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明城砖碉堡现身光华门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01:10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
□本报记者 周扬天宇 【金陵晚报报道】一个是600多年前带有洪武纪年铭文的的明代城砖,一个是运用现代建筑手法建造的军事防御工事,谁能想象这两样相差600多年的物品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呢? 昨天,记者在位于光华门附近的某考古工地上却看到了这相隔600多年以后的相遇——一个相当完整的、由明城砖砌成的民国碉堡。在这个碉堡的西侧还有一些残存的碉堡遗迹,有关专家分析,这些遗迹可能是在战争中损毁的碉堡留下的。 疑似砖窑原是碉堡 “在最初发现大量城砖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发现这里的地层有点不同。”一位市博的考古专家向记者介绍道,所谓的不同就是指,这段地层内有明显的人为扰动迹象。而且,经过考古专家现场判断,这些扰动迹象也并不是最近一段时间内的施工所造成的。 为了解开这段整齐排列的明城砖之谜,市博考古队特地从其他考古工地上调来专家和工人,突击对有疑问的这段排列整齐的城砖进行发掘。 发掘工作进行到前天的时候,一个由明城砖砌成的圆环形结构便展现在考古工作者的眼前了。但是,当时专家们并不能确定这到底是什么建筑,因为类似的结构在以前的发掘中也被多次发现过。 一位考古专家告诉记者,他们在之前发掘的由明城砖构建的类似结构都是窑址。那些窑址都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时候,老百姓用拆下来的城砖建造而成的,专门用来炼铁的。 直到昨天下午,这个圆形结构建筑的大部分被发掘出来后,考古专家们才最后确认这是一处用现代建筑手法建造的碉堡。 60多岁的碉堡编号“43” 记者眼前的碉堡遗迹呈圆形,直径大约5米,由两列明代城砖构筑起的圆形外墙已经坍塌了大约五分之一。透过坍塌的断面可以发现,碉堡建造得非常坚固。 环绕碉堡一周,就会发现在碉堡的底部和顶部各有2个笔记本大小的方孔,而在距碉堡几步之遥的地方也还有类似、但是更大的方孔,几个方孔互相连通。据有关考古专家介绍,这几个方孔都是碉堡内部的透气孔。 那么是谁会用600多年前的明城砖建造碉堡呢?一直致力于研究南京明城墙的专家杨国庆通过现场考察和查阅大量的资料判断,此次发现的由明城砖建造的碉堡为民国时的产物。甚至,杨国庆还在1947年前后出版的《南京城防工事现状要图》上找到了这座碉堡,它拥有自己的编号——43号碉堡。 “《南京城防工事现状要图》是1947年前后出版的,但是根据它标注的内容来看,这座编号43的碉堡应该是抗日战争前建造的。”杨国庆说。因此,即使不算明城砖600多年的历史,这座碉堡也已经60多岁了。 南京唯一的城砖碉堡 “在当时,利用明代高大的城墙建造防御工事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杨国庆告诉记者,在冷兵器时代刚刚终结的民国初年,改造现有的明城墙还是能够起到一定防御作用的。 民国时期大部分依托城墙建造的碉堡采用的都是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的办法建造的,像这样全部用明城砖砌造的碉堡还是首次发现。 据杨国庆分析,这里采用城砖砌造碉堡并不会降低碉堡的防御性能。因为南京明城墙是依据地形的走势来建造的,而这一段正好遇到了一处山坡,于是随形就势建成了包山墙,再加上这一地段的土质非常坚硬,碉堡建在这段城墙中可以倚仗山势,坚不可摧。 拆城中意外保留下来 众所周知,在上个世纪50年代,南京的明城墙曾经被大规模拆除,光华门段城墙也不能幸免。但为什么这个碉堡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呢? 杨国庆在仔细考察过现场后分析,拆城墙的时候,城墙表面的城砖都被拆掉了,好的城砖则被广泛应用于当时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民宅、厂房、围墙。但是,由于这段城墙是包山墙,除去表面的城砖,内部都是土石和山体,毫无利用价值。 “恰好,碉堡就建造在城墙的内部,因此拆城时躲过一劫。”杨国庆说,再加上碉堡本来的结构就很坚固,破坏起来很费事,所以一直保存到现在。 砖文依然清晰可辨 正在发掘的碉堡西侧,整齐地摆放着刚刚出土的明城砖。这些城砖都非常完整,而且品相较好,在部分城砖上铭文还清晰可见。 苏大用、余文炳、张老三等600多年前负责造砖的提调官、总甲、造专人夫的名字都永远的镌刻在了城砖上。 “这些昔日责任人的记录成为了历史学家研究明初历史的重要史料之一。”杨国庆说。 >>专家建议 原址保护碉堡遗址 600多年历史的南京明城墙是为了防御外敌而建造的,但明代至清代的前后400多年的历史中,其并没有起到太大的防御作用,只是作为南京城光荣与梦想的象征。 到了近现代,明城墙那古老的身躯又遭受到现代战争一次又一次的冲击。 其中,在对抗日军的南京保卫战中,明城墙经历了最严峻的考验。 在那次战争中,位于光华门西侧编号43的碉堡成为了中国守军最重要的据点之一。 “除了编号43的碉堡,在光华门东侧还有一个编号为42的碉堡。”明城墙史研究专家杨国庆说道,这两个碉堡都在保卫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杨国庆说,他非常希望有关部门把这段遗址完整地保留下。 “这里规划是要建一个市民广场,如果能让市民在休闲的时候,感受到南京的历史不是更好吗?”杨国庆说。(编辑雨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