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理性看待“最可能行贿”“排行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0日09:33 大河网-大河报

  一个名为“透明国际”的组织日前公布了一份“行贿指数”调查报告,称印度、中国和俄罗斯企业包揽“最有可能行贿”的前三名,瑞士则被评为最不可能行贿的国家。这一排名针对的是世界上30个最大的出口国和地区,它们的出口额占全世界出口额的80%。(见10月9日《环球时报》)

  正如报道所说,透明国际的数据里有一些主观成分,我们不必太过认真。但我们也

需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气度与雅量,理性看待这份报告,这对于中国企业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客观地看,在商业交易中给予“回扣”以获取交易机会,在中国已得到普遍的默认。今年以来中央对“商业贿赂”的打击,一方面显示了政府对于商业行贿行为的治理决心,另一方面也说明商业行贿在我国的泛滥已让人触目惊心。比如,来自商务部的统计表明,在全国药品行业,仅药品回扣一项,每年就侵吞国家资产约7.72亿元,约占全国医药行业全年税收收入的16%。而在医疗、电信、金融、建筑等行业和领域内,以回扣、咨询费、顾问费等形式为载体的“行贿”行为,几乎已经成为一个潜规则。

  这种潜规则,也蔓延到一些国外企业。自去年以来,数家跨国公司因在中国行贿而东窗事发,并频频受到本国反腐败法的制裁;另一方面,一些中国企业到外国后也搞起商业贿赂,其“小辫子”被竞争对手抓住。

  如果任由这种潜规则盛行,不但不利于企业自身健康发展,不利于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持续发展和长久竞争力,不利于国际舆论对于我国商务环境的评价,并进而影响国际形象。

  对于“行贿指数”位居世界第二的“警示”,我们不可以等闲视之。我们应借正在开展的商业贿赂治理,掀起一场针对商业贿赂的“扒粪运动”,并通过制度和政策的建构,营造一个良性、健康的市场经济氛围和制度环境,使大多数企业不再“最有可能行贿”,而是不得不从善如流。□石敬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