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捐献爱心无须过多计较回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0日08:04 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

  海口孙先生每月节省100元资助一位海南的庞姓女贫困大学生。一年多的时间里,孙先生只收到受助者两次短信和一次电话,孙先生认为受助者态度冷淡,想停止对受助者的捐助。(《南国都市报》10月9日)

  在自身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每月还挤出100元捐助别人,孙先生的乐施好善之举无疑值得称道。但如果仅仅因为受助者沟通太少就想停止捐助,却无必要。笔者在此想劝孙

先生不必“动怒”。诚如孙先生所言,自己捐助并非想图回报,既然如此,何必在意受助者多一两次的电话“交流问候”。受助者少与孙先生沟通,想必会有其它原因。毕竟受助者与孙先生未曾谋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两个陌生人之间直接沟通多少会有些顾虑。此外,还要考虑到受助者的心理自尊情绪,过多的与捐赠者联系,有时也易给人造成一种“索取”的印象。

  古语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当然现代社会,许多热心人在献出爱心时,只是基于做人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未曾想要过回报。但这并不意味着受助者可心安理得、甚至理直气壮接受别人的无偿馈赠。传统的涌泉相报道德要求有点高,套用现代的话说,要求受助者怀一颗“感恩的心”,总不为过吧。

  不可否认,当今社会中有一些受助者心安理得的接受别人的爱心,但是不懂得珍惜甚至挥霍爱心,令捐助者痛心寒心。去年央视评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深圳歌手从飞生前曾捐助过一批贵州山区的贫困孩子,有一次因从飞生病未能按期汇款,还引起受助孩子家长的不满。笔者想说的是,漠视、不珍惜爱心的人毕竟是少数,这与个人成长环境和道德品质有关,对这些人我们无法责难,只能用爱心去感化感召。

  笔者最后想说的是,孙先生没必要去计较受助者的“冷淡”,在献出爱心的同时,你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升华,这就是最好回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