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级干部”是什么样一种职务?

2015年10月26日10:31  新闻专栏  作者:马涤明  
官多、副职多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官多、副职多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马涤明

  纪检监察报报道,经辽宁省委批准,辽宁省本溪市原副市级干部杨新华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地方“老虎级”官员被查,公众会习惯性地关注“老虎”的级别、职务。到了“原副市级干部”这里,估计很多人看不懂:“副市级干部”是个什么干部?副市级干部是副市级,这个没问题,但副市级干部若是一种职务,体制外的人们理解起来恐有难度。人事组织语境中,有“××级”、“××级待遇”之说,多见于“括号”,这是正常的。但职务身份以“××级干部”命名,不大合乎“逻辑”。副市长就是副市长,副市级的其他职务比如政府秘书长、一些园区或开发区的管委会主任,其职务就应该为秘书长、主任;叫“副市级干部”,说的主要不是级别,而是“视同”为一种职务,不是副市长的副市长?

  进入本溪市政府网站政府领导一栏,已经找不到副市级干部杨新华,但还有一位副市级干部,分管职责与其他副市长相同。说明,“副市级干部”确是一种职务。而之前,地方新闻中还出现过“正县级干部”、“副县级干部”、“正处级干部”等职务称谓,那么全国有多少“××级干部”,或许各级组织部门都未必有准确数字。进而不难分析,“副市级干部”、““××级干部”成为一种“职务”的原因:近年来干部职数管理走向规范之后,一些本该成为副市长、副县长、副局或县长、局长的干部,因受职数限制而不能“成为”,但地方组织因为这样那样的考虑比如“组织为个人负责的原则”,而创造了“××级干部”这种“职务”?如此一来,职位竞争上的一些问题基本迎刃而解,官员们皆大欢喜?

  地方或许有合理解释,比如工作量大,副职少了分管不过来。如果是这种理由,难以让人信服。国家规定的职数,应该是合理的。如果不合理,那些没有设置“副×级干部”的地区,会出现因职数不够而影响政府工作的问题。可事实上不是这种情况。另一个事实是,中国政府官员在比例上是世界上最多的,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按美国联邦和地方政府的标准计算,我国“吃皇粮”的人数达7000万人,18个老百姓供养一个官。堪称世界少有。“副职扎堆”,居然成为一个“词汇”,百度百科、互动百科等等都有专门的“成语解释”。官多、副职多的原因,究竟是“工作需要官员”,还是“官员需要工作”,想必官员们比我们心里更清楚。

  “副市级干部”现象,一是官本位文化的产物,官本位语境中,做官升官升级,成为“从政”生涯的第一要务;二是利益分配在权力分配上的体现,利益均分通过权力均分实现;三是地方下有对策、自行其是、越减越多等等体制顽症的又一注脚。笔者认为,只有让地方权力更多地受制于社会监督,并对人事违规严厉问责,才有可能终结超编养人、超职配官的问题,避免“副×级干部”成为职务这种笑话。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副市级 职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