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快评:"半工半读"的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09:54 东方网

  上海某职业技术学校物流专业于9月推出了上海首例中职“半工半读”教学模式,然而仅过了一个多月,2/3的一年级实习学生退岗,“半工半读”的尝试遭遇尴尬。原因何在?

  以笔者之拙见,原因有三:

  首先,学校方面急于求成,未能给予学生充分就职培训与心理辅导。

  学校采用“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学生9月开学,当月即走上实习岗位,可想而知,在短短几周甚至几天之内,学校不仅无法进行系统有效的就职培训,对于学生的心理辅导则更无从谈起。“半工半读”教育对于16岁这个年龄,侧重应为“读”,重点在基础教育的前提下给予学生一定的工作时间,以实践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然而该校在开学之初,即将学生下放于第一线。就国内先阶段的情况来看,“于实践而学”这个大学生都极难完成的课题,让一个十六七岁,心理上仍未脱离哺乳期的孩子去完成,显然是过于苛刻的。

  其次,家长方面过于溺爱,教育孩子就像对待瓷娃娃,摸不得摔不得。

  一旦孩子遭遇挫折,就“宝宝囡囡”,立马将孩子裹于翅膀之下,遂言“再苦,不能苦孩子”,殊不知一只永远呆在父母翅膀下的小鸟最终会丧失其腾飞的羽翼。所谓苦,莫不为一种收获,且先苦方能后甜。未斟茶叶之涩则不知其甘,孩子的天空终需他们自己去翱翔,家长过度的呵护对于子嗣的成长毫无陴益。

  再者,实习单位简单地套用针对成人的工作制度来要求学生。

  由于国家职能部门有关“半工半读”的配套政策尚未出台,缺乏具有公信力的规定与制度,实习单位无规可循、无例可鉴且无人约束。故其片面地套用成年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并在工作时间与工作强度上仍遵循利益最大化为标准,使孩子过早承受成年人的工作压力,导致精疲力竭,心里失衡,退岗也就再所难免。

  “半工半读”在欧美国家施行已久,主要是在校生以一些兼职的方式赚取一定的报酬,用来减轻学习过程中所承担的经济压力。国内的“半工半读”尚且处在一个初步探索时期,体制的完善仍需时日。期盼政府、学校、家长以及企业各方能够同心协力,早日为孩子们创立一套健全的实习制度,使他们踏好职业生涯中重要的第一步!


作者:管若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