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世说新语》是一本奇书 读了以后会变成“高大上”的人
《世说新语》是本奇书。资料图
被“刘义康事件”吓死的人叫刘义庆,代表作为《世说新语》。这是一本描写上流社会的书,你如果想成“高大上”的男人,这本书可以当作入门教材。简单好学,不需要太有钱、不需要读太多书,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两句话,立即让你变成一个有品位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他的仕途一帆风顺
如果表面来看刘义庆生平,除了死得早之外,活着的时候都很完美。
他是刘裕同父异母弟弟刘道怜的儿子,后来过继给了刘裕的另一弟弟刘道规。刘裕对这个侄子非常喜欢,但刘义庆并没有成为纨绔子弟,从小聪明,又喜欢学习。
刘裕在篡位前,要让子侄们掌握各个地方上的实权。北伐长安时,也带上了13岁的刘义庆。回来后,封他为辅国将军、北青州刺史,后来改任为豫州刺史,都督豫州诸军事等。
一个“初中生”就成了省级高官。
刘裕称帝后,他被封为临川王,任侍中,为皇帝近臣;15岁时兼任秘书监,成了国家图书馆馆长。这段时间,他读了大量的书,成了一个学者型的官僚。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副宰相)。这样,一个“高中生”成了国家级的干部。
这个当官的速度比火箭还要快。
压力大只活了41岁
但在刘裕死后,大宋皇室开始鲜血四溅,先是刘义符、刘义真被杀,接着刘义隆上台,徐羡之等三名顾命大臣被杀。
对于局外人来说,这是惊险的“动作片”,或者是热议的“头条新闻”。但刘义庆处在漩涡的正中心,亲眼看着一个个活蹦乱跳的亲人、朋友被砍了脑袋,倒在面前,吓得神经衰弱,晚上做噩梦。
到了432年,刘义康权倾朝野,朝廷渐渐分成了两派。刘义庆预感到大事不好,新一轮的屠杀就要上演。29岁的他请求外调,远离杀机重重的都城。文帝任他为荆州刺史,他松了一口气,低调做人,天天“潜水”不冒头,在荆州度过了8年的平静生活。
440年,37岁的刘义庆又调任江州刺史,因为文帝担心他尾大不掉。
就在同一年,刘义康、刘湛事发,刘义康被发配到江州做刺史。刘义庆的“省长”位置就被挤掉了,过了几个月空悬着,没有安排。
在江州,他和刘义康见过一面,都知道前途凶险,此生将度日如年,不敢说一句话,生怕被“狗仔队”打报告,“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文帝听说后还是很不高兴,改任刘义庆为南兖州刺史。
刘义庆从小善于骑射,从此再也不敢骑马,免得别人说他有野心。
他当官的经历相当丰富,但既没有获得鲜花掌声,也没有砸来乱飞的板砖。一方面是他没兴趣,不喜欢吹牛拍马、出风头;另一方面是他没胆子,刘义康就是“榜样”,升得快可能死得也快。
就在这一段期间,就是38岁时,他开始编撰《世说新语》,这是他的爱好,也成功地逃避了现实。但是他能摆脱外部的纠缠,却摆脱不了内心的纠结,只活了41岁就去世了。
《世说新语》经典故事多
这本书在当时影响不算太大,《宋书》(南朝梁代沈约注)中一个字没有提,《南史》(唐代李延寿注)中明确记载是刘义庆所著。后人大多认为这本书是在刘义庆的主导下,招集了大量文人编撰而成的。
唐代前,这本书“失意潦倒”,史学家讽刺为“街谈巷议”。但到了宋元以后,身价越来越高,一路飘红,大步踏进“名著殿堂”。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三国、魏晋时,儒家思想不再稳坐“老大”位置,和佛家、道家并驾齐驱,正是社会大动荡、思想大碰撞的时期,《世说新语》记录下了这个“万花筒”似的纷繁世界。
这本书不是长篇小说,是由1200多个小故事组成,分成了36类。分别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等,把人性的各个角度几乎都“扫描”到了。
每个故事长短不一,短的两三句,长的几行,基本上一分钟之内都可以讲完,看起来非常随意,就像今天碰个事记下来,明天遇到个事再记下来。
书中人物一共有1500多个,里面有帝王、将相、官吏、文人、隐士、僧侣等等,形形色色,但都是处在金字塔尖的社会名流,轮番登台,如同大型的“明星聚会”。所以鲁迅称这本书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这本书的特点有很多,如果只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抓住一个细节写活一个人。相当于高手过招的时候,只写一剑封喉的那一招;画一个人物肖像时,只画他最具特点的一个动作、表情。
所以故事绝对没有说教,简洁如微博体,好玩如短视频,说教如鸡汤文、搞笑如段子手。对人物的外貌、言谈描写,每一个字都精炼传神,似乎在纸上跳动,一下子蹦进你的脑海里,一下子刻在历史的碑石上,留下深深的印迹,无论滔滔江水冲洗几千年,也是清晰如昨天。
举里面的几个例子:
故事1:管宁、华歆两个人在园子里面锄菜,看到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继续挥锄,好像没看到,华歆拿到金子又扔了出去。两个人又曾经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富贵的人坐着豪华的车子从门口经过,管宁继续读书,华歆把书放下出门去看。管宁把席子割成两半,和华歆分开来坐,对他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出自《世说新语·德行》,这就是成语“割席断交”的由来。
点评:两个小动作立即判断出两人高下。
故事2:庾子嵩写成了《意赋》。他的侄儿庾亮看见了,问:如果是有意呢,那不是一篇赋就能说尽的;如果是无意呢,那又何必写这篇赋?
庾子嵩答:恰好在有意和无意之间。
出自《世说新语·文学》。 点评:问得奇,答得巧,就像辩论赛中的金句。
故事3:钟毓、钟会(兄弟二人)有美好的声誉。13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他们的名气,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
两人奉旨进见。钟毓脸上有汗,魏文帝问:你脸上为什么出汗呢?
钟毓回答:恐惧慌张,所以汗像水浆一样流出(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文帝又问钟会:你脸上为什么不出汗?
钟会回答:恐惧战栗,所以汗水不敢冒出来。
出自《世说新语·言语》,这就是成语“汗出如浆”、“汗不敢出”的由来。
点评:钟毓紧张,答得老老实实;钟会镇定,答得更为睿智。但聪明易被聪明误,钟毓平安度过一生,而钟会大起大落,最终被杀。
魏晋时大量经典的故事、流传的成语都是出自《世说新语》,比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卿卿我我,望梅止渴、华亭鹤唳、绝妙好辞、一览无余、冰清玉润、琳琅满目、自惭形秽等等有上百个。
书中各种各样的高人斗智斗勇,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能细读这本书,不仅情商能上一个台阶,而且似乎和无数的“名人”对话交流过,洗去了一身的尘土,变得清新高雅、超凡脱俗。
“刘义康事件”还害死了一个人,更是一个大才子。
扬子晚报记者 杨民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