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毛到习 德前总理施密特与中国五代领导人会面细节
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网络图
毛泽东去世前接见的最后一位西方政要——德国联邦总理府11月10日晚上发布通告,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逝世,享年96岁。
继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之后,又一个见过中国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五代中国领导人的外国政要离世。
中国前驻德国大使梅兆荣曾表示,在他认识和了解的西方政治家中,“施密特对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的研究、判断和理解,是最全面、客观和深刻的,令人敬佩”。
曾敦促前任总理尽快与中国建交
施密特1918年12月23日在德国汉堡出生。1969年起先后担任联邦德国国防部长、经济部长和财政部长。1974年至1982年,施密特出任联邦德国总理。
施密特生前接受采访时曾介绍,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他就意识到,中国的重要性在缓慢而持续地增长。在他1969年出任德国国防部长的时候,“中国在我的政治考量中就已经占有重要地位”。
当时,中国和西德还未建交。但是,施密特为此进行了一次太平洋之旅,绕着中国跑了一圈,“从外面观察了一下”。施密特说,自己在那次旅行中,尝试着用“日本人、韩国人、泰国人和澳大利亚人的眼光观察这个巨大的国家”。
1971年开始,中国进入国际视野。
随后尼克松访华,美国和中国开始尝试恢复外交联系。施密特曾表示,自己看到尼克松和中国联合,便私下里敦促时任德国总理的维利·勃兰特尽快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于是1972年10月,中国和西德建立了外交关系,而这比美国人还早了许多年,美国直到1979年才在北京设立大使馆。
第一位见到毛泽东的联邦德国总理
施密特曾自己透露,那位因为在“华沙之跪”而享誉后世的德国联邦总理维利·勃兰特曾经受到过中国访华的邀请,但“他已经办不到了,也不像我那样感兴趣”。1974年5月,勃兰特辞职,施密特接任联邦总理。第二年的10月份,施密特就踏上中国的土地,成为第一位见到毛泽东的联邦德国总理。
1975年10月,施密特与毛泽东会面。资料图片
1975年10月31日上午,施密特生前清晰记得,他见到毛泽东并不是在人民大会堂,而是在“故宫北边,为政治局划定的一幢不起眼的房子里”。“这幢房子里外都不起眼,墙上没有挂画,只有几件办公家具,和摆成半圆形的几把软椅”。
见到毛泽东,施密特说,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家非常敬佩中国人民25年来在毛泽东领导下取得的成就,为了这次谈话,他还读了一些毛泽东诗词。 他记得当时毛泽东的回答是,“我们的成就很小,我也根本不会写诗。不过我懂得怎样打仗,打胜仗。”
施密特和毛泽东谈了3个小时,两人聊到了苏联和国际形势,德国在冷战中的特殊处境,还聊到了日本与美国。
施密特当时对毛泽东说,美国人正在思考他们面临的形势,他们得出结论,认为自己过度地承担了义务。他记得毛泽东当时的回答是,美国人将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实力,依靠别人只能是第二位的手段。美国人是想用十个指头按住十个跳蚤。这句话完了,谈话就结束了。
会后,施密特对等在外面的记者说,“毛泽东集中思考本质问题的那种自如”,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称邓小平“身上有一种顽强的东西”
施密特第一次访华的时候,周恩来已经病得很重,而毛泽东的身体状况也已不如从前。邓小平当时以副总理身份到机场迎接,检阅了仪仗队。那个时候是在机场检阅,现在改到了人民大会堂东门。 施密特和邓小平一起乘车进城,施密特一边谈话,一边频频向窗外望去。“当时看不到汽车,只有自行车。几千辆没有灯的自行车”。
邓小平给施密特的感觉是,个头很小,身穿蓝色毛式制服,一张普普通通的脸孔,一个瘦弱的人,十分礼貌,有外交风度和克制,但身上有一种顽强的东西。他知道邓被打倒过两次,对其很有兴趣。
施密特记得,和邓小平的这次会谈,邓小平让他先谈,问得很多,却谨慎避免自己表态。和毛泽东会谈时,邓小平也在场。后来施密特又和邓会谈,“邓重复了毛此前讲过的全部内容”。施密特说,但尽管如此,邓小平仍然讲得坚定有力,不像是仅仅在鹦鹉学舌。
施密特为邓小平点烟。资料图片
谈话的时候,邓小平一支又一支抽烟。而施密特恰恰也是个烟瘾很大的人,一天差不多要抽三盒,因此倍感亲切。
让施密特印象最深刻的是,会谈结束时,邓小平说出了一句对德国政界最重要的话:“我们支持德国重新统一”。这大大出乎了施密特意料,他向邓小平表示衷心感谢。
华国锋的口袋里没有插着圆珠笔
1979年10月,华国锋访问德国。这是中国领导人有史以来第一次来到欧洲,虽然华国锋此行并没有在欧洲引起足够注意。
当华国锋还在巴黎的时候,施密特就和法国时任总统德斯坦通了电话,并引起了对华国锋的好奇心。
有趣的是,施密特曾表示,与毛泽东、邓小平不同,华国锋的口袋里没有插着圆珠笔。“这是我第一次能够和一位中国领导人比较坦率地交换意见”,两人在正式宴会后,又坐在一起私聊至午夜。
1990年再见邓小平劝其不要放充改革路线
1984年,施密特应邀访华,参加新中国成立35周年庆典。多年之后,当被问起中国的阅兵式和苏联阅兵式有何不同时,施密特说了一句“俄国人想向全世界显示他们有多么强大,中国人是希望增强本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更重要的是,那次访华,他证实了已经年满80岁的邓小平正是他原先揣测的那个样子。80岁的邓小平给施密特的感觉是反而比1975年精神很多。
施密特后来回忆邓给他留下的印象称,一步一步走是邓小平的特点,而毛泽东是一个把七步并作一步走的人;邓小平的路线是,可能做到的事,立即干起来,那些办不到的挑战,让别人去对付吧。
施密特与邓小平会面。纪录片《中国通》画面截图
6年之后,1990年5月,施密特以私人身份访华。“用西方民主的宪法标准去衡量中国和邓小平,并且要求中国实现它还无法达到的那些人权标准,这是自以为是和狂妄自大的表现。”施密特接受采访时说。
施密特的这次访问,让他在德国国内受到很多批评。
谈话中,施密特对邓小平说:“我们是真正的好朋友,我们可以谈真心话”,还作为旁观者建议邓小平“不要放弃改革路线”。
很多年之后,施密特回忆起邓小平说,他通过自己那种坚定不移、务实的贯彻力,使人类的五分之一人口与世界融为一体,并帮助中国人过上了持久富裕的日子。“我喜欢这个人”。
“江泽民像是一位管理型的西方现代政治家”
1990年,以私人身份访华的施密特和邓小平最后一次谈话之后,还见到了江泽民,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这位老朋友的特殊待遇。这次短暂的非正式会晤,让他感觉到,中国的稳定已经足以使它没有统帅式的任务也能过日子,“江泽民更像是一位管理型的现代西方政治家”。
1993年,施密特与江泽民会面。纪录片《中国通》画面截图
三年后,江泽民接待“国际行动理事会”的一批前顶尖政治家,施密特又见到了江泽民。他说,江泽民表现出“中国式待人接物的最佳风度”。这一次施密特在讲话中,采纳了江泽民1990年跟他谈过的一个想法并加以发挥: “我们必须像一个医生那样行事,尽管研读过医学,但仍要权衡每一位病人的特点。所以,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每一个国家,然后确定我们的利益何在,人类的利益何在,并据此采取行动”。
“朱镕基属于天才政治家之列”
1993年,施密特又结识了后来成为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他对朱镕基的评价是,“在我一生结识的所有世界大国一流政治家当中,他是最为洞悉本国经济的一位”。
施密特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朱镕基有一种几乎所有德国政治家都缺乏的经济本能,一个极有天分的实干家,一个干事的人。“给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朱镕基在西方活动时那种自然随意的态度”。
1993年,施密特与朱镕基会面。纪录片《中国通》画面截图
施密特对朱镕基评价颇高,在有意识地掌控经济政策的人里面,他把朱镕基和格林斯潘、李光耀列为最高一个档次。他评价朱镕基淘干了人民币黑市,为顺利发展创造了基础,在亚洲金融危机免签抵挡住了诱惑,使中国以有利的条件加入了世贸组织。
出于对朱镕基的赏识,84岁高龄的施密特在2003年访华时,为了见朱镕基,专门飞到广州,成为朱镕基离职后见到的第一个外国客人。“我们无所不谈”,施密特说,从美国的霸权聊到德国联邦总统,最后谈到了吸烟。
朱镕基说,他认为施密特是一个吸烟长寿的例证。“和邓小平一样”,施密特接过话茬。于是朱镕基告诉他,邓小平晚年把烟戒掉了。
与温家宝李克强习近平先后见过面
在那之后,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还在2012年在德国和中国两度会见施密特。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分别在2013年5月和2014年3月访问德国时,借机拜访会见这位中国人民老朋友。
2012年,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两度会见施密特。新华网
2013年5月,李克强访问德国,拜访施密特。新华网图
2014年3月,习近平访问德国,拜访了施密特。央视新闻截图
而在一年不到之前的2014年年底,施密特还在报刊上为他读过的《习近平谈志国理政》撰写书评。
南都记者吴斌 发自北京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