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永具魅力的领导学著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07:40 长沙晚报

  新华出版社近日出版了白话版《贞观政要》,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10卷40篇,8万余言。这部书以记言为主,言简意赅地记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以及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等。

  《贞观政要》不按时间顺序,而是从总结唐太宗治国施政经验,告诫皇帝的意图出发,将君臣问答、奏疏、方略等材料,按照为君之道、任贤纳谏、君臣鉴戒、教戒太子、道德伦理、正身修德、崇尚儒术、固本宽刑、征伐安边、善始慎终等一系列专题内容归类排列,使这部著作既有史实,又有很强的政论色彩,是一部独具特色,对人富有启发的历史著作。

  《贞观政要》写作于开元、天宝之际。当时正处于“开元盛世”,但社会危机已露端倪。为了保证唐王朝的长治久安,吴兢深感有必要总结唐太宗君臣相得益彰、励精图治的成功经验,为当时的帝王树立起施政的楷模。

  书中全面而详备地记述了封建政治问题。吴兢把君主作为封建政权的关键,他在开卷第一篇《君道》中,首先探讨了为君之道。他引用唐太宗的言论说明:要想当好君主,必先安定百姓;要想安定天下,必须先正自身。安定百姓,就要轻徭薄赋;正自身,则以清心寡欲和虚心纳谏为要。

  书中介绍了唐太宗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的事迹。唐太宗对用人有较深刻的认识,他一再强调“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对于人才,他提出了必须具有高尚品德,能够克己恭俭,正直廉洁等要求。为此,他不但采取了一系列选拔人才的措施,而且非常重视对官员的考核和赏罚。通过唐太宗的努力,一批人才集中于初唐政坛。正是君明臣贤,上下一心,才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正所谓:“大厦之构,非一木之枝;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

  吴兢还总结归纳了太宗朝的大政方针,其中做得成功的有偃武修文、崇尚儒学、加强礼治、执法宽弛、休养生息、安定民众、采取怀柔政策安抚周边少数民族等等。农业是安定民心、治理国家的根本。唐太宗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唐太宗在兵戈扰攘之后,把自己的简静无为,推广为对天下民众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很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贞观政要》以其具有治国安民的重大参考价值,而得到历代的珍视。后世帝王多将《贞观政要》视为政治教科书和资治手册,尤其是一些较有作为的皇帝,更将它视为座右铭。

  唐太宗李世民文治武功,独步千古,成为中国古代封建帝王的楷模。《贞观政要》深入探讨唐太宗与群臣共同打造繁华帝国的重要关键,既是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建立空前强大的天可汗帝国的历史记录,又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民的政治观点和成功的施政经验。直至今天,依然释放着耀眼的光辉,是一部永具魅力的领导学著作。

作者:湘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