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独家: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上——《升旗号角》如何诞生的?

独家: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上——《升旗号角》如何诞生的?
2018年01月01日 16:36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国之声《国防时空》北京2018年1月1日电(记者娄思佳、孙杰)在2018年元旦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上,解放军军乐团8名礼号手和60名演奏员先后演奏了《升旗号角》、《国歌》和《歌唱祖国》,这也是解放军军乐团第一次参加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

在不到一个月的准备时间里,他们究竟是如何训练的,震撼全场的《升旗号角》又是如何诞生的呢?

日前,记者走进军乐团,找到了答案。

军乐团的8名礼号手吹响《升旗号角》

在今天的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上,随着军乐团的8名礼号手吹响《升旗号角》,升旗仪式正式开始。解放军军乐团副团长兼乐队指挥张海峰告诉记者,《升旗号角》是此次升旗的一大亮点,也是他们领受任务后,专门设计的一个创新环节。

张海峰介绍说,这种形式的演奏最早是2014年的时候,国家欢迎外国元首的仪式上我们第一次演奏。第二次使用是九三大阅兵,我们用了七支礼号。这次用的是八只,2018年元旦凌晨的时候吹响,而且站在城楼上演奏,昭示着我们新时代一种新的气象,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创新。

吹响《升旗号角》的军号(朱西迪摄影)

这个环节提出后,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认可。接下来,曲子怎么做,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团里面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青年作曲家郭思达,因为九三阅兵的号角就是他创作的。

郭思达说,三天之后就要开始录音。虽然它短短的只有20秒,但是你要把所有这些东西都装在20秒以内,这是挺难的事,当时压力也很大。

三天的时间,千万次的灵感与思索,千百次的推翻与重来,《升旗号角》终于诞生。

郭思达说,他觉得自己赋予了这首曲子三个特点:第一点就是因为我们现在在新时代了,乐曲要体现出有新时代的符号。第二点就是大国风范,中国现在也强大了,它面向世界的一个展示,一个新的形象。第三点就是中国元素,毕竟我们要给国外或者全世界展示要极具我们中国特色的音乐语言。

军乐团的8名礼号手吹响《升旗号角》(路恒摄影)

最难的创新完成了,剩下的就是训练,不停的训练。王瑞光是8名要站在天安门城楼演奏的礼号手之一,他说,站在高台上演奏,风大气温低,但这还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的是他们在城楼上一字排开后,最远的两人距离达到将近20米,他们要以单独演奏的方式达到集体演奏的效果。

王瑞光说,集体演奏大家要听到互相的声音才能够整齐划一,但是这个距离其实已经超出正常合作的范围了,声音是有延迟的。虽然是八个人在一起演奏,但是其实每个人演奏都是按照个体去训练,就是打着节拍器,心里面练。

训练的时候正值北京最冷的季节,很多乐器在低气温下都很难使用。面对这样的难题,乐队里的小号首席侯冰说,他们积极思考对策,想了很多克服困难的办法。

我们小号演奏的时候需要按活塞,因为我们吹得是热气、哈气,里面会有水分,特别冷的时候它就会冻住了,想吹的音抬不起来按键了。这个我们有办法,就是往按键里面灌酒精,因为酒精不会冻上,按下去就会很灵敏。

2018年1月1日,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朱西迪摄影)

训练虽然很辛苦,但是演奏员们深知,自己在执行的是历史性的任务,所以充满了干劲。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举起乐器的时候,8只礼号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和太阳升起的角度相同。礼号手王瑞光说,他们给自己的演奏起了个代号:太阳升起的号角。

礼号手王瑞光:“国旗是在第一缕阳光照射过来的时候升起,等于我们是迎接它的号角,把国旗送过去,我们自己起的名字叫太阳升起的号角。”


 


七大变化

1、每月第一天升国旗增加号手和礼兵的迎旗环节。新创作《升旗号角》音乐,有军乐团礼号手在天安门城楼演奏,象征吹响新时代的奋进强音。仪仗队礼兵在金水桥南侧列队,强化庄重威严的气氛。

2、增加护旗队人数。每月第一天升国旗护旗队员由过去36名增加至96名,平日升国旗护旗队员由过去36名增加至66名。护旗队有陆海空军方阵组成并适当增加人数,更好地体现威武雄壮的气势和阵容。

3、调整升旗时长。《国歌》完整演奏一遍,升旗时长改为46秒。

4、调整军乐团出场和演奏位置。军乐团由过去跟随护旗队执行演奏和返回,改为提前从广场西侧进场,在护旗杆基座南侧区域演奏,护旗队出场和返回更加整齐划一。

5、调整《歌唱祖国》演奏时机。每月第一天升国旗,将《歌唱祖国》从护旗队出场行进间演奏,改为升旗后返回时演奏,护旗队出场时不演奏音乐,全场安静,凸显护旗队的整齐步伐声,更好体现仪式的肃穆庄严。

6、调整护旗队动作。护旗队进场正步行进时由肩枪改为端枪,升旗时增加3名分队长同时下达“向国旗——敬礼”口令、行举刀礼增强威武气势。

7、调整升旗人员。升旗组由原来的4人调整为3人,分别着陆海空三军礼服,代表全军官兵。着陆军礼服的升旗手执行展旗任务,另外2名着海军空军礼服的护旗兵握枪行注目礼。

2018年1月1日,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朱西迪摄影)

历史上的

升国旗仪式

天安门广场的升国旗仪式历来都是展现爱国情怀的一个舞台。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亲自按下了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从那一天起,一代代的升旗人在天安门广场将五星红旗升起。可以说,天安门广场的升国旗仪式也是时代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

最初天安门广场日常的升旗仪式比较简单。当时电动旗杆下面的电机是归北京市供电局负责,在毛主席亲手升起第一面国旗之后,升降旗的任务就落在了供电局电工师傅的肩上。甚至有一位叫胡其俊的电工师傅承担升旗任务,一干就是26年。

到了1977年5月,升降旗任务开始由北京卫戍部队的两名战士承担,他们一人引路,一人扛旗,经过长安街的时候,还得给机动车让行,升旗的场面也不够庄严。

1982年12月,武警部队开始担负升降国旗的任务,国旗升降仪式也开始规范起来,一人擎旗,两人护旗,统一着装,昂首挺胸,正步行进,并且让国旗和太阳同时升降。

1991年初,武警“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正式成立,从当年的五一劳动节开始,实行了新的升降国旗仪式,这个仪式一直持续到了昨天。

2018年1月1日,天安门广场升国旗(路恒摄影)

2018年1月1日,天安门广场升国旗(路恒摄影)

消息来源:CNR国防时空

本期编审:孙    利

责任编辑:朱西迪、欧亚美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