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氢弹之父中国氢弹之父中国氢弹之父

  中新网3月31日电 由凤凰卫视和凤凰网发起,联合海内外十余家知名华文媒体和机构共同主办的“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在2015年春天再次扬帆起航,推举及表彰2014-2015年度在不同领域成就卓著、对世界具影响力并受全世界关注的华人典范,颁受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以及“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中国氢弹之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因在核物理领域的巨大成就,近日获得由凤凰卫视联合海内外十余家知名华文媒体和机构评选的“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隐姓埋名数十年的“两弹元勋”

  于敏,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他是中国自主培养的杰出核物理学家,也是中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用毕生心血倾注于祖国氢弹事业中。

  他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从理论到技术,氢弹都要比原子弹复杂,为了加快氢弹的突破,1961年1月,于敏被国家选派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34岁年轻有为的他,带领原子核理论研究小组,经过多年潜心研究终于实现了氢弹原理的重大突破。朱光亚院士评价称在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过程中,“于敏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一作用被一同参与研究的同事们评价为氢弹“首功”。

  于敏一生获奖无数,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防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十几项重大奖项。而他又为了中国核武器研究而“隐身”长达三十年,不计个人利益,一头扎进偏远沙漠深山试验场,几近“常年失踪”,直到1988年他的名字才得以解禁。

  “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面对这样庞大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自慰了”。

  1999年9月18日,在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他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5年1月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敏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主席习近平为他颁奖。

  创造世界纪录的“国产一号土专家”

  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国产”科学家于敏几乎是惟一一个未曾留过学的人,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他站到世界科技的巅峰。

  于敏出生于1926年8月,父亲是天津的一位小职员,青少年时代他在抗日战争沦陷区度过,童年亡国奴的屈辱生活给他留下惨痛记忆。在天津耀华中学念高中时,他便以门门功课第一的成绩闻名全校。1944年于敏考进北京大学工学院机电系,后又出于对理论研究的热爱转到理学院物理系。他在理论物理方面的天赋很快展现出来,并以惊人的记忆力和领悟力赢得教授们的欣赏。1951年于敏以优异成绩毕业,不久他被慧眼识才的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5岁的于敏开始了他的科研生涯。

  然而此时的中国国际形势严峻,国防力量薄弱,为了在核领域实现突破,于敏从一张白纸开始,他拼命学习,拼命地汲取国外信息,在遭受重重封锁的情况下,只有依靠自我勤奋,举一反三进行理论探索。他领导工作组人手一把计算尺,废寝忘食地计算,完成一篇又一篇论文,攻克一个又一个未知领域。彭桓武说:“于敏的工作完全是靠自己,没有老师,因为国内当时没有人熟悉原子核理论,他是开创性的。”钱三强称:“于敏的工作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1955年,日本物理学家朝永振一郎率团访华,对于敏的才华产生深刻印象,称于他是中国“国产一号土专家”。1962年诺贝尔奖得主、核物理学家玻尔访华,同于敏晤面,称赞他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并邀请他去丹麦工作,但当时已转向氢弹理论研究的于敏,婉言谢绝了邀请。

  1967年6月17日,在耗时两年八个月时间、进行五次核试验之后,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从原子弹爆炸成功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七年三个月,前苏联用了六年三个月,英国用了四年七个月,法国用了八年六个月,而中国人只用了两年八个月的时间,其间隔之短,实现速度之快,为世界之最,“国产土专家”于敏及众多科学家共同创造了研制氢弹的世界纪录。

  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爱国主义者

  核领域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但背后的工作条件之艰苦却难以想象。于敏经常深入到计算机机房,平日里大部分时间都是埋头于堆积如山的计算机打印的纸带中,聚精会神地仔细分析计算结果,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常常顾不上吃饭。大家帮他把饭打来,他就一边吃饭、一边思考问题。

  在研制氢弹的过程中,于敏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1969年初,因奔波于北京和大西南之间,由于沉重的精神压力和过度劳累,他的胃病日益加重。当年正值中国准备首次地下核试验和大型空爆热试验,于敏参加了这两次试验,在工作现场他累到几至休克。但他顾不上身体未完全康复,又奔赴祖国西北,由于连年处在极度疲劳之中,1973年他在返回北京的列车上身体极度不适,开始便血,被送进医院检查,在急诊室于敏又一次休克在病床上。

  周光召称他为“毕生奉献、学界楷模”。他不辞辛劳、不计个人名利,为了国防科研事业奉献一生,最大动力便是他的一颗拳拳爱国之心。他常说“童年亡国奴的屈辱生活给我留下惨痛的记忆,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负,核武器是一种保障手段,这种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动力。”于敏平时喜欢读古诗词,对诸葛亮和岳飞倍加推崇。他欣赏诸葛亮“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尊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气节。正是这样的信念和情操,使得他甘心倾注毕生精力和心血奉献于国防科研事业,成为“中国氢弹之父”。

  但对于这样的称呼,他又极力反对,他常常对身边工作的人说:“核武器是成千上万人的事业,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你少不了我,我缺不了你,必须精诚团结,密切合作。”

  “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2014-2015”颁奖礼将于4月3日晚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华美登场。凤凰卫视及凤凰网会通过卫星和网络向全球播出。届时,联合主办媒体和机构北京青年报、中国新闻社、新加坡联合早报、明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凤凰卫视及凤凰新媒体、星洲日报、旺旺中时媒体集团、香港文汇报、世界日报(北美)、亚洲周刊、侨报、欧洲时报、清华大学的代表将齐聚现场,向获奖人提问。

  (原标题:"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力挺楼价上涨不是好市长

当下我国不少地方提出“救楼市,就是就经济”。这个发展思路没错,因为房地产业堪称支柱产业之一,楼市兴,必然会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但须厘清,救楼市不等于挺楼价。楼价是由成本加利润构成的,岂能“空涨”?

读懂“死不起、葬不起”

殡葬费用高,不仅有数据支撑,更有民众观感。如果墓地变成了“法拉利”,有几人葬得?开法拉利的毕竟只是特例,用少数特例反击大众的普遍感受,有失公允。对于民众的合理诉求,职能部门有责任回应,更有责任满足。同时,还应该革除殡葬暴利,斩断其中的灰色利益链。

“阿富汗少女”与丝路经济带潜在政治风险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阿富汗少女》拍摄30年后的2014年,古拉却因为假造户籍身份再度登上多国媒体头版,因为巴基斯坦国家数据注册局终于有人注意到这张世人熟悉的面孔已经换了个名字沙巴特·比比。

频换校长,如何建设一流大学

哈佛大学建校以来,平均每位校长的任期约14年,查尔斯·威廉·艾略特担任校长一职时间最长:40年。耶鲁大学校长的平均任期也达14年,最长任期29年;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平均任期也达14年,最长任期达31年。

  • 花总:缅北前线探访果敢同盟军(图)
  • 中美高官密谈为何让日本忐忑不安
  • 冷兵器时代兵种是否比武器更重要?
  • 王蒙:孔子希望建成斯文之国
  • 杜海涛沈梦辰恋爱证据曝光曾海边度假
  • 老公嫌我胖丢脸隐婚出轨多年
  • 荷兰专为老年痴呆病人设计的村子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