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年12月25日15:10 山西新闻网

分享

  原标题:云台山之困能否破解

  从上云台俯瞰,美丽的云台山就坐落在这条大沟之中。

  11月底,山西省政协网上,一条“从晋豫云台山合作看中原经济区旅游大发展”的重要建言引发大家的关注,云台山旅游开发再次成为焦点。

  云台山北起山西晋城陵川,南到河南焦作修武,因山岳高峻,常年云雾缭绕,故名云台山。

  云台山属太行山系,山上是山西上云台景区,山下是河南云台山景区。长久以来,山水相连的晋豫“邻居”之间一直是习俗相近,人缘相亲。

  然而从十多年前开始,随着旅游开发,因边界、开发权益等问题双方产生利益之争,给彼此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山西方面,上云台景区投入七八千万元的基础建设成了烂尾工程;景区群众守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却生活困顿,没能实现靠旅游脱贫;河南方面,云台山景区坐拥多个国家和世界级头衔,每年游客达500万人次,人满为患,收入达四五亿元,却因地界、收益权、景区不完整性等问题导致迟迟无法上市,遭遇发展瓶颈。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合作共赢。”早已在当地政府、相关专家、投资者、省政协委员和景区群众中形成共识。遗憾的是,十多年过去了,虽然各方强烈呼吁,但是大家希望的合作开发仍然遥遥无期,群众依然贫困、基础设施仍然荒废、旅游上市一再夭折,问题出在哪儿?本期我们就走进云台山,理一理其中的症结。

  山村之困 ———勤泉村的旅游梦想与现实

  上云台景区位于陵川县夺火乡勤泉村境内,因地势较高,坐落太行山之上,故称上云台。和山下的云台山景区属同一座云台山。站在勤泉村就能看到山下的修武县岸上乡纸方沟村。双方是“邻居”,常来常往,娶妻嫁女,也知根知底。

  正所谓,靠山吃山。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河南云台山率先开始开发旅游,旅游投入逐年加大。山西一方的上云台旅游开发却仅限于民间的小打小闹。从十多年前开始,原来生活水平相当的“邻居”之间差距越来越大。山下的“邻居”靠旅游早已发家致富,勤泉村却仍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物质上的贫困开始蔓延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和气质,“没钱觉得都比人家低一等,说话办事都没有底气!”勤泉村一位80多岁的李大爷直言。

  勤泉村是一个只有80户人家,280多口人的行政村,却分着10多个自然村,散落在云台山的山坳之中。人口最多的庄上村,也只有20户人家,其次是甲掌沟10户,窑边8户,焦掌6户,知生掌4户,谷窑和石板掌各3户,大坝上2户,外荒1户,大掌目前已无人居住。

  外荒村是勤泉村的一个独户自然村。

  12月中旬,已过大雪节气,记者走进上云台景区。因前几日降雪,山间潮湿,云台山里更是雾气弥漫,树枝挂满冰凌,山体青黑苍茫,真是一片美极了的水墨世界。

  车子顺着山腰新修的水泥山路蜿蜒前行,山路旁零零散散地分布着几户人家。路是前几年景区准备搞旅游开发时新修的,村民告诉我们,原来只有窄窄的、崎岖不平的山路,不通车,只能步行。

  虽说冬天是云台山的旅游淡季,山上仍能见到不少自驾游的游客。外荒村附近的一处停车场就有六七辆河南牌照的轿车,有位五十多岁的郑州游客正从观景台俯瞰山下的云台山,望着云雾中的云台山景区,忍不住有感而发:“居高临下看云台,真是气势非凡啊!”

  在焦掌、甲掌沟,记者又相继遇到了几位正在摄影的游客,他们认为:“上云台景区才是真正天然的云台山,山下的云台山虽然美,但是人工圈建的痕迹太浓了,要是两个景区能合二为一就完美了。”为他们担任向导的正是窑边村村民。他们在这位村民开的旅馆住宿,向导属于免费赠送的服务项目。

  焦掌村村民老张就在自家院里开着一家“大自然旅馆”,包吃包住50元/天,管三顿饭。“我们上云台的空气好,景也好,每年夏秋季节,特别是星期天都有不少焦作、郑州的游客专程上山来住。他们都说山上的风景更自然,也更有气势。”说起上云台的风景,勤泉村的人总习惯要和山下的云台山比,一是上云台的风景确实有特色,二是他们也认为守着这么好的资源没开发好有些可惜。

  其实,目前上云台的旅游开发基本是停滞的。景区曾在2010年试营业过一段时间,现在仍旧不收门票,免费开放。

  虽然没有正式对外开放,村民们还是小打小闹吃上了“旅游饭”,比如农家乐。

  在勤泉村,像老张一样开农家乐的有16户。“最好的一年能收入四五万元,大部分能收入两三万元。”勤泉村党支部书记张明发告诉我们,“这几乎占了村民们全年所有收入的九成以上。”

  张支书家也开着农家乐。据他介绍,除了农家乐,村民收入主要靠种药材,种连翘。一年差不多2000元的收入,种玉米还能收入两三百元。“发展旅游对勤泉村太重要了,没有旅游,没有农家乐,大家连吃面都成问题了。”当地群众生活简单,一日三餐主要以面条为主。

  “搞旅游早就是勤泉村民的共识了。”张明发认为,最近中央刚刚提出“十三五”期间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今年,我省出台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到2020年扶持300个贫困村通过发展旅游脱贫。对于旅游资源丰富的勤泉村来说,要脱贫致富,摘掉贫困帽子,发展上云台旅游,是最有效的办法了。

  群众是最讲实惠的,也最相信自己的眼睛。十多年前,上云台景区的旅游曾经红火过。这是村民们亲眼见过的。

  当时上云台旅游属于民间开发,河南云台山景区修建了观光缆车,可以从纸坊沟村直通勤泉村。两地村民各自经营、各收门票,互不干涉。当时村民还建起了不少小饭店,收入都不错。2001

  年至2003年,夺火乡政府曾专门派人经营上云台景区,收入更是三年三个台阶,分别为30万、50万、近百万元。

  遗憾的是,2004年由于地界争议,双方景区发生冲突。河南方面停运缆车,禁止游客上山。由于上云台景区也主要依赖中原地区的游客,失去了游客,勤泉村的旅游被迫停了下来,直至现在。

  这几年间,双方一直争执不下,官司甚至打到了国家有关部委,但问题一直没能解决。勤泉村历届村委、村干部都不断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希望解决此事。但都石沉大海,没有下文。“每次去县里我都要去找领导反映此事,没人愿意管我也要找。”张明发无奈地说。

  一座铁门阻断了晋豫的交通,也割断了两地的合作。

  开发商之困———8000万元投入荒废十年

  实际上,比勤泉村村民更牵挂上云台旅游的是郑书文。今年42岁的郑书文,是陵川县礼义镇北街村人,他是山西陵川双泉巨瀑源头旅游开发公司的总经理,也是上云台景区的主要投资方。

  2006年,郑书文开始接手上云台景区开发,几年间,已累计先后投资8000多万元进行景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推广开发。可惜后来因与河南云台山方面的地界和权益之争,十年过去了,景区一直没能实现对外开放。直到现在,景区仍然荒废着。

  荒废的不仅是前期的投入,还有郑书文和其他投资者的信心。

  认识郑书文的人,都知道他很自信。贫苦农家出身的郑书文,白手起家,20岁开始创业,30来岁时就已经拥有几千万元的资产。他开过煤场、办过水泥厂、干过房地产,搞过景区开发,在陵川县,许多人都知道他的创业经历。

  前些年,当地小煤矿、小铁厂纷纷关闭停产,郑书文的煤场生意日益萎缩,他觉得,煤炭生意不能再做了,应该到其他领域发展。当时,陵川县没有一个上规模的水泥厂,当地所需的水泥大都从外面运来,郑书文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他决定开办水泥厂。2004年,陵川县晋发水泥有限公司成立并开始生产。这是他的第一次成功转型。2006年,受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他决定再次转型。

  2003年,陵川县提出“旅游产业龙头”的发展思路,但陵川是“省级贫困县”,财政没多少钱,县里就提出吸纳民间资本开发旅游资源。此时,郑书文决定向旅游业转型。

  2005年,郑书文多次到河南的云台山和陵川县勤泉村的上云台进行考察。他说,当时,自己站在上云台俯视河南云台山景区,看到游人如织。再看陵川的上云台,游客零零散散,萧条冷落。山水相连的云台山,竟如此大的差距,令他百感交集。同时也让他注意到潜在的巨大商机。他下定决心投资上云台旅游。

  巧合的是,当时勤泉村也正在招商引资搞景区开发,双方一拍即合。在陵川县有关方面的主持下,2006年,山西陵川双泉巨瀑源头旅游开发公司正式成立。

  之前几次成功转型,让郑书文充满自信。他坚信上云台景区开发肯定也会像之前几次转型一样顺利,为了开发旅游,他投入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劝说朋友一起来投资。

  2007年,陵川县集合北京旅游规划设计所和北京知名高校的专业人士共同制定了《山西云台山景区( 勤泉—双头泉)总体规划》和局部地区详细规划。同年,规划顺利通过评审和验收,正式开始实施。按照规划,山西境内的上云台山景区面积约100 平方公里,有勤泉路工、双头泉、箭眼山、望洛和塔河几大景区。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历史和之前的一些纠纷,有些景区和河南云台山景区是存在地界和权益争执的。这也为郑书文接下来的旅游开发埋下了隐患。

  俯瞰着山下的云台山,郑书文计划在此建设一座玻璃观景台。

  据郑书文介绍,在上云台山景区建设上,他先后投资1600余万元,为景区修建了一条长16公里、宽8米的旅游公路专线,使大型旅游车可以驶进景区;投资1800万元修建了集大型停车场、餐饮住宿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区,修建了旅游栈道,开发了一些景点。经过3年的建设,到2010年,上云台景区基本达到开放标准。当年国庆节还曾试营业过。后因地界之争和河南方面的反对迟迟未能正式营业。

  2011年,河南云台山景区在双方争议地区安装了铁大门,直接断绝了游客上山和合作开发的可能。此时,他已为上云台旅游先后投入了8000多万元。之后,勤泉村旅游建设一停就是几年,直到目前,仍然无法正式营业。期间,虽不断有投资商到勤泉村考察旅游,但都因现实问题只能作罢。

  原计划的二期工程和投入也被迫中止。先期投入无法收回,后续工作无法开展,郑书文陷入了进退不得的困难境地。

  如今,十年过去了,景区一直不能对外营业。他心急如焚,多方奔走。“许多事情真不是我这个开发商能左右的。”郑书文多次找过乡里、县里、市里甚至省里有关部门,反映过上云台景区的情况,也主动和河南云台山景区及修武官方进行联系,但一直没有实质进展。“河南方面不和上云台谈合作。他们要和县里谈,可县里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去谈。事情就僵住了。”当地一位知情人表示。

  郑书文表示,自己一直都在朝着“要与邻省景区多沟通,多交流,拿出具体可操作的旅游区建设方案与其进行合作,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方向努力,大致的合作思路是两个景区联合经营,互通有无,各自收取门票。比如在交界处设置售票点,从云台山进入上云台,补上云台的门票,反之亦然。

  看似合理的合作建议,为什么一直得不到河南云台山景区的认同呢?

  有分析人士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两省的区域旅游合作根本不在同一轨道和同一层面,抛却地界争议,在实际开发利用和对经济社会影响方面,河南都远远地走在前列。另外,两省在勘界、区域旅游合作开发和发展旅游价值取向等多重层面都存在一系列问题。”陵川县有关部门也认为,“依据2000年国家民政、水利、建设三部委联合下发文件(248号文),晋豫两省的边界争议是不存在的,只是双方在管理、经营以及对文件解读上产生分歧。”

  除上述原因外,郑书文认为,“陵川是省级贫困县,旅游对本地财政贡献不大。再加上全县多个景区开发不力,财力有限,可能也影响了县里对上云台的开发信心。”

  由于旷日持久的开发停滞和双方争执,如今,十多年过去了,上云台的开发与合作都成了解不开的难题。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实在不行我只能单独开发了,或许那样又会引发新一轮的矛盾与纠纷。”郑书文很矛盾,也很彷徨。合作还是生存,是他接下来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了。

  已荒废多年的上云台景区设施。

  政协委员之谏———张慧霞委员4次撰写云台山提案

  放眼当下,如何解决云台山旅游合作问题,已不单单关乎晋城市与焦作市的旅游业发展问题,更关乎晋豫两省乃至大中原经济区的旅游业发展问题。

  九三学社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常委、山西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旅游管理学院教授张慧霞,从专业角度非常关注晋豫云台山旅游合作问题,并通过实地调研,4次执笔撰写云台山提案:“关于晋豫合作开发云台山旅游的建议”在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立案;“加快云台山共享旅游资源合作开发的再建议”在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立案;“对尽快解决晋豫云台山旅游资源开发矛盾纠纷的建议”在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立案,并被省政协作为有关做强做大我省旅游产业类重点提案进行了督办;“从晋豫云台山合作看中原经济区旅游大发展”在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立案,并挂在了山西省政协网“重要建言”一栏。

  4次提案,张慧霞委员直指制约云台山旅游发展的因素和弊端———首先,云台山归属两省,缺乏统一规划,重复性建设十分严重,旅游产品严重同质化,完整性被破坏。

  其次,1999年,山西省陵川县对云台山国家风景名胜区部分区域的管辖权提出异议。但是河南方面仍坚持自己的观点。此后,双方一直纠纷不断,到目前都没有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导致双方在开发上各行其是、难以协调,旅游线路难以延续,给云台山的旅游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也给山西与河南旅游合作蒙上了阴影。

  再者,由于长期的对峙和冲突,整个云台山内部跨省交通缺乏连接,造成晋豫双方的景点在空间上严重隔离。从陵川县到修武县只有一条公路通行,行政区划导致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没有修筑统一的景区步道,河南方面只将步道修到自己景区管辖的省界处,导致修武方面的游客上不了山,陵川方面的游客也只能站在山上看山下的美景。以前景区的缆车架到了离山西勤泉村不远的地方,便于游客上山游览,但是由于2004年冲突升级,修武方面关闭了缆车,限制了游客上山游览观光。

  最后,云台山是自然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对云台山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分属两省,晋豫双方为了各自利益,破坏性开发的事情时有发生,对云台山整体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

  因此,“从云台山旅游景区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晋豫两省在解决云台山旅游资源开发的矛盾纠纷上应加速实施破冰之举,真正意义上让山西上云台景区与河南云台山景区实现无缝对接和有效合作。”张教授说道。

  如何对接?如何合作?

  张慧霞教授给出了5点建议:其一,近年来,随着云台山景区的快速发展,旅游高峰客流量严重超载,景区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凸显,晋豫云台山两地政府都深刻认识到景区合作的重要性。在《中原经济区规划》明确指出:“建立中原经济区五省政府高层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区域发展重大问题。”因此,晋豫两省政府须就云台山旅游合作这一区域发展重大问题进行专门协调,专题磋商,打破壁垒,从而推进实质性合作。

  “在上云台山旅游开发过程中,山西当地政府对其重视不够,也是造成晋豫云台山旅游纷争迟迟难以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旅游纷争的负能量和上云台旅游景区发展的屏障等都迫使晋豫云台山旅游合作被提到议事日程。目前,晋豫云台山合作已进入磋商洽谈阶段,为有效加快推动晋豫云台山旅游合作,建议山西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这是其二。

  其三,云台山景区合作双方要尽快从景区运营、景区建设、景区管理、合作模式等方面签署操作性极强的旅游合作框架协议。“云台山景区的争议归根到底是利益之争,利益分配实质上是指各参与者将合作中产生的利益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配和分割问题,只有通过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合理协调各利益主体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合作双方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优势,从而降低旅游合作运营成本,实现景区整体的健康发展。”张教授直言不讳。

  其四,云台山景区内部的交通障碍是限制云台山景区合作发展的一大屏障,在晋豫旅游合作框架协议制定的前提下,为实现云台山无障碍旅游合作,建议尽快拆除景区内的交通障碍。首先,拆除河南在山西境内的2个铁栅栏门,恢复景区原有步道的通畅,方便当地村民和游客通行;其次,修复并开通老谭沟到云台天瀑观光缆车,为游客上下观瀑提供便利。再次,取消陵修路河南段岸上乡路段的关卡,恢复陵修路作为省道的功能。

  最后,“从云台山景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角度,晋豫云台山合作已迫在眉睫,两省须尽快实现晋豫云台山的无缝对接,通过整合资源,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延长云台山的旅游生命周期,实现大云台山旅游可持续发展。可以统一景区名称,重新打造大云台山旅游品牌;也可以让景区内的景点范围不受政区界线影响,保持自然美景的完整性。比如,潭瀑峡的旅游线路可以从老潭河向上延伸至瀑布源头,让游客从山上也能俯瞰到亚洲第一天瀑的壮丽景观;也可以开发旅游新景点,延长景区旅游线路。比如,在不破坏原有风貌的前提下整修‘寡妇栈道’,形成以‘寡妇栈道’为特色的徒步探险旅游新亮点;又或是在双头泉村、界碑村、勤泉村等村落发展乡村旅游,以丰富旅游产品,增强旅游吸引力;更可以依托云台山景区的品牌优势,成熟的营销模式,对大云台山旅游景区进行整体营销,打造大云台山旅游品牌,带动中原经济区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张慧霞教授如是说。

  合作,是云台山人的心愿。

  上市之困———云台山10年上市马拉松

  和则互利共赢,斗则两败俱伤。云台山的十年争斗,使晋豫双方都受到了伤害。不仅是山西的上云台景区遭遇困境,河南的云台山景区也有难题。只不过一个是生存之困,另一个是发展之困。

  河南云台山景区从2003年接待游客首次突破100万人次,达到148.86万人次,到2006年接待游客225万人次,2009年接待游客326.55万人次,2012年接待游客506万人次,再到2014年,云台山景区连续三年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并保持增长态势。

  对于云台山景区来说,旅游已到达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作为一家志在做大做强的旅游企业,上市也势在必然。上市不仅可以解决景区升级转型需要的资金问题,同时,成功上市后,云台山景区将成为一个明星级企业,将会形成更多的发展优势。

  今年7月,河南证监局发布消息,焦作云台山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经进行了辅导备案,正接受上市辅导。还传出消息“云台山上市将在今年完成申报工作,并争取2016年上半年在A股市场实现IPO上市。”

  省内一位长期关注着云台山上市情况的专家表示:“如今不是10年20年前了,瞒着别人就能把共有的资源单独申报成自己的了,现在国家对企业上市是有硬指标的,抛开对云台山景区的各种经营指标不说,单地界之争,景区收益权之争就无法解决。”

  我们注意到,影响云台山集团上市的诸多因素中,的确有一条:由于云台山景区同时地跨河南、山西两省,导致的晋豫两省的地界之争、景区收益权之争依然存在。相关专家也分析,“对景区这块资产来说,它是有争议的,有纠纷的。对于有纠纷,有争议的资产,同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上市,因此云台山风景区的开发和发展,乃至今后的上市,能否跨越豫晋省界,实现两地政府共识、企业共赢、群众共富,上市后能否确保股民利益,同样值得深思。”

  这或许也是云台山10年来一直在努力,却始终没有成功上市的原因吧。早在2004年,焦作市政府就成立了“云台山上市筹备领导小组”,并提出了“力争2005年年底实现云台山境外上市”的目标。2009年12月26日,焦作云台山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云台山集团上市计划再次提出。2011年,云台山旅游被河南省列入后备上市企业名单。2013年,河南省金融办确定并公布了新一批的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云台山旅游榜上有名。

  “或许,上市对于促进上下云台山的合作是个好机会。我也希望借此机会把问题解决好,共同开发,合作共赢。”郑书文表示会继续向有关方面和焦作云台山传递上云台的合作诚意。“因为不管是缺少上云台还是下云台,云台山都不完整。不要总盯着分歧,要讲合作,共同打造一座美丽完整的云台山,这应该是所有云台山人的心愿。”他说。

  本报记者 裴云峰 郑 娜

相关阅读

学霸市长为何走不出权徒困境

新一轮的“打虎”,不过是“武松”睡醒的产物。如果“武松们”疲倦了,“权徒”家族新添些学霸,想必这些学霸官员照样摆脱不了被染黑的命运。果真如此,又如何让“学霸市长”们走出“权徒困境”呢?

沈颢认罪前秦朔王石已是老友

就像企业家与媒体人的友谊说不清一样,企业与媒体的“广告合作”也说不清——广告投放到底是看重媒体宣传作用还是为了购买安全感,这怎么界定呢?所谓难以界定的地方,往往就是灰色地带,而灰色地带,在“定罪”的时候,就成了一个“富矿”……

学霸市长为何走不出权徒困境

新一轮的“打虎”,不过是“武松”睡醒的产物。如果“武松们”疲倦了,“权徒”家族新添些学霸,想必这些学霸官员照样摆脱不了被染黑的命运。果真如此,又如何让“学霸市长”们走出“权徒困境”呢?

台湾教科书别用多元掩盖台独

与过去激烈地要求“台湾独立”、“台湾人不是中国人”的做法不同,当下的亲绿学者喜欢用更柔性的方式来表达所谓“台湾事实上的独立”论调。比如他们刻意把台湾当做一个“超然”的实体,而不论是郑成功、清政府、“国民政府”还是荷兰、西班牙、日本,他们都是“外来政权”。

  • 梁建章:非婚生育权利应得到法律保障
  • 李冰冰回国治好病无需过度诠释
  • 一百年前北京人的有车生活是啥样的?
  • 作为文化名人的陈忠实都有哪些烦恼?
  • 《老炮儿》冯小刚让演员无路可走
  • 海菱:如何避免让男人掌控女人婚姻?
  • 斯里兰卡佛教圣城康提的极乐世界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