整洁、有序的城市形象日渐鲜活,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绿色信阳、生态信阳崭露芳容,这不但优化了信阳市的投资环境,同时还增强了全市人民干事创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和谐信阳

  “要想实现超常规、跳跃式发展,仅有发展的思路和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远远不够。”信阳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讨论,达成共识:治理软环境,抓住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动硬招,出实招,为政策开放排阻清障,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

  开展民主评议,把监督和评判权交给群众。4年来,信阳市以“纳税人评议职能部门,争创优质服务单位”、“社会各界民主评议市直单位实行末位淘汰”和“民主评议行风”为主题,开展了4项不同形式的评议活动,将政府各执法部门的制度建设、依法行政、工作效率、服务质量、部门与行业作风状况交由社会各界评议。同时,各级、各部门采取走访、座谈、发放征求意见函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和掌握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2005年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中,全市共发放1万多份调查问卷,收集各类问题100多条,最后采取严密措施进行统计,给职能部门排序定位,客观公正地给予评价,并制定了严厉的惩戒制度。规定:凡被评议的部门名列倒数三名内的,第一年进行通报批评,第二年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第三年仍为倒数的,对单位负责人进行组织处理。“一石激起千层浪”。评议活动的开展,使职能部门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他们针对评议反馈的问题,及时整改,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服务态度和工作效率出现了新的转变,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职能部门的满意率逐年提高。

  强化责任追究,严查影响经济发展的案件、事件。市纪委、市监察局、市优化办突出发挥惩处职能,抓典型、抓查处、抓曝光,对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四化”案件,采取“摘帽子、掏票子、搬位子”的办法,严查重处,并实行责任追究。3年来,全市共受理损害发展环境案件线索投诉832件,查处损害发展环境违法违纪案件579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75多人。同时,市行政效能投诉中心还查处了194件职能部门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为全市经济发展排礁除障。

  开展效能监察,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和机关。市委、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着眼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围绕“全面提高行政效能,推行全程服务”、“机关依法行政,廉洁从政”、“为非公经济发展办实事、办好事”等主题开展大规模效能监察,切实解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和行政效能低下的问题。同时,市里对100多家发展势头好、对地方经济发展作用大的非公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并建立走访、座谈、受理投诉、统一协调、督察落实制度,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开展“四项清理”,规范收费行为。近年来,全市共检查收费项目542项,查处违规收费937.19万元。通过开展证照专项清理工作,全市共查处利用办理证照加重企业负担和超标准、超范围违规收费89.6万元。

  市委、市政府特别注重构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长效机制。市里对735项行政审批项目许可进行清理,基本保留305项,减少430项。通过改革财政制度,市、县两级全部建成财政集中支付中心,政府采购工作逐步纳入规范化管理。2005年,全市各级政府采购节约资金700万元,节约幅度达15%。与此同时,市、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普遍推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努力做到公开、便民、高效。服务承诺制的建立与推行,更是在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感情之桥”、“诚信之桥”。

  构建和谐信阳,正在收获最珍贵的回报,那就是人心安宁,社会稳定!

  人文信阳

  “莫道楚乡风物陋,文章屈宋到如今。”

  撤地设市8年来,接二连三的文化盛事,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让信阳人为之感动,为之振奋,为之骄傲,为之欣喜——

  1998年,信阳市10个节目参加全省民间音乐舞蹈比赛,获得2金4银4铜的好成绩。

  2000年,市里组织创作、编演的广场舞《锣鼓闹秧》参加全国社会文化艺术最高级别的政府文化奖——“群星奖”现场决赛,一举荣获节目银奖1个、单项奖6个。

  2004年,在河南省重大社会文化项目推介会上,信阳市编演的电视剧《八月桂花》等4个项目在全省推介;在河南省首届民间传统优秀戏曲汇演中,信阳市参加演出的灶戏、豫南花鼓灯、口海子戏,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受到广泛好评和欢迎。

  2005年,信阳市创作的现代豫剧《茶乡月明》荣获河南省第十届戏曲大赛文华奖;信阳民间舞组舞《豫南风情》、女声独唱《豫南情调》,在河南省第九届民间音乐舞蹈大赛中分别获得金奖,展示了信阳戏剧、歌舞发展的最新水平。

  随着信阳茶叶节提升为茶文化节,专场文艺晚会、踩街文艺大游行、本土书画展、摄影展、根雕盆景展、大型灯展等,在为广大市民提供一道道“文化大餐”的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独具特色的信阳文化魅力。

  《邓颖超诞辰100周年》纪念邮票、《司马光砸缸》特种邮票、《鸡公山》特种邮票、《徐海东大将》纪念邮票首发式在信阳相继举行,为提升信阳的人文历史知名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信阳民歌》光碟的出版发行、《信阳考证与解读》一书的编撰出版,使信阳市的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得到实质性进展,此举对信阳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意义重大。

  河区的“消夏广场文化”、商城县的“四季广场文化”、息县的“七彩广场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年年出新,异彩纷呈……

  “大戏连台,盛事不断,典型辈出,精品迭出,全面开花”。一系列文化现象的出现,标志着信阳文化事业正在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信阳,正向世人展现出她本来应该拥有的人文魅力。

  市委书记刘怀廉多次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做中原崛起后起之秀,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只有形成文化与经济血脉相牵的联系,才会有真正意义的小康社会,才会有群众真正需要的现代化!”

  市长王铁曾多次指出:“信阳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文化支撑,构建和谐社会,更需要文化的参与;创造一个文化繁荣的信阳,理所当然成为信阳人的追求!”

  当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与人民群众的意愿相对接时,信阳文化的振兴与发展必定指日可待。

  其实,近年来,人们从自身的精神感受中,从各自的所见所闻中,已经觉察到了信阳文化正生机勃勃。

  不经意间,你会发现城市中宽敞的休闲广场日渐增多,人们在这里跳舞、唱歌、观看文艺演出,尽情释放青春激情。

  在一年一度的茶文化节上,你一定会融入到欢乐的海洋中,尽情品尝组委会早已预备好的“文化大餐”,纵情畅饮文化美味。

  在节假日放松心情的旅程中,你也许会选择去新县、去商城、去罗山,感受红色旅游带来的精神洗礼。

  对魏青刚、张清刚、王刚等一个个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的大力宣传,让你热血沸腾,心灵受到一次次冲击和净化;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街道、文明家庭活动的创建,更让信阳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到处充满着文明新风,洋溢着青春气息……

  的确,争做中原崛起后起之秀,离不开信阳文化的复兴。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信阳市文化产业大会的召开,文化经济发展的大幕正徐徐拉开。不久的将来,信阳一定会实现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也一定会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产业大市的转变。到那时,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信阳,一定会放射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本报记者曾昭阳本报通讯员赵雪峰

  省委书记徐光春(左二)在信阳市委书记刘怀廉(右一)、市长王铁(右二)陪同下视察华英集团。

  省长李成玉(前右二)在信阳市委书记刘怀廉(左一)、市长王铁(左三)陪同下视察河南羚锐制药公司。

  信阳市委书记刘怀廉(右二)、市委副书记胡玉成(左一)、副市长张继敬(右一)正在与农民亲切交谈。

  信阳市市长王铁(中)、常务副市长刘军甫(前右三)、副市长马林青(前左二)到企业现场解决问题。

  氵师河上的端午节之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