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被“搞绿”,谁该反思?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09:00 上海青年报 |
□徐林林 10月27日,因拍摄电影《无极》破坏环境,备受争议的导演陈凯歌获得“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提名。(10月28日《新京报》)消息见报,掀起轩然大波。次日,不少主流媒体争相刊发措词尖锐的评论,说组委会把在网民中“呼声”很高的陈凯歌列为候选人,“是对这一评选活动的恶搞”,“被羞辱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云云。有论者甚至还 因此对国民素质提出种种质疑。对于此类言论,笔者不敢苟同。其实,众多网民提名陈凯歌,可谓“醉翁之意不酒”,而在对陈凯歌此类名人破坏环境和环保监管机制缺失的调侃与嘲弄。谁知,组委会误读了网民的情绪与意向,居然将陈凯歌正式列入了候选名单。 《无极》剧组严重破坏云南香格里拉县天池的自然环境,是谁最先发现并公之于众的呢?不是当地人大环保委或政府环保监察部门,而是省外媒体记者。此前,国家环保总局对剧组的所作所为同样一无所知。也就是说,实施已久的环境保护法也好,环保监管机制也罢,都对这件破坏环境的重大事件没有任何约束。而媒体的一篇文章、几张图片却起了大作用。之后,因陈凯歌受到公众的广泛质疑和批评,《无极》剧组才被罚款数万元,有关在旅游景区拍片的管理办法也总算出台。从这个意义上说,陈凯歌获“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提名,被“恶搞”的应该是各级环保监察部门。 公众之所以来了个“反面文章正面做”,无非是宣泄对当下生存环境屡遭破坏、环保机制形同虚设的担忧与不满,根本不存在某些时评家所说的“扰乱投票者的价值判断标准,违背活动主旨”的故意。应该说,陈凯歌被网友投票选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其反讽意味一看便知。所以,陈凯歌获绿色年度人物提名显然不能像某些人所讲的那样竟然要与国民素质低下挂钩。 其实,陈凯歌这一破坏环境的负面人物在网友的热捧下票数之多居然能让他登上绿色年度人物提名榜,这样的反讽所起的警示作用不可低估。不然的话,评选活动很可能在一片不痛不痒的赞美声中“隆重”收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