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死不起、葬不起”的公共表达

2015年03月31日10:59  新闻专栏  作者:王石川  
2014年北京地区居民的殡葬消费平均达到42837元 2014年北京地区居民的殡葬消费平均达到42837元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王石川

  “你去一个地方可以走着去,也可以开法拉利去,你不能因为开不起法拉利,就说去不起。这是很荒谬的。”日前,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红兵针对“北京市区公墓消费过高,大部分居民难以承受”如此回应。此前,民政部等机构发布《殡葬绿皮书》,显示2014年北京地区居民的殡葬消费平均达到42837元,而市区居民高达8万元。

  殡葬费用高,不仅有数据支撑,更有民众观感。如果墓地变成了“法拉利”,有几人葬得?开法拉利的毕竟只是特例,用少数特例反击大众的普遍感受,有失公允。对于民众的合理诉求,职能部门有责任回应,更有责任满足。同时,还应该革除殡葬暴利,斩断其中的灰色利益链。

  早在2009年,民政部就意识到殡葬公共服务保障方面还很薄弱,表示要逐步实现殡葬基本服务均等化,明确提出规范殡葬服务收费、大力推行惠民殡葬政策、完善便民惠民的殡葬服务网络等等。两年后,民政部再次表示要加快建立殡葬救助保障制度,“‘十二五’期末,将向所有居民提供免费的基本殡葬服务”。但从目前来看,无论殡葬基本服务均等化还是免费的基本殡葬服务,都未呈现明显效果。

  不妨打个比方,富豪有钱买别墅,无需公共政策倾斜,但是应让中产阶层买得起商品房,让低收入群体住进保障房。如果大多数人都感叹殡葬费用过高,那就值得思考,也反证应尽快实行殡葬基本服务均等化的必要。据悉,北京几年前就实施了针对全市公民的殡葬保障模式。日前,广东省民政厅表示,将于2015年底前全面实现城乡居民殡葬基本服务免费,免费项目基本涵盖了殡葬基本服务全过程,民众可以不掏一分钱就办完一宗普通标准的丧事。如果其他地方在财政许可的前提下,也推出殡葬基本服务免费,或能驱散“死不起、葬不起”的怨叹。

  对于民众来说,固然有权利追求死有所葬、葬有所安,但在生态葬逐渐兴起的时代背景中,也不妨改变入土才安的传统心理。“何必坟丘埋骨灰,我自寂然归大海”。上世纪六十年代,著名报人赵超构提出,“自己死了,亲戚朋友已够悲戚了,何忍再累他们为自己这副皮囊消耗资材,浪费地皮,疲于奔走,妨碍正业呢?”在那个时代就有如此境界,令人钦佩。如今除了海葬,树葬、花葬等其他生态葬方式也渐为一些人接受。

  入土为安,毕竟是数千年形成的风俗,极难一下子改变。推行生态葬不应强制,需要潜移默化的文明倡导,也需要更有力度的制度激励。这几年浙江不少城市纷纷推行海葬,不仅费用全免,逝者家属还能获得数千元奖励,这种做法就值得叫好。魂归碧海,何其洒脱?不与后人争土地,也不愿厚葬比奢侈,这种生死观正是达观与文明的体现。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殡葬 公墓 服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