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你的首都在北京

2016年03月21日09:34  新闻专栏  作者:海外网评  
香港人,你的首都在北京 香港人,你的首都在北京

  文/王大可

  “有个贵族朋友在硬币背后/青春不变名字叫做皇后

  每次买卖随我到处去奔走/面上没有表情却汇聚成就”

  罗大佑这首《皇后大道东》,无论是香港人还是内地人,会唱的不少。里面的借喻也非常有意思,英国女王作为曾经的“贵族朋友”,跟港人的衣食住行紧密相连若许年。回归后,一切不复往日的模样,硬币上青春不老的女王头,早已被盛开的紫荆花图案取代。

  从港英政府过渡到特区政府,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以1997年7月1日为界,前后泾渭分明。港人群体内心的变迁,以及重新寻回归属坐标的过程,却非一时一地朝夕之功。有道是“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很难画出一道清晰的分界线。

  香港恒隆集团董事长陈启宗曾在一篇报章旧文中提到,他早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教授MBA课程,两次问台下的年轻学子——“作为香港人,我们的首都在哪里?”愣神之后,答案众说纷纭,有说是“维多利亚湾”的,有说“我们没有首都”的。最后一位女同学以怀疑的口吻问:“北京”?

  问答大概在2004年,香港已经回归六七年了。怪就怪在,从香港到北京,地理上不过2000公里的距离。念过小学课本的人,国家的首都是常识问题。例如,夏威夷人大概会毫不犹豫的说自己的首都是华盛顿,喀山人毫不犹豫地说自己的首都是莫斯科。

  除却教育上的欠缺,是香港人脑子慢吗?未必。港人的聪明勤奋世人皆知。根子恐怕还在那个昔日的“贵族朋友“身上。

  英式红茶之外,万公里之外的伦敦,曾经裹挟着大英帝国的荣耀和治理经验,帮助香港打造了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较为完备的市场经济和引以为傲的法治自由。当然,民主是没有的,“贵族朋友”的代理人叫港督。翻开香港百年治理史不难发现,港督眼中的港人,十之八九是欠管的。想当年,少数顺从英国人的本地精英想以英国人自居,但只能作二等公民,绝不敢逆管治者的意旨。至于那些有国家情怀,认同中国人身份,包括不少青年学子,不免被打为“左派”而受压迫。

  当政者也格外小心,怕香港人的国家和民族意识抬头,进而挑战其殖民地治权与利益。于是以繁荣为诱饵,用经济成就赎买、淡化港人的政治诉求。这也正是“每次买卖随我到处去奔走/面上没有表情却汇聚成就”的确切含义。

  所以很早在港人心中就形成了一种偏颇的心理架构:“两耳不闻家国事,一心只赚女王头”。港人引以为傲的“狮子山下精神”,更多的也是一直强调美国梦式的个人奋斗,闷头发财,而非中国梦式的民族复兴,全面觉醒。

  一个人,必然要有家的归属感。一个群体,必然要有国的归属感。国家意识是搞政治的起点,否则将泛滥无所归属。可能香港被 “重经轻政”的思路殖民的太久了,以至于忘记初心和出身。曾经的“知己”,已经如“昨日之日不可留”。 处在东西方之间,向左走向右走?高不成,低不就,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以此观之,所谓旺角暴乱,反水货客,甚至“港独”,都可以找到去留惶惑,方向迷失的影子。

  这种政治和社会抑郁症,用张明敏的歌可以完治:“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指出的路径非常清晰,心灵的归属感,是抵抗昔日殖民化的利器。而今日只有完成心理上的“去殖化“,才能重新找到指引未来的归属感。正是:

  知己一声拜拜远去这都市/要靠港人自己搞搞新意思

  香港向北飞行两千多公里/首都在哪心中要有坐标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香港 首都 北京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