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李克强。 资料图:李克强。

  京华时报讯 昨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应韩国总统朴槿惠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于10月31日至11月2日对韩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在韩国首尔举行的第六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此访中,是否会安排中日领导人双边会晤,外交部表示,正就有关问题保持沟通。

  据了解,这将是李克强总理就任以来首次访问韩国,也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时隔5年再次访韩。外交部表示,访问期间,李克强总理将与朴槿惠总统举行会谈,并将出席一系列重要经贸、人文活动。双方将重点就加强政治互信、推动两国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深化经贸财金合作和人文交流深入交换意见,并就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问题进一步加强协调。

  同时,此次第六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将是三国领导人会议中断3年后的首次会议。华春莹表示,中、日、韩是东亚主要经济体和亚洲重要国家,中日韩合作是东亚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合作的重要驱动力,给三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希望各方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妥善处理历史等敏感问题,确保三国合作健康稳定发展,造福三国和本地区人民。

  □焦点

  中日领导人是否会举行双边会晤?

  外交部:正就有关问题保持沟通

  李克强总理访问韩国期间,中方是否会与日本首相安倍举行双边会晤?华春莹回应,“据我了解,双方正就有关问题保持沟通”。

  华春莹还表示,近年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三国合作进程受到干扰。此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时隔三年再次召开,中方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在回顾总结过去的基础上,为中日韩合作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加强三国在经贸、人文、可持续发展等传统优势领域的合作,拓展在国际产能、创新经济、信息技术、减贫等新兴领域的合作。希望各方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妥善处理历史等敏感问题,确保三国合作健康稳定发展,造福三国和本地区人民。

  同日,外交部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介绍,在此期间,中方、韩方都积极推动与日本关系的缓和,朝着推动中日韩三方合作的方向努力。2014年11月北京APEC会议、2015年4月纪念万隆会议60周年期间,习近平主席与安倍晋三首相举行两次非正式会晤,目的都是推动日本政府在涉及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亚洲人关心的历史问题上持正确态度,并作出积极表态。

  刘振民说,过去一段时间,日方与中方密切沟通。中方坚决反对日本某些政客继续参拜靖国神社,同时也注意到日本政府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希望改善日中、日韩关系的一些表态,所以时隔3年重启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是三方共同的决定,目标是通过领导人会晤继续推动三方合作。“但是在涉及历史等敏感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没变,会继续要求日方领导人、日本政府作出积极表态。”

  刘振民强调,历史认识问题,不仅是中日之间的问题,也是东北亚合作中三方都关注的问题,事关中日韩合作基础。

  □解读

  中日韩政治气氛释放出积极信号

  曾任外交部朝鲜半岛事务办公室主任的杨希雨认为,此次李克强总理访韩,对于中韩双边关系会注入新的动力。朴槿惠总统执政以来,两国最高层互动非常频繁,集中在战略合作领域,李克强此访将夯实双边经贸合作领域,在FTA框架达成之后,现在需要有新的提升,总理访问后对中韩投资合作会有具体安排和推动。此外,还会涵盖更广泛的人文交流,双边在政治安全领域也会有新提升。

  今年韩国是第六次中

  日韩双边领导人会议的东道国,中日韩领导人峰会今年得以恢复对三国都是一个利好,符合三国利益,这种恢复来之不易,因此造成此前三国领导人会议停摆的日本,应该更加谨慎。中日韩三边的政治气氛释放出积极信号,可以改善韩日、中日关系的气氛,从具体实质内容讲三国领导人峰会,在三边对话与合作中促进了重新启动。

  杨希雨表示,这次中日韩会议之后,三边其他领域的对话会有很好的恢复条件,同时,实质性的对话也得以重新展开,但这种恢复基础不是很牢固,要想改善的气氛重新巩固,恢复的对话得以持续,恐怕解铃还须系铃人,日本必须沿着正确的方向走,避免相互对立。

  日本在历史问题上倒行逆施已经造成自己外交孤立,并影响了它的其他利益。如果安倍政府不去着手解决造成这种关系的根源,等于是无本之木,就不会达到效果。在三边领导人会晤后,日本到底怎么做,是决定三边合作能否继续展开的问题。

  >>链接·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是推动东北亚合作的重要平台,这一机制脱胎于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2008年12月首次单独举行,先后举行了5次会晤。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起步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1999年。2008年12月,三国领导

  人首次在东盟与中日韩合作框架外举行会议,决定建立面向未来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此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先后举行了5次。

  2012年5月于北京举行的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之后,由于日本政府的右倾化导致中日、

  韩日关系出现了问题,这项定期会议机制一直中断。在中断3年后,2015年3月,中日韩外长会在韩国首尔举行。三方一致同意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妥善处理分歧,为加强三国合作共同努力,并商定三方在方便时,尽快举行领导人会议。

  ■相关新闻

  德国总理默克尔将第八次访华

  近期,除了中国领导人出访外,来华访问的外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也不少,包括目前正在华访问的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吕克托夫特,还有将于本周四来华的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奥朗德也将于11月2日来华访问。

  在这些访问中,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访问将是她就任德国总理后第八次访华,此前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届时默克尔将成为西方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中,访华次数最多的领导人。中德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水平,默克尔将创下访华次数新纪录,正是这种良好关系的具体体现。根据京华时报记者梳理,默克尔总理首次访华是在2006年,而最近一次访华则是在去年7月。

  >>分析

  中德关系在欧洲是推动者领头羊

  中国国际研究所欧洲部主任崔洪建分析,中德关系这几年一直发展比较快,是中欧关系的推动者和领头羊,主要体现在中德之间合作比较务实,在很多领域有合作机会,都是制造业大国、贸易大国。近几年来,中德一直密切互动,默克尔上任以来已频繁来华8次,至少每年都要来一次,这也可以看出双边的互信基础。除了合作领域宽广外,双方也尽力克服一些政治障碍,专注于经贸合作。

  当前德国经济在欧洲处于首位,和中国合作也处于领先地位,中德贸易对中欧贸易发挥重大作用。这次习主席访问英国以后,可能会对中德关系起到促进作用,毕竟德国经济影响力大,可以进一步带动中欧合作的任务。

  京华时报记者潘珊菊

编辑:SN182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副市级干部”是什么职务?

“副市级干部”现象,一是官本位文化的产物,官本位语境中,做官升官升级,成为“从政”生涯的第一要务;二是利益分配在权力分配上的体现,利益均分通过权力均分实现;三是地方下有对策、自行其是、越减越多等等体制顽症的又一注脚。

为何扎克伯格要用中文演讲?

在了解扎克伯格将连接人、连接世界作为使命之后,也就不难理解他对坚持学习中文的热情了。我们或许可以大胆假设——扎克伯格学习中文和创立Facebook都是受到了同一种内在精神的驱使。

从中央党校报告看总理的幽默

我相信,话筒没声音,党校工作人员也是无心之失。如果领导勃然变色(未必就没有),对下面的人来说,无疑是飞来横祸了。但总理的幽默,成了演讲的神来之笔,相信也极大宽慰了工作人员的心。

国考报名冷热不均说明了啥?

国考应该限定工作经历,没有三年工作经验的人,不适合直接报考公务员。如果招考,也该限制应届毕业生全部到县级以下单位工作,工作数年后再参加高级别单位的招考。

  • 马未都:中国送给英王室的各类宝贝(图)
  • 丁咚:俄罗斯为何向中国对手售武
  • 三国时代那些人就是攀高枝也得讲道德
  • 用38部俄文学名著书名调侃中东乱局
  • 咪蒙:最近最火也最耻感的日剧
  • 攻略:夫妻如何把婚姻调适得更完美
  • 花甲背包客:旅游不可以这样的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