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克访华带回的不仅是订单 更改变法国人态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02:55 中国新闻网 | ||
十月二十六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北京钓鱼台共同接见中法青年科技工作者。中新社发 任海霞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使用。10月28日,法国总统希拉克结束了其任期内对中国的第四次国事访问。按照惯例,法国各大媒体又到了对总统的出访“成绩”进行总结评估的时候。除了死守讽刺风格不变的《解放报》对希拉克的出访冷嘲热讽之外,《费加罗报》、《世界报》和《巴黎人报》等国家大报均进行了客观的报道,并认为希拉克的访华成果证明,他在法国外交中扮演的角色无人可以替代。 巨额订单给法国企业带来“惊喜” 与希拉克历次访华相比,法国媒体对他这次“推销业绩”的评价更富热情,主要原因是希拉克给法国带回的几个大的商业订单完全是出乎意料的“惊喜”。 在法国随访记者团离开巴黎前几个小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爱丽舍宫发言人博纳丰在谈到希拉克此次访华的经济议题时显然有些信心不足。他当时除了对几个小型合作项目较有把握之外,对于阿尔斯通和阿海珐集团期待的巨额订单的前景未敢加以评论,只是表示希拉克在与胡锦涛主席会谈时将重点强调这两大合同。 尽管中国未在希拉克访华期间对阿海珐竞标中国第三代核电站一事进行最终表态,但阿尔斯通公司获得的500台货运电力机车的合同已足以平静希拉克忐忑不安的心情,而空中客车公司拿到的150架A320飞机的订购合同和20架A350的购买意向书则完全是希拉克的“意外收获”。 领导人会晤机制是法国与欧盟外国家的“首创” 希拉克最后一次中国之行给法国带回的,远远不止是这几个巨额商业订单。在政治方面,他还为法国未来的对华外交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环境。 在欧盟建设受阻和法国在欧盟内部地位降低的背景下,法国积极寻求通过与欧盟之外国家的交往保持其国际影响力。 在希拉克出访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国官员曾告诉本报记者,法国有意与中国建立一个类似法德“部长联席会议”的固定对话和交流机制,使中法政治关系在现有基础上有所突破。由于这种具有盟国性质的政治机制的建立需要经过一段摸索过程,法国的这一提议未在两国领导人会谈后的中法联合声明中出现。 尽管如此,法国媒体还是认为,联合声明中关于“保持两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年度会晤机制,实现议会交流机制化”的决定,是法国与欧盟之外国家的“首创”,希拉克巩固中法战略伙伴关系的政治任务圆满完成。 向法国老板传授与中国交往的“生意经” 希拉客对中国的这次访问,还给那些希望与中国进行商业合作但又在技术转让问题上犹豫不决的法国企业老板上了很好的一课,向他们传授了与中国交往的“生意经”。 其实,自2005年年底起,由于阿海珐集团未在温家宝总理访法时取得期待中的核电站订单,法国政府高层就开始给法国的大型企业敲响警钟。他们在各种场合强调,中国与外国企业的经济往来,已经由原先简单的商业合作过渡到商业和技术合作并重的时期,任何在技术转让问题上态度保守的企业必将面临失去来自中国的巨额订单的危险。 空客集团这次拿到中国民航历史上最大一笔的飞机订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在技术转让方面作出的实质性让步。按照中法双方这次达成的协议,在空客A320系列飞机天津组装厂建成之后,中方此次订购的150架A320飞机将全部在该组装厂生产。 阿尔斯通采取了与空客同样的开放态度。该公司取得的500台机车的订单之后,将负责这批机车的设计工作和前110辆机车在法国的生产工作,而剩余的390台机车将由中国大同电力机车厂负责完成。阿尔斯通将负责为大同电力机车厂提供技术培训。 先前在技术转让上始终不肯让步的阿海珐集团,这次提出了针对中国第三代核电站的第八个竞标方案,表示愿意在第一台EPR反应堆机组建成后向中国进行全面的技术转让。 摘掉法国人看中国的“有色眼镜” 爱丽舍宫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在希拉克离开巴黎的前一天,他的一名外交顾问在总统府召见了一批喜欢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对中国人权问题时常指手画脚的非政府组织成员,其中主要包括“大赦国际”、“记者无疆界”和“法国人权联盟”等组织的中国问题负责人。 一名参加了此次会见活动的非政府组织成员最初非常不屑地对本报记者说:“总统府此举无非是做做样子而已,中法之间不会有任何人权对话”。而在中法两国领导人发布关于人权问题的联合声明后,此人与记者再次见面时却哑口无言。 希拉克对中国一次次友好访问,也在逐渐改变法国民众对中国的看法。例如,记者在法国国家大报《解放报》的网站上看到,由于该报自希拉克开始访问时连续发表文章对希拉克的对华政策冷嘲热讽,读者已开始表示强烈不满。一名叫马蒂亚斯的读者在该报网站上发表《谢谢总统》的评论,称希拉克在中国推广多边主义和捍卫法国经济利益,法国的经济增长离不开中国。 名为马特马尔的读者则称,法国幸好有希拉克这样的总统不辞劳苦地到国外推销法国企业,第一个在中国落户的外国超市不是美国的沃尔玛而是法国的家乐福,就是归功于中法的良好关系。另一名叫马提娜的读者则毫不客气地批评《解放报》:“为什么我们的总统在中国受到爱戴,而在法国国内却受到批评?《解放报》如果加把油,说不定在几年之后能够做到报道客观。” 如果说中国的崛起在法国催生了“亲华派”,那么,希拉克的对华友好政策则在使这一派别的政客数量不断增加。在希拉克返回法国之后,与他乘坐总统专机一同前往北京的中国“老朋友”、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仍然在中国访问。拉法兰的助手奥查娜女士告诉记者,他已经被聘任为北京奥运会的法语总监,希望为中法两国的交往做些事情。 (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林卫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