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走出“未就业已失业”困境 政府应主动补上部分“漏洞”,促进青年人积极就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0日08:49 解放日报

  如何让更多青年走出“未就业,已失业”的困境?昨天的市政协论坛上,不少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建言,政府应主动填补部分失业“漏洞”,促进青年人积极就业。

  岗位设置要及时更新

  3年前,本市首届社工专业大学生毕业,却因为没有社工岗位而不能学以致用。经过

各方呼吁,上海第一支由399名社工组成的司法社工队伍诞生,其中约四分之一为科班出身的大学生。至今,上海的社工队伍已扩大到8000多人。

  市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副院长田保传等专家提出,不少高校的专业设置存在一定前瞻性,政府应根据社会发展,适时推出新的岗位设置,让一部分大学生改变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局面。针对大量计算机、网络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可建立“网络协管员”队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既解决大学生就业,又可应对社会面临的新情况。

  劳动用工成本须规范

  委员们提出,本市的青年失业人员在企业用工的竞争中缺乏优势。

  市政协委员陈柳宏分析,劳动力的单价不平等是造成本地青年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以本市青年、来沪务工人员和退休职员三个就业群体对比,用一名本市青年,企业支付的成本至少是本市最低收入加上四金,在1450元左右;而来沪务工人员则是收入加综合保险,约为950元;如果返聘退休人员,则仅需支付每月750元的最低成本,是本市青年用工成本的一半。委员们认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自然会倾向低成本选择。政府应当通过政策调节,规范劳动用工成本,杜绝劳动力单价的倾销行为,使不同层次的就业人员在就业市场能处于同一起跑线。

  推动就业信息均衡化

  不少青年毕业后在家“傍老”,不读书、不工作也不接受培训。对此,委员们认为,由于长期游离在学校、企业、单位之外,失业青年就像处于一个“三不管”的地带,难以接收到相关的学习、培训和就业信息。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相应弱化后,成为社会上新的弱势群体。

  团市委有关人士介绍,在大学生就业中,也存在类似的信息不对称。

  针对这一现象,目前有关部门已采取了推动信息均衡化的一系列措施。委员们建议,应当加强宣传力度,让青年人有更多信息,从而获得更多选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