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盛世寿星众最美夕阳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09:00 大河网-大河报

  

盛世寿星众最美夕阳红

  

盛世寿星众最美夕阳红

  

盛世寿星众最美夕阳红

  

盛世寿星众最美夕阳红
编者按〉〉〉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九九重阳,因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中国人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在第十七个老人节来临之际,本报各地市的记者,通过相关部门寻找到当地最年长的老寿星,发现和记录下这个特殊老人群体的真实生活、个人爱好。

  “家有一老,好有一宝”。老人的人生体验是全社会的财富,是家人欢聚的精神寄托。我们衷心祝贺所有老年人: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洛阳

  人物:马巧枝年龄:114岁

  寿高德馨文化传人

  □首席记者任双玲通讯员冯荣国

  29日一大早,记者再次来到宜阳县白杨镇高头村,探望114岁的老人马巧枝。老人刚起床,儿媳正在一旁给她梳头。在老人的卧室墙壁上挂着一块写有“寿高德馨”4个大字的铜字牌匾。

  今年114岁的马巧枝老人,如今还能诵唱百十首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被评为我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这些濒临绝迹的故事和歌谣内容丰富,健康向上,启迪性很强,内容多是奉劝世人家庭和睦、孝敬老人的,如《孝顺经》等,也有一些是根据流传于民间的故事改编的,如《皇王发兵》、《罗成算卦》等。

  梳完头,洗罢脸,儿子聂遂渠给马巧枝端上来一碗鸡蛋汤。老人每天早上都这样,鸡蛋汤喝完才吃饭。

  “明天是第17届老人节,我们专门来看看你,祝你节日快乐,健康长寿!”老人耳朵有点聋,听不清,聂遂渠在一旁不停地“翻译”着,老人笑着点头。

  鸡蛋汤喝完了,老人便坐在床上做起了伸双臂运动。儿子聂遂渠介绍说,前几年,老人早上都到外边活动,这两三年,腿脚行走不方便,于是每天就坐在床上运动了。

  说起老人的健康秘诀,聂遂渠说:“没啥秘诀。母亲平时饮食很注意,不挑食,每天都是粗茶淡饭。但这几年,母亲却很喜欢喝酸奶、纯奶等乳制品,还有娃哈哈。老人处世心平气和,为人善良,年轻时,家里虽然很穷,但总是尽可能帮助别人。”

  据老人回忆,她的一个叔叔当年活了104岁。她现在还有个妹妹,已经102岁了,住在伊川县明皋镇,这位妹妹现在生活还能自理。

  新乡

  人物:郭庆兰年龄:111岁

  性情温和爱吃饺子

  □记者刘新萍

  在新乡这座城市里,郭庆兰老太太可算是居住时间最长的市民了,从1895年(农历五月)出生那天起,她已在这里整整生活了111年。

  10月22日,记者来到新乡市西大街文昌小区,探访这位“超级老寿星”。上午9点半到她家楼下,正好碰到111岁的郭庆兰老人在83岁的儿子段宝兴搀扶下,迈着小脚颤巍巍地从二楼走下,来到大院门口,坐在轮椅上看街景。

  “俺妈对门口这条人来车往的马路上的热闹景致看不够。这几年干不了那么多家务活了,天气好,她总喜欢让人扶她下楼来坐坐,跟老街坊们打个招呼,聊两句家常。”段宝兴靠着轮椅坐着,一边双手不停地揉着老母亲的膝盖,一边跟记者聊着。

  据他讲,郭庆兰除了前两年有些轻微的类风湿关节炎外,身体各个器官没啥毛病。吃得香,睡得熟,平时起床穿衣、洗脸、梳头、吃饭等都自己料理。

  说起老人长寿的秘诀,段宝兴一摆手说:“俺妈可是啥补品也没吃过,整天就是粗茶淡饭,一点儿也不讲究。到现在还是大家吃啥她吃啥,从不让给她做小锅饭。老太太爱吃饺子,现在一顿最多还能吃十五六个饺子。”

  “要说俺妈的长寿秘诀,我看就是心胸豁达,性情温和。她,对亲友、邻居都很友善,跟谁几乎都没有红过脸。每年老太太过生日,全家五世同堂,大小39口都回来坐满三桌!”

  正说着,对门91岁的谭素芳老太太过来串门。看着谭素芳精神矍铄,记者忍不住夸她年轻,谭素芳一指郭老太:“我比她年轻20岁,身体可没有人家好,咱得向人家学,锻炼身体,也活个100多岁!”

  驻马店

  人物:张永恩年龄:108岁

  “顽童”寿星爱说笑话

  □首席记者李钊

  一提起遂平县槐树乡大营村小吴庄村民组的张永恩,驻马店市老龄委办公室主任张耀勤马上说:“张永恩今年108岁,是一位永远也长不大的老顽童。”

  28日中午12时许,记者来到张永恩老人的家。老人正在午休。下午1时许,老寿星睁开了眼,见记者胸前挂着相机,惊讶地说:“啥时来个照相的,照相便宜吗?”

  说着,老寿星便从床上坐起。戴帽子时,记者发现他的头发过半都是黑发。老寿星唠叨说:“一百多了,头发也不白完,真邪门了。”

  老寿星自己穿好衣服后,边登棉鞋边自言自语:“上了年纪没火力,上面盖盖子(帽子),下面穿靴子(棉鞋),还没到冬天哩!”

  老寿星拄着拐杖出门在门外的椅子上坐定后,招呼记者让给他照相。他从口袋里拿出一沓10元面额的人民币笑着说:“我有钱,照得好,有奖励。”

  说话间,其70岁的儿子张天西端来了半盆子温水给老寿星洗脚。张天西说:“老爹这几年爱洗脚,中午睡醒后总爱泡会儿脚。”

  张天西介绍:“老爹是个乐天派,爱笑,不管啥事儿从不往心上放,9个儿女他从没打骂过。老爹心眼儿好,逢集时常拄着拐杖到集市上给村里的娃子们买铅笔、作业本。”

  据老寿星的儿孙们介绍:老寿星日出起床,日落睡觉,除饭量大外,没有其他特别之处。现如今,每顿饭还是一大碗面条、一个馍、半盘菜。老寿星不爱吃肉,爱喝娃哈哈,每天都要喝几瓶,儿孙们常给他买。

  说话间,老寿星的3岁玄孙女小静文回家了,一进门便往老寿星的怀里钻,抬起小手就拈老寿星的白胡子。“别拈了,别拈了,只剩下几根儿了。”老寿星的一番话,说得在场的人都大笑起来。

  焦作

  人物:郭子兰年龄:105岁

  爱吃蜂蜜生活甜美

  □记者郭长秀通讯员秦林林

  10月28日下午,记者来到武陟县谢旗营镇蒯村,采访105岁老人郭子兰。郭子兰面色红润,耳不聋,眼不花,看起来挺精神。

  据65岁的二儿子董林功介绍,母亲虽然缠过足,但腿脚灵活,平时不拄拐杖,还经常到邻居家聊天。农忙时节,还能在家干些看管小孩、洗碗、扫地、擦桌等家务。老人一年四季和医生无缘,20余年没吃过药。更令人称奇的是,老人思维敏捷,记忆力良好,以前经历过的事和儿孙们的名字都能说得一清二楚,儿时学的歌也能从头唱到尾。

  谈到老人的长寿秘诀,董林功说:可能与母亲常年坚持食用蜂蜜有关。据了解,老人一生喜欢甜食,尤其喜欢吃蜂蜜,为了保证母亲能吃上蜂蜜,董林功养蜂已有30多年,他母亲每天喝白开水、吃荷包蛋都要加一两勺蜂蜜。

  老人吃饭很有规律,每次都是吃七八分饱,从不多吃或少吃。喜爱清淡的饭食,萝卜、青菜、豆制品和鸡蛋都是她喜欢的食品,很少吃肉类食品。

  “我老婆子能有今天,多亏了儿子和媳妇孝顺。”老人对记者说。老人的二儿媳牛素琴在旁补充道:“俺妈长寿,关键是心胸宽,我嫁到这儿40多年了,从没见她和谁吵过嘴、怄过气,凡事都看得开。”

  老人年轻时就有个美好的愿望:要是每天有蜜水喝,那该多幸福啊。早在30多年前,老人的愿望实现了。老人说:“我的生活像蜜一样甜。”

  平顶山

  人物:买锁年龄:106岁

  热爱劳动喜喝凉水

  □首席记者牛仲寒实习生王建党

  记者到达买锁家的时候,他正坐在凳子上掰玉米粒。据他的儿子买广亮介绍,小时候家里穷,十几岁父亲就出去给别人打工。父亲一生热爱劳动,不干点啥他着急。父亲不听家里人劝,经常拿个小锄下地干活,两年前他才偷偷把父亲的锄给卖了,但是父亲在家里还是闲不住。

  饮食习惯上,别的百岁老人虽说也喝凉水,但买锁是从小喝到老。

  “我年轻时熬皮胶,炕烟叶,总是一连几天不睡觉。热了困了就舀一瓢凉水喝,习惯了。”买锁老人的思路依然清晰,“年轻时穷,有啥吃啥。现在是爱吃白糖、芝麻叶和红薯叶,还爱吃肉和鸡蛋,一天要吃三顿肉,吃四五个鸡蛋,不爱吃别的青菜和面食。”

  买广亮说,父亲身体一直很好,从小到老没得过病。现在他还能就着一瓢凉水吃两个馍。有一次,记者采访时把放凉的开水递给他喝,他只喝了一口就放下,“这不是凉水”。

  “父亲一生心态好,不爱生气,有爱心,不爱占别人的便宜。”买广亮说,解放前,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但是只要有要饭的,他都打发。

  “不是我的东西我不要,别人的庄稼倒我的地里我给扶起来。我30多岁的时候,有一次在曹镇(今属平顶山市湛河区)卖胶,店里多给了我100多块钱,走了好远了我又给人家送回去了。后来,店主一直买我的胶。”买锁老人还说,儿孙们很孝顺,家里从来没有生过气。

  三门峡

  人物:李秀枝年龄:103岁

  生活简单邻里和睦

  □记者甲蕤通讯员胡发奎

  从卢氏县城出发,颠簸了几十公里山路,记者来到该县磨沟口乡上宏村白虎坡组百岁老人李秀枝的家。随行的卢氏县民政局郭山林副局长和周晓爱主任介绍,李秀枝老人是三门峡市220万人口中最长寿的老人。

  拉着记者的手坐下,老人扳着指头比划说,她今年已经103岁,饮食起居都能自理,身子骨还“硬”着哩。老人57岁的儿子皇甫留成介绍说,母亲生于1904年,生过9个孩子,但有8个先后夭折,如今在世的就他一根独苗。母亲60多岁时,他的父亲去世。

  老人一生生活在深山里,从没出过远门,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皇甫留成说,母亲一生性格开朗,为人豁达,思想达观,什么事都不往心里搁,年轻时和远亲近邻相处很好;其次是她一辈子吃粗茶淡饭,不吃肉,不沾酒,生活有规律;另外就是大山里没有一点污染,人活得心里清亮、舒坦,自然少生病。

  临别,记者祝老人健康、平安。老人拉着记者的手依依不舍地说:“现在生活多好,俺要快乐地活着。”

  商丘

  人物:张郭氏年龄:101岁

  性格好强不生闷气

  □记者陈海峰通讯员曹杰

  “这个帽子不好看,你去把我的那个头巾拿来,戴着那个照相好看。”10月29日上午,听说记者要给她照相,商丘市101岁的老太张郭氏,非要取下孙女张聪华为她准备的挺好看的绒线帽子,并“命令”张聪华找出她认为好看的头巾系上。

  张郭氏性格好强,现在仍在子孙面前保持着“老大”的地位,谁敢不听她的就要挨“批评”。家里的大人小孩也都让着她。

  现在负责照顾她的孙女张聪华告诉记者,作为农村妇女,张郭氏年轻时除了在吃穿上不和别人比较外,其他事都要和别人比,什么事都要比别人做得好,比别人强。另外张郭氏还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不喜欢别人帮忙,谁要是不经过她的允许帮她收拾房间,就会挨“批评”。

  “俺奶奶的脾气很大,不过她的身体却这么好,我就想,是不是她一生气就很快找人发泄出去了、不会生闷气的原因。”张聪华笑着说。

  张郭氏现在除了耳朵有点聋外,没其他的毛病。平常喜欢一个人在园子里晒晒太阳什么的。“现在俺奶奶也不怎么吃其他的饭菜,但是每天四五个鸡蛋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再喝点奶。不过她非常爱吃白糖,都是直接吃。一般情况下,她一周就能吃一斤白糖。”张聪华说。

  “妞,这个花该修剪一下了,赶紧出来给弄一下,这样不好看!”正说着,外面坐着晒太阳的“老大”张郭氏又指着花盆,向孙女张聪华发出了“命令”。信阳

  人物:陈玉芳年龄:101岁

  身体硬朗不知药味

  □首席记者何正权通讯员翁应峰文图

  罗山县高店乡陈堂村的陈玉芳老人,101岁了仍能洗衣、扫地。其家人说,老人从没吃过药、没进过医院。昨天,记者采访了这位老人。

  记者见到陈玉芳老人时,她正在洗衣服(见图③)。老人虽满头白发,但脸色红润,身板硬朗。老人孙媳妇刘敬凤说,奶奶生于1905年,今年重阳节这天,正好是她101岁生日。

  在家人记忆中,老人从未得过病,不知道药是什么味,更没进过医院。老人大孙子、58岁的张耀元说,奶奶长寿,主要是因为心胸开阔,遇事不生气,生活有规律。“每天早晨不到6点她就起床,晚上天一黑就睡了。饮食上,一日三餐都是粗茶淡饭,从不挑食。”张耀元说,奶奶没有别的爱好,就是爱劳动。

  陪记者同来的高店乡民政所所长王元梁给了老人200元钱,作为老人重阳节的礼物。

  安阳

  人物:郭风庭年龄:107岁

  热心助人好打麻将

  □首席记者张志立文图

  “这个不能打,能配对呢!”昨天上午9时,郭风庭老太太从帮她打牌的外孙女聂英手中将四条夺回来。“你不是眼不好使吗?看牌咋比我看得还清?”聂英的话让大家笑起来。

  107岁的郭风庭是安阳的老寿星。老人膝下有两男两女,长子聂孟休85岁,最小的女儿也70岁了。目前她的子孙加起来已经有48人。聂英说,老太太喜欢打麻将(见图②),高兴的时候喜欢哼戏。

  “老太太是个热心人,从1960年她搬到安阳市西大街52号大院住后,她就成了院子里的大忙人。哪一家的孩子没有人带了,就交给她。为了让职工和放学的孩子能早些吃上午饭,快到中午时,老太太还一家一家把煤火捅开烧上水,以便他们回来后及时做饭。”退休工人李改青至今记得,她生儿子的那天晚上,因一时找不到医生,是郭风庭老人帮她接生的。

  郭风庭的大女儿、75岁的聂爱青说,母亲心眼好,为人平和,乐观,爱干活。饮食上,从不吃什么补品,老人最喜欢吃肥肉,早上喝蜂蜜水,吃一个荷包鸡蛋,喝一杯奶,吃一个香蕉。中午喜欢吃粉皮炒鸡蛋、绿豆面丸子、鸡蛋饼或卤面等。晚上喜欢喝小米稀饭、玉米面汤等。

  “一辈子没有领过工资,现在我有工资了,政府每月给百岁老人补助100元钱。”郭风庭老人说。

  周口

  人物:侯立梅年龄:107岁

  不喜荤食爱吃零食

  □记者于扬通讯员巴明星文图

  周口市郸城县城关镇马庄村的侯立梅已107岁了,她眼不花,耳不聋,至今还能穿针引线(见图①)。

  10月28日,记者在郸城县城关镇马庄村村头碰到了侯立梅老太太,她正和村民拉家常。在老人的家中,记者见到了2004年省老龄委为侯立梅老人颁发的寿星证,上面注明其出生日期是1899年6月。

  侯立梅老太太家境贫寒,她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至今尚活在世上的只有她一人了。据老人家回忆,她的父亲虽然活了不到70岁,但母亲到100岁才去世。

  侯立梅老人说,她一生不吃荤,爱吃素食,不吸烟,不饮酒,平时爱吃一些甜食和零食。她一生中没吃过药,没打过针。

  侯立梅老人的儿媳妇、74岁的冯大妈说,有时候自己听不到的声音,婆婆却能听得到。前不久,有邻居到她家敲门借东西,自己没听见,婆婆却告诉她外面有人敲门,出来一看,果真有人站在门外。

  漯河

  人物:石俊荣年龄:110岁

  剪纸绝活陪伴一生

  □首席记者刘广超

  漯河市年龄最大的老人--舞阳县辛安镇沟李村110岁的石俊荣老太太拿剪刀时虽然手有点抖,但剪起纸来依旧是把好手。

  10月28日,在石俊荣老太太的家里,老人对记者说:“我能活这么大,儿子和儿媳的孝顺是主要功劳。”据了解,儿子孝敬老人,婆媳和睦,石俊荣一家人在村里已经成为村民们竞相学习的榜样。

  在老人居住的小屋墙上,张贴着她的剪纸作品,虫、花、禽、兽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老人告诉记者,她十一二岁就跟着娘家嫂子学剪纸。在她手里,一把剪刀能剪出千姿百态的花、鸟、虫、鱼等图案。每年进入腊月,邻居总是拿着彩纸请她剪花。

  由于年龄太大,老人手拿剪刀时有点抖,但剪起纸来依旧是把好手。老人爱听、爱看古装戏,不管什么戏,听两遍就能记住一些戏词。

  老人性格开朗,淳朴善良,不管遇到什么事,老人从来不生气不发愁。老人最讲清洁,尤其是她睡的那张床格外讲究,每天起床将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石俊荣老太太的儿子谷树森告诉记者,老人平时每顿饭都吃七八成饱,并且从不挑食。

  老人现在是五世同堂,她的子孙后代一共有55口人。

  开封

  人物:党贞妮年龄:107岁

  勤劳持家心直口快

  □记者周斌实习生尚杰

  107岁的党贞妮是开封市区年龄最大的“寿星”。10月28日,在其儿子袁友生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位于开封西郊的一个家属院内,见识了这位“寿星”的风采。

  袁友生说,母亲1899年出生,老人除了耳背、说话不清楚外,身体的其他各项机能都正常。

  甜食和肉一直是老人爱吃的食物,糖、山楂糕、桃酥、香蕉和红烧肉都是她百吃不厌的食物。以前,老人早上吃2个鸡蛋糕,一个桃酥;中午吃半个馒头,一碗面条;晚上半斤奶,两个桃酥。喝水要加点糖,每隔几天都要喝点肉汤,几乎每天都要吃香蕉。由于牙床萎缩,戴不上假牙,目前老人的食物主要以流食为主,果汁成为她每天的必需品。

  50多年前,党贞妮的丈夫就去世了,此后她一直寡居。她虽然没有上过一天学,却懂得有文化才有出息的道理,供养6个儿女读书。

  袁友生是一名工程师,在他的眼中,母亲是个心直口快和勤劳的人。“她喜欢跟别人说笑,心里面藏不住事情,有啥都要说出来。”老人还练就了一手好针线活,年轻的时候街坊邻居谁家嫁姑娘、娶媳妇,针线活肯定少不了她。92岁的时候,她还纳鞋底子给孙子做棉鞋,100岁的时候还为自己做了两双鞋。

  老人生有六个孩子,目前有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健在。其中年龄最大的是二女儿袁选英,今年79岁,69岁的袁友生是最小的一个。如今,老人已是五世同堂。

  南阳

  人物:吕振坤年龄:108岁

  儿媳孝顺生活温馨

  □首席记者郭启朝通讯员熊运彬文图10月28日下午,记者在南阳市卧龙区武侯路张倩的家里见到了108岁的吕振坤老人。儿媳张倩已经陪伴她度过了近50个年头。

  生于1898年的吕振坤老人老家在卧龙区青华镇华寨村,1938年,丈夫因病去世,丢下了她和两个儿子。后来,大儿子参军到了兰州并结婚生子,二儿子分配到南阳教书。1958年,刚刚参加工作的张倩和吕老太太的二儿子喜结良缘。

  1998年,退休后的张倩把全部的时间用于陪伴婆婆。婆婆在她的精心照料下红光满面,体重150多斤(见图④)。张倩告诉记者:“和婆婆生活这么多年,我们从来没有红过脸,吵过架,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生活上相依为命的默契。”她说,婆婆心胸开阔,任劳任怨,能忍能让,从不斤斤计较。在饮食上定时定量,按时起居,很有规律。

  鹤壁

  人物:常树珍年龄:105岁

  性格开朗喜欢热闹

  □记者谷武民通讯员石艳艳

  “我大儿子就要从台湾回来了。重阳节我3个儿子都要回家,太高兴了。”昨日,在常树珍老人家中,105岁的常树珍老人激动地对记者说。

  老人家住鹤壁市鹤山区中山街道办事处中山东巷,生于1901年,有3个儿子。大儿子今年70多岁,二儿子在成都,小儿子原在鹤壁工作,退休后定居郑州。目前她和30多岁的孙女刘云住在一起。

  常老太太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7点吃早饭,上午和下午在保姆的搀扶下到院子里走走,午饭后休息一个半小时,晚上8点左右睡觉。睡觉前洗手洗脚,两天洗一次头,天暖和时两天洗一次澡,天冷时四五天洗一次。

  饮食上,老人没有特别要求,早餐是大米粥或小米粥,午饭她喜欢吃米饭和西红柿炒鸡蛋,晚饭和早饭相同。睡觉前从不吃任何东西。

  “老人一辈子性格开朗,喜欢热闹。”老人的孙女说,老人总说心情愉快比什么都好,不把事情藏在心里,否则容易生病。

  老人时常想念在外地的儿子,尤其是远在台湾的大儿子,平时,大儿子只能通过电话问候老人。老人的孙女刘云说,最让老太太开心的是她百岁生日时的团聚。当时是在成都过的,那天,老人的子孙们从各地赶来,有100多人。刘云说,那是人数最多的一次团聚,老太太高兴极了。

  许昌

  人物:徐大妮年龄:103岁

  爱哼民谣想唱就唱

  □记者杜文育

  “油馍边,菜馍心,羊肉包子蘸蒜汁,咬了一口香喷喷。”

  10月28日下午,许昌市魏都区罗庄村一家院落里,传出了一位老奶奶唱的“小曲”。唱小曲的老奶奶叫徐大妮,出生于1903年农历二月十二,今年103岁。

  “俺妈最爱唱小曲了。”老奶奶的大女儿王秀枝对记者说,“她是想唱就唱,不论啥时候,夜里睡不着时,躺在被窝里也唱。”

  王秀枝介绍,妈妈是个苦出身,一直生活在许昌市区的西大街,从小没有上过学,妈妈唱的小曲都是她小时候从私塾学堂里“旁听”学来的。王秀枝说,罗庄村是她的老家,出于方便,家人把老母亲接到了这里居住。她说,老人的眼睛看不清了,听力还可以,吃饭自己吃,在搀扶下能够走路。

  谈起老人长寿的秘诀,王秀枝说,妈妈从小不吃肉,啥肉都不吃。另外,妈妈心地善良,不占便宜。

  濮阳

  人物:郭娟年龄:110岁

  生活平淡心静如水

  □记者陈伟

  10月27日,在濮阳县徐镇镇马吉村,110岁的郭娟老人看到记者来访,一直用微笑和我们“交流”。

  “老人眼睛特别好使,还能穿针引线呢!”众邻居说,老人一生仅生育一个女儿,三十多年前,老伴去世后便一直独居,老人的女儿也已七十多岁。

  老人与侄孙一家生活在一起。老人的侄孙媳妇马伟华说,老人睡眠时间较长,一般晚上六七点休息,早晨则八九点起床,由于身体较好,老人每天的起居、洗漱都是自己完成。老人的视力、腿脚都较好,除每天坐在门前或家里晒太阳外,老人最大的爱好是唱年轻时代的民间小曲。

  109岁时,老人出现一点听觉障碍,但声音大仍听得清楚。去年,县老龄部门为老人办理了百岁生活补助,每月可领取100元钱。老人半个世纪也未进过一次县城,平淡的农村生活使老人性情温和、心静如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