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数学生想去二线城市,愿望和现实有多远?

2015年06月01日09:26  新闻专栏  作者:熊丙奇  

  近日,北京团市委下属的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发布《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近半数(48.8%)的被调查者表示希望去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这样的二线城市工作,仅有14%的人表示希望去直辖市。

  需要注意的是,“希望去”和“实际去”,是两回事。譬如此前有关大学毕业生创业的调查显示,我国有80%的大学毕业生有创业的意愿,可是真正选择创业的学生,只有3%不到。因此,近半数调查者希望去二线城市,这可能只是一个表态,并不代表实际行动。

  耐人寻味的是,调查显示,只有14%希望去直辖市,从逻辑上分析,最终实际去直辖市的比例应该比14%更低,可从近年来的数据分析,实际选择去直辖市的学生,要高于这一比例。

  于是问题出来了,为何半数毕业生愿意去二线城市,结果真正选择去的学生却少,而并不愿意选择直辖市的学生,却最终选择了直辖市?分析这一问题,有助于求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难。

  合理的解释是,二、三线城市并没有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好的事业发展空间,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虽然就业压力大,可是,却也给求职者更多的机会,尤其是相对平等竞争的机会。让二线城市给大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是拓宽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面,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方面。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一直有“留在北上广”还是“逃离北上广”的纠结。按理来说,二线城市相对于大城市来说,人才竞争、工作压力更小,有很多行业需要优秀人才,幸福指数也更高。在目前就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二线城市可以凭借此优势吸引大批优秀大学生,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这本是一件双赢的好事。但是,近年来,“逃离北上广”的现象下又出现了“逃回北上广”。不少大学生表示,与大城市相比,二三线城市的人情世故更重,发展空间受限。

  因此,针对大学生愿意到二线城市就业,我国应该应势利导,积极改变二线城市的就业环境、人才发展环境,要给每个人才提供规范、平等的职业发展空间,让大学毕业生能人尽其才、人尽其用,这样才能吸引并留住大学生,形成大学生就业的良性循环。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二线城市 大学生 就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