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垣炕围画乡土之花濒临绝境

  郝彦明正在绘制炕围画

襄垣炕围画乡土之花濒临绝境

  非遗传承人郝彦明

  5月12日,年近七旬的襄垣县善福村炕围画老艺人郝彦明先生带着他的画匠工具,来到下良乡红土坡村,给村民们画“炕围儿”。在村民李丙子家的炕头上,郝彦明摆开各种颜料,仅用了一上午,花鸟山水、戏剧人物、亭台楼阁……一幅幅色彩鲜亮、图案精细的画跃然炕围之上。那大红大绿的颜料运用得如此洒脱,使简陋的居室顿时显得高大上,在一旁围坐观看的村民无不啧啧赞叹。

  A 兼具实用价值和审美功能

  山西炕围画界素有“南垣(襄垣)北代(代县),原平不赖”之说。“炕围画”在襄垣民间称之为“炕围”“墙围”,是一种在土炕周围墙壁上作画的民间居室彩绘艺术,在上党地区乃至山西全省可谓独树一帜。它不仅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还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襄垣炕围画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绘画内容一般都是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题材。襄垣炕围画汲取了年画、壁画、建筑彩绘等艺术成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和审美功能。

  襄垣县文化馆馆长张岳公向记者介绍,襄垣炕围画是当地劳动人民为防止土炕周围墙面脱落损坏,蹭脏衣服被褥,适应生存环境而创造的一种艺术装饰,它既保护了墙面,使人们免遭脏衣污物之累,又美化了居室环境,炕围画已成为黄士地文化中一个生命符号。

  据史料考证,襄垣炕围画大致起源于金、元时期,当时山西的壁画艺术十分盛行,对襄垣炕围画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经过漫长的发展,襄垣炕围画到明清时逐渐成熟起来,其应用也日趋广泛。一辈又一辈的炕围画艺人,通过手中的笔和绘制出的画,将这门民间艺术传承至今。

  记者从襄垣县炕围画的传承谱系中了解到,因为许多近代民间的绘画高手参与其中,新中国成立后,炕围画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文革”前后,大部分农村家庭的炕头都有炕围画,没有炕围画的炕不能称为完整的炕,也许这就是襄垣炕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

  目前,在襄垣县可以找到从事过或者还在从事炕围画的老艺人可谓凤毛麟角,80岁的杨兴龙、75岁的宋连福、70岁的郝彦明和75岁的连中华是其中的代表。这四位老艺人都是从小拜过师的。特别是虒亭镇的连中华老先生,是个心灵手巧的多面手艺人,当年在当地十里八乡很有名气,他不仅会画炕围画,而且还擅长壁画、雕刻、泥塑、彩绘及玻璃镀银等手工艺技术。

  B 一些珍贵的炕围画散落在废弃的土窑洞中

  传统的襄垣炕围画是一种长期植根于民间、依附于建筑居室的实用艺术形式。非常可惜的是,如今已很难看到。

  襄垣县文化馆馆长张岳公现在专门从事收集、整理和挖掘炕围画的工作,他背着照相机跋山涉水。他跑遍了全县的各个乡村,在一些即将坍塌无人居住的土窑洞里,寻找散落在民间的炕围画。张岳公说,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迁,许多珍贵的炕围画实物资料日渐减少,收集整理难度越来越大,系统性的研究已非常困难。

  记者在炕围画较集中的下良乡红土坡村一孔废弃破旧的土窑洞里看到一幅早年的炕围画。这幅画虽说算不上是精品之作,但据说是民国时期的作品。画面绘制的图案从上到下分六个层面,上面的四层是这幅炕围画的主体部分,第一层面为粗黑线条勾勒的花边组合图案,第二层是立体感非常强的波浪式花边图案,第三层幅面较宽,画面较为复杂,在菱形小格的背景上,仿佛缠着一个宽大的围身玉带,“玉带”上有一幅幅山水图,每幅山水图由挂扣在“玉带”上的如意隔开。山水画上画有山水自不必说,还画有柳树、玉带桥、亭台楼阁等,清澈的湖面上倒映着岸上的绿树,小舟浮在涟漪荡漾的水面上,好一幅秀丽诱人的风景。第四层为盛开的牡丹花,怒放的花瓣上红白色彩运用得恰如其分、层次分明、栩栩如生。第五层和第六层分别为具有吉祥寓意图案纹样的云头边和卷书边反复连续而成,两层边道有机组合,相映成趣。

  其实襄垣炕围画的内容十分丰富,这只是其中的一类内容——风景画。在传统的襄垣炕围画中,可以读到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俗风情。它不仅可以作为一种绘画艺术来鉴赏,同时还有宣扬贤孝、礼数等用来教育子孙后代,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

  C 听非遗传承人讲述炕围画绘制过程

  善福村的郝彦明先生今年已经70岁了,他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筑彩绘(炕围画)的传承人。在村民李丙子家中,郝彦明老人一边画一边向记者介绍起了炕围画的绘制工艺流程。“襄垣炕围画的制作有选料、泥墙、裱糊、刷底、打腻、托样、着色、上漆等多道复杂工序,前期的准备工作就很麻烦,所使用的颜料也非常有讲究,主要有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我们艺人称之为硬色和软色,不过这些颜料现在已经不太好找了。我现在使用的这些是广告色、桐油、油漆、清漆等。另外,还有白麻纸、宣纸、白土、水胶、白矾等辅助材料。”郝彦明说。“炕围画的高度一般在二三尺左右,长度是根据土炕的长度决定的。在备齐各种材料,做好准备工作后,一是下线,根据炕围的粗细宽窄设计安排,把线打好;二是托样,把炕围的各种截头样谱用香灰托上去;三是落黑,也就是把炕围的全部墨线画好;四是上硬色,把画面全部用矿物颜料画好;五是矾炕围,按一定比例用白矾、水胶加水搅匀后矾炕围墙面;六是上软色,矾墙后用植物颜料染色;七是行粉,把所有的边线用白线画出,其中一部分用黄线,也叫串黄;八是齐边,把所有的黑线再精细地画一遍;九是上油,这是确保炕围画能保持长时间的光亮鲜艳。”郝彦明一边介绍,一边画着炕围画。“现在科学发达了,各种新型材料很丰富,在绘制效果上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材料,所以在绘制工艺上也有不少创新,但从环保的角度上来说,使用的材料和颜料就不能说是天然绿色的了。”郝彦明介绍。

  D 当地文化部门加大对炕围画的保护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城里楼房代替了平房,村里盖新房也不再盘炕了,炕围画艺人的生存空间逐渐在缩小,但郝彦明等人仍然在为炕围画的传承而努力。在他位于县城的家——一个单元楼里,卧室的墙壁就是他创作的“园地”。

  襄垣炕围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又是最接近生活的乡土文化艺术,已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山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和变化,特别是居住方式的变化,窑洞、土炕已逐步退出人们的生活视线。因此,为装点和美化土炕的炕围画,自然也失去了存在的领地。炕围画艺人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把从事炕围画制作作为唯一的生存途径和手段,加之从业人员收入甚低,一些老艺人相继去世,传承遭遇绝境。近年来,襄垣县文化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加大了对炕围画艺术的保护工作。比如,在以红土坡村为代表的“有意愿”的村落里,文化管理部门专门组织画匠们为村民免费作炕围画。

   采写本报记者 张文举 摄影本报记者 李春泽

  ○非遗小档案

  襄垣炕围画是一种实用性民间美术形式,在绘画内容上一般选择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题材与内容,形式上仿壁画绘法,风格上具有建筑彩绘画风。襄垣炕围画直接展示出普通民众的居室装饰文化,而它本身又与窑洞、厅房建筑构成完美的实用艺术组合;同时也间接地折射出民众的审美文化情趣、思想价值观念、精神生活风貌。此外,它与百姓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凡遇结婚嫁娶、旧房翻新,以至祝生祝寿、节日庆典等风土民情,炕围画常被用来作为庆娱的烘托手段。可以说,它是百姓整个民俗生活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生活实用价值、审美艺术价值、德育教化功能,同时也具有学术研究价值。

  襄垣炕围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集中体现了民间艺人艺术创作的手法,具有朴素、生动的艺术风格与造型特征。这一深受壁画、年画、建筑彩绘等姊妹艺术影响的独特的“乡土之花”已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标题:襄垣炕围画乡土之花濒临绝境)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在故宫拍“裸体”边界在哪里

北京故宫博物院每天游人如织,一名摄影师近日却成功在故宫里避开人潮,为女模特拍摄一辑三点全露裸照,尺度之大引起网友争议。针对网友“亵渎文物、伤风败俗”等质疑,摄影师通过个人微博回应称,创作没有影响任何人

谁在煽动我们的仇官情绪?

天哪!因为刚生过孩子,更是在“坐月子”期间,因拒绝官员参观就遭来一顿暴打,没有领导探视看望,更不见有人为其伸张正义,无奈之下上网发帖求助,而现在却招来了一顶“刺激公众仇官情绪”的“大帽子”,两个大男人,对一个坐月子的产妇大打出手,老百姓不能仇官

一个儿童节,怎么就被玩坏了

有条段子说,“中国人有着把清明以外所有节日过成情人节的种族天赋。”窃以为这条段子虽然幽默,却不贴切。中国人应该是有一种可以把除了清明以外所有节日,全拿来做消费噱头的种族天赋。儿童节也不例外!

半数学生想去二线城市?

为何半数毕业生愿意去二线城市,结果真正选择去的学生却少,而并不愿意选择直辖市的学生,却最终选择了直辖市?分析这一问题,有助于求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难。

  • 实拍监利沉船事故救援现场(图)
  • 高考前抢拜神树不能做简单是非判断
  • 1987年莫斯科红场飞来一架神秘的飞机
  • 《白鹿原》的写作让陈忠实落下了酒瘾
  • 哆啦A梦:日式猥琐男的心理满足
  • 了解自己远比研究男人更有前途
  • 世界上风车密度最大的荷兰风车村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