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科学家的责任心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04:43 光明网-光明日报 |
近期,咸潮先后3次入侵上海。由于应对有方,上海正常供水没有受到影响。这当中,华东师范大学的陈吉余院士也是有功之人:早在8月,陈院士了解到长江上游水情后,意识到长江的枯水期会导致上游淡水“不敌”东海海潮带来的咸水,进而咸潮入侵长江口,给上海的饮水安全带来隐患。于是,他给上海市市长写信,提醒市政府关注。 10月26日,当记者在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院见到陈院士时,85岁高龄的他告 诉记者:早上刚刚在市里开了一个会,明天将去崇明岛进行滩涂考察。“研究地学的人不到现场考察怎么能做好研究?只有到了现场,才能拿到第一手资料。”陈吉余院士是我国河口海岸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的开拓者和代表性人物之一,长期从事与水利交通等工程建设有关的地学研究工作。他开拓了以动力、沉积、地貌相结合为特色的河口海岸学科体系,在河口治理、海岸工程、围海工程、水利电力工程环境、都市给排水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陈院士提出“解决危及崇明县城深达55米的施翘河深潭护岸工程措施的建议”;九十年代初,陈院士提出“将浦东国际机场建于海堤之外、潮滩之上的建议”;今年8月,陈院士向上海市政府请缨,组织队伍前往长江上游和入海口进行水域、水质情况调查,为应对特罕灾情积极做准备。50多年过去,陈院士用科研成果服务社会的热情从没有被时光消蚀。 陈吉余院士说:六十多年的地学研究经验赋予自己较为敏锐的学术视角,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但是,对问题持之以恒力求解决的态度则出于一个科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正是凭着这样一份社会责任感,85岁的陈院士又投入到今年的“特枯之年”水情调查工作中。对于“特枯之年”将给上海城市供水安全形成的威胁,陈吉余院士忧心不已,所以,他将带领华东师大河口海岸研究院的人员进行全面勘察。 在与记者交谈中,恰逢前方勘察人员打来咨询电话,陈院士告诉记者:勘察队已经到达洞庭湖湖口了。这项勘察工作,不仅能拿到百年不遇的“特枯之年”的水情资料、对水情变化趋势有所了解,更能对我们的城市供水提供一个安全预警预案。 陈院士说:“以我这个年纪,国家、上海市还有学校对我都不会提什么要求了,但是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我还是要凭良心、凭责任感做事,能做多少算多少,不辜负光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