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高谈阔论】《时间简史》是怎样成为“爆款”的?

【高谈阔论】《时间简史》是怎样成为“爆款”的?
2018年03月19日 06:22 工人日报


资料图片

   

“第一次想起写一本有关于宇宙普及的著作是在1982年,我的部分目的是为女儿攒一点学费。”史蒂芬·霍金在自传《我的简史》中如是描述自己写《时间简史》的原因之一。事实证明,这个目标实现了,《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一书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销量以千万册计。

通常而言,书店会把《时间简史》一书归类为“科普图书”,毕竟,它介绍的是宇宙的起源和命运,内容包括大爆炸、黑洞、量子引力、虫洞等。事实上,对于大部分读者而言,搞清楚什么是相对论就已经很难了,更别说弯曲空间和宇宙演化了。那么,为什么这本书销量还会如此之高,影响力还会如此之大呢?

其实,《时间简史》的成功并非偶然,霍金本身就是个出色的科普作家,除了《时间简史》一书,他有影响力的科普书籍还包括《果壳中的宇宙》《大设计》等,而“果壳”一词则来源于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即便我身处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是无限宇宙之王”。

这让人不禁想起文学史上的一则轶事,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很喜欢《爱丽丝漫游仙境》一书,于是希望作家再有作品也送过来,结果她收到了一本数学书,小说的作者是个数学家……

成功的科普作家,往往不仅具有较高的科学理论和研究水平,也有相当厚重的文学功底,文理兼备,二者缺一不可。霍金的父母都曾就读于牛津大学,父亲后来研究寄生虫学,而母亲在大学学的是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这对霍金影响不小。

其实,霍金自己也清楚,《时间简史》一书的成功,与他自己本身的故事也有很大关系。他在自传中这样写道,“无疑,我身罹残疾,然而努力使自己成为理论物理学家,这种让人们感兴趣的故事也对这本书的销售推波助澜”。当“残疾”与“理论物理”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标签贴在一本书上时,人们购书已经不只是为了获取知识,也不仅是追随某种文化现象,也有对自己的激励。当一个残疾人都能成为声名显赫的理论物理学家时,还有什么不可能呢?就如同霍金喜爱的哈姆雷特所言,“一个梦的本身便是一个影子”。

科普图书,是为今天的少年而写,也是为明天的成人所著。诚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学好物理,每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但是,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因此喜欢科学,并且以理性的逻辑来思考问题,以科学的方法来处理问题,那将是人类社会之幸。

在《时间简史》一书的结论一章,霍金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大意是如果发现了一个完备的理论,应当及时让所有人理解,而不只是让几个科学家理解。“那是我们所有人,包括哲学家、科学家以及普普通通的人,都能参与讨论我们和宇宙为什么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对此找到了答案,那将是人类理性的终极胜利”。

或许,这样的结论,比物理学公式更有意义。霍金去世的3月14日,是世界圆周率日,也是爱因斯坦的生日。科学群星闪耀,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探索了未知的世界,也是因为他们的探究精神,将激励后人。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