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李济在北京路旧址上开设中医药店
北京路上的太平馆已有百年历史
关键词·老字号重生
文/羊城晚报记者 刘云 甘韵仪 图/羊城晚报记者 汤铭明
在传承广州文化之心的探索中,老字号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位于北京路文化核心区里的老字号的价值和地位,可以说,其发展史就是一部广州商业的文明史。
也许,对于老字号,街坊们是又爱又恨。在有的人眼中,老字号是一个辉煌的称谓,它记录了几代人的努力与成果,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与历史。但又有人认为,正因了这个“老”字,老店呈现出“出品老化、体制僵化、理念陈化”等诸多问题。然而,无论是老一辈广州人还是年轻一代广州人,都会认同地说:一个传统的老字号玩完了,一段历史悠久的传统记忆也就消失于无形了!
当有一天老字号真正忘掉了自己的自然年龄,有了更年轻的商业年龄,赢得了更多的青年忠诚顾客,老字号在现代品牌的道路上便有了新的生命。
老字号是一种历史文化
利口福、宝生园、王老吉、生茂泰、皇上皇、锦泉眼镜、风行牛奶、沧洲腊味、仁信甜品、太平馆……目前在北京路文化核心区内共集聚有30多家老字号企业,老字号于核心区的商业文化影响已初具规模。
从目前该街已聚集的老字号所涉及行业中可以看出,大多数与广州街坊生活息息相关,食品和餐饮业比重较大,占七成以上。有意思的是,有专家曾发现商务部于2006年首批认定的老字号名单中,近四成老字号集中在历史文化名城,这说明老字号与一座城市的经济、文化和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品牌专家王成荣对记者说,不可否认,保护老字号、推动其发展很不容易,比如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对接有难度,缺乏具体量性标准和严格规范,创新不足,传播手段落后,等等;但在传承文化方面,他们仍有自己不可取代的作用。比如诚信文化。“你看这些老字号中,食品和药品占了很大比重,民以食为天,人们对食品和药品的安全、可靠度是十分关注的,杭州胡庆余堂有‘戒欺’匾,陈李济世代坚持‘工艺虽繁必不减其工,品味虽多必不减其物’的制药宗旨,都显示出严格的自律准则。老字号深深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深受仁德精神和诚信精神的影响,在经营中形成良好的诚实守信的传统,这是老字号赖以生存的文化精髓。注重诚信、关注民生的文化理念,不正是我们眼下迫切需要的吗?”
王成荣认为,老字号虽然大多身处餐饮、商业、服务等入门较低的行业,却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其拥有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源于技术、工艺方面的特色积累传承下来,也是一种历史文化,既是广州非物质文化的遗产,也可以成为广州城市名片的某种代表。
百年老店遭遇租金压力
“保护老字号,肯定不是一成不变就好,但要看如何变化,如何保留文化精华。”广州老字号协会会长欧阳强在接受采访时说,对“广州老字号一条街”保护的概念很早就提出了,但事实上没有形成统一的、有可操作性的方法。
记者了解到,广州目前有“中华老字号”企业35家,“广州老字号”企业89家,共111家企业,其中大部分老店位于北京路、上下九、中山四路等历史悠久的老街区。1月20日,“羊城论坛”聚焦本土老字号发展,会上,不少老字号企业代表大吐苦水,直问既然提出在老街区内保护老字号,为何又让老字号承受节节上涨的租金?
建于清光绪年间(1885年)的太平馆是最具代表性的百年老字号。20世纪20年代,周恩来与邓颖超结婚茶会就是在那里举行,到目前为止,餐牌上仍然有“总理套餐”和“总理夫人套餐”。但是太平馆西餐厅的经理何先生告诉记者:“上个月我们刚刚接到通知,从1月起租金要涨524%,实在顶不住这种涨法。”
原来,2005年起太平馆的房租为每月1万多元,按照与业主所签订的协议,租金每两年递增10%,目前每月为2.7万元,但涨价524%后将飙升至每月14.4万元。遭遇同样涨租困境的还有李占记等老店代表,租金涨幅达三倍以上。他们透露,已向省、市有关部门提交报告,希望政府予以调解。
记者依据太平馆、李占记提出的问题,向越秀区经贸局求证时,得到老字号涨租近五倍属实的信息。但该局负责人面露难色,说出隐情:“出于对百年老字号的扶持,这些老店的租金水平原本就低于其他商铺,现在涨租是按照市场水平进行调整。这些店面的经营场所属于政府代管范围,公房租金有法律规范,必须按照法规来做。同样,对老字号降租必须要有法律依据。”对于老字号们提出的困难,该负责人表示,更希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从连片打造、政策倾斜等方面在顶层设计上给予老字号支持。与此同时,在降低租金目前难以解决的情况下,越秀区经贸局会从其他方面帮助老字号。
面对广州部分老字号的生存困境,广东省老字号协会秘书长范依萍表示,作为老字号经营者,企业多途径发展是应该的,但老字号应保留传统。政府对老字号品牌的管理是对的,但应该给老字号更大的发展空间,多提供政策扶持。企业方面,则首先要做好这个老字号品牌,保留其传统特色。
成功范例 破题心得
岭南新天地
老字号调味文化馆 傲立佛山中心旺地
文/羊城晚报记者 甘韵仪 刘云
在佛山市禅城区岭南天地祖庙大街上,有一座投入百万元打造的老字号调味文化馆,它的主人就是海天味业。
青砖、雕栏……文化馆设计颇具古典气质,内设打酱油主题雕塑区、酱油史记、海天产品墙、蚝油史记、酱醋史记、古今酱油对比区、手信专区等七大主题区域,一站进来,就可以了解酱油、蚝油、酱醋等产品神奇的酿造工艺和过程。在这里,还可以初步了解到中国调味文化的发展过程,得悉古今调料的酿造历史,感悟更多有中国味的历史故事。
海天味业品牌部郭峰向记者介绍,于2012年开业的文化馆采取“前店销售、后店展览”的方式,真正实现展销合一,也是企业在新时代传承与开拓的一种创新。“我们想把中国调味文化馆作为一个示范点,既在这里直销直供海天的各种产品,也提供很多特别订制的,或手工制作、限量版的精品酱油”。
为什么文化馆要选址岭南天地祖庙大街?“我们希望能把文化馆的古典底蕴和历史味道,与祖庙大街的文化气息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从而增加影响力。”郭峰如是解释。
岭南天地位于佛山市禅城区的核心位置——祖庙片区,毗邻全国有名的国家级文保单位东华里,该地改造始于2008年,以“修旧如旧”的方式进行修葺、利用,同时运用现代手法,把整个片区改造成集文化、旅游、居住、商业为一体的特色街区,每天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
郭峰说,在岭南天地古典楼阁建筑中的调味文化馆,全景式地展现了集古典与时尚于一体的调味文化,也成为传播企业文化的一个窗口。调味文化馆对外免费开放。文化馆门前有一个爷孙打酱油的雕塑,记者看到,不少佛山市民和外地游客都会在旁边拍照和讨论。而长者们则会向年轻一辈分享他们当年的故事,感慨饮食的变迁,见证社会的发展。
“一些国外游客,尤其对充满中国文化味的调味馆感兴趣,经常在馆内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向海天工作人员细细讨教中国的调味文化。”郭峰说,“将老字号的商业价值融入到文化价值中,这种带着文化味和体验乐趣的销售,效果很好。算不算是老字号新时代创新发展的一个成功案例呢?”
微言要义
妙奇香如今安在哉?
□罗韬
一个城市的文化记忆,是多层次的:名人名迹,标记一个城市的高度;名吃名产,标记一个城市的温度。而老字号,则往往既有名人高踪,又具有世俗温度。所以,老字号在一个城市的文化地位是独特的。
当一个当代人,来到一间百年旅馆,住在一间历史名人下榻过的房间,这一夜的梦,是可以穿越的。当一个老人,来到一间百年老茶楼,坐在少年时与爷爷坐过的位置,吃着传统的点心,这一口的味道,更是超越味蕾的。这就是一个城市老字号的魅力所在,更是一个城市的文化魅力所在。
但可惜的是中国人对于老字号的传承呵护,远远不及法国德国,更不及东邻日本。日本过千年的老字号都有多家,一两百年的老字号就更是星罗棋布。反观我们这个号称从没有中断过历史的文明体,老字号就相对稀少,而呵护之心也很不够,比如中山三路的妙奇香饭店,鲁迅、毛泽东、柳亚子都曾光顾过,毛泽东对它更有“饮茶粤海未能忘”的美好记忆,如今安在哉?如今安在哉? 编辑:何平
1
我与北京路
我与北京路有段古2
优雅太平馆活在回忆中
文/羊城晚报记者 甘韵仪
图/羊城晚报记者 汤铭明
一盅两件,一位“老广州”的闲暇在周六的清晨慢慢展开。广州大厦中餐厅窗边位置,刘瑞贞(见题图)手握《广州城市记忆地图》,看得很专注,一个小时过去了,她仍舍不得放下,冬日的暖阳正好落在地图上,仿佛间,旧时的记忆跳跃眼前。
刘瑞贞,76岁,一名退休教师,地道广州人,1938年出生。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刘瑞贞跟随八年前避难至贵阳的父母重返广州,“那时落户就在昌兴街,广州城的旧中轴线北京路就在附近”。
看着《广州城市记忆地图》,刘瑞贞感慨万千:“昌兴街在这里,就是我现在住的地方。这条街因在广州创办大新公司(现在新大新百货前身)的澳大利亚华侨蔡兴、蔡昌兄弟而得名。当时是洋服一条街,我父亲是洋服铺头的老板,也是裁缝。”
“那时的北京路片区,是广州城中最旺的地方,有茶楼、儿童公园、书店、文具店、电影院、剧院等。新华书店旁边有一间电影院,我在那里第一次看《一千零一夜》。现在南越王宫署遗址博物馆原来是旧时的儿童公园,父亲偶尔也会在早茶过后带我去玩上一阵子。而广大路有个泡水馆,家里没有火炉的人家,就去那里冲开水和洗澡。”
几乎每发现一个熟悉的地方,刘姨都面露惊喜,手抚地图,目光每落一处都有回忆,都有一个故事。
“我们一说去锯扒,就知道是去太平馆吃西餐。”刘瑞贞见证了太平馆的变化。1945年到解放初期,太平馆设在现址的二楼,前座中餐厅,后座西餐厅,靠窗的位置可以看到儿童公园。临街的一楼有电梯直上,太平馆现址旁边的服装店,正是当年电梯的位置。楼下是当时很出名的美利权冰室,“那里有全广州最靓的雪糕,口感滑,无冰粒,甜适中,不觉腻。”
前座老广饮早茶热闹非凡,后座西餐厅则非常安静。“当时吃西餐是有档次的行为,大家说话都细细声,动作也非常优雅,偶尔还会看到一些外国人。”刘瑞贞还清楚记得,当时太平馆的餐具比较厚重,印有“太平馆”字样,纯白色的瓷器边缘还有一条红边,这种讲究在当时成为一种谈资。
刘瑞贞大学毕业后,在萝岗一所学校担任语文教师,上世纪六十年代,萝岗到市中心的交通不便利,十年间,她几乎没有再去过太平馆,昔日的味道也只能从记忆中追寻。退休后,刘姨再次回到昌兴街,“我又见证了太平馆由生意惨淡到人流兴旺的过程。”
“这些年,太平馆一直在创新,以前没有甜点和海鲜,现在品种更多样化。”刘瑞贞希望太平馆能传承传统味道,并有更多创新元素,未来走得更远。
心有共鸣 我来发声
@叶家祺(美国旧金山):看了羊城晚报多期“追心”报道,在海外漂泊20多年的我,感慨良多,情牵梦绕。广州,我亲爱的故乡!
锦绣羊城,虽无古老帝都居高临下的官宦气派;亦无十里洋场与生俱来的自恃傲慢,然而广州总是给人舒心惬意、悠然自得的感觉。我与这座城市的结缘首先是因为母亲把我诞生在广州沙河医院,所以户籍的出生地永远填写的是广州;也许是自幼喝的奶水多少都有沙河粉味道的缘故,我至今最喜欢的菜式之一还是干炒牛河。
北京路财厅前的旧儿童公园和太平西餐馆是我小时候父母最喜欢带我们兄弟俩去的地方之一。那里的西餐,比大公餐厅和沙面那间葡国西餐更好吃,我至今仍怀念那新鲜出炉的牛油餐包特有的阵阵奶香。中午吃完西餐,我和弟弟家鸿就在儿童公园玩上整个下午,当年里面还有番狗仔、孔雀和鹩哥等小动物,好几次都碰到孔雀开屏!可惜,现在旧儿童公园已经拆了。
匆匆几十年就这样如白驹过隙一晃而过,耳边还仿佛响起张悦楷的说书声;黄俊英和杨达讲的相声;红线女和罗品超的粤曲声,还有大街小巷卡带录音机播放小凤姐《顺流逆流》的歌声,这种种的声音,逐渐和谐,使人产生共鸣,这就是深深植根于广州人生命旋律之中的粤语文化!编辑:何平
(原标题:广州百年老店遭遇租金压力 老字号需重生展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