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在合作中共赢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04:31 光明网-光明日报 |
15年前,中国和东盟开启了对话合作进程。15年来,双方在政治、经贸、安全、社会文化以及民间交往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的交流与合作,硕果累累。实践表明,对话与合作符合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共同利益,是时代潮流,众望所归。 结缘与推进: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山、水相连的地理纽带,源远流长的历史联系和相同的历史境遇,使东盟与中国有着无法割断的联系。新中国历代领导人都重视同东南亚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中国对东盟政策的基石。 邓小平曾指出:“东南亚国家是中国的近邻,同东南亚各国建立和发展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项重要目标。”为此,中国积极推动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并开始加强与东盟组织的关系,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新办法。这些政策的实行为中国与东盟关系揭开了新的篇章。 1997年12月,在共同对付亚洲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确定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并开始“10+1”对话机制。“9·11”事件后,中国进一步加强了与东盟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2002年11月,中国又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用以指导与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各周边国家的关系;同年,中国与东盟各国先后签署了承诺不使用武力解决纠纷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2003年又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这两项协议的签订使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有了新的政治保障,双方进一步升格为“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此外,中国和东盟双方在反恐、禁毒、防治禽流感、预防灾害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也在逐步深化。几代人的努力,使得中国和东盟形成了政治上相互尊重、经济上相互促进、安全上相互信任的良好态势。当前,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期,一整套开展经济合作的机制渐已成形。 自贸区建设:走在深化合作的道路上 在中国与东盟国家政治关系顺利发展的同时,双方在进出口贸易、投资、承包劳务等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推动双方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成为共同的需求。 经过中国领导人的建议和东盟各国的积极响应,2002年11月,在第六次“10+1”会议上,中国与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定在2010年(东盟新成员为2015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由此正式启动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进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有着丰富而新颖的内涵,不仅涵盖削减关税和消除贸易壁垒,还包括农业、信息通讯、人力资源开发、交通设施建设及湄公河开发等广泛领域的合作。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贸易总额将大幅提高,接近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水平。它的建立将使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0.3和1个百分点。 2002年正式启动自贸区建设当年,双方的进出口贸易额就突破500亿美元,2003年更达到78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在双方进出口贸易额迅速增长的形势下,温家宝总理于2003年提出“深化经贸关系,促进共同发展”,“在2005年前实现年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的目标”,指出中国将与东盟各国通力合作,加快“10+1”的谈判进程,尽早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扩大与东盟各国的合作领域。 2004年11月,在老挝万象召开的第八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期间,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与东盟10国经贸部长分别代表各自政府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就降税、解决争端等重大问题达成协议,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实质性全面启动的阶段。 合作与共赢: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前景 进入21世纪,中国与东盟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东盟举办了许多有中国参与的论坛等对话机制,中国在这些论坛中积极的表现,使中国同东盟各国不仅在贸易、投资、教育、文化等领域,还在政治、安全方面进行了很多的合作。 在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不断深入,规模迅速扩大、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的背景下,2003年,温家宝总理在第七次“10+1”领导人会议上倡议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得到各国领导人的普遍欢迎,并写入会后发表的主席声明。2004年,首届博览会在广西成功举办,吸引国内外参展商、采购商1.8万余人,累计商品交易额达10.84亿美元。经过两届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这一盛会已逐渐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会展品牌。 目前,中国—东盟双方投资领域已从加工、装配和生产等小型项目扩大到建筑、饭店、电气、矿业、运输和旅游等行业;投资形式从直接投资发展到技术投资、BOT等多种形式。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投资及承包工程等项目合作正呈现出一派活跃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