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选址南京西路325号,建筑原身为1934年建成的上海跑马总会大楼。 上海历史博物馆 供图
3月26日起,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将正式全面对社会免费开放。
提到上海,人们常常会想到近代繁华的十里洋场或是当代高楼耸立的魔幻都市,印象总是指向,上海是年轻的。而事实上,位于中国南北海岸线中点的上海,已走过六千年岁月。
作为第一座综合反映上海城市发展历史的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上历博”)从史前文明开始,展陈古代至近代上海发展的点点踪迹。它不仅拥有丰富馆藏,还充分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展陈,使文物“活”起来,让参观者身临其境般感受。馆长胡江表示,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将成为上海文化新地标。
“流浪”多年,落地城市中心
“从前的上历博总是租赁场地做展览,一直在流浪中。”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副馆长裘争平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如今,上历博有了真正的家。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选址南京西路325号,建筑原身为1934年建成的上海跑马总会大楼,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上海最重要的近代优秀历史建筑之一。
建筑本身就见证着历史变迁,历经跑马厅、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和上海美术馆,它留存着城市发展中重要的文化信息,承载着几代上海人的记忆。鉴于建筑的特殊性,上历博“修旧如旧”,最大程度还原建筑本体,同时克服老建筑和新功能的矛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上历博位于城市中心的地理位置意义重大。
建成后,上历博与附近的上海城市规划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一起,形成上海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与大光明电影院、国际饭店、天蟾舞台、上海音乐厅、大世界等一起,共同增强了人民广场文化风貌区中的老上海元素。
上海特色:从古至今的“生活雅致”
上历博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展厅面积约9800平方米。其中1100余件/套展陈文物,较全面地反映了上海近6000年以来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变化。
馆长胡江介绍,上历博展览体系由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展构成。基本陈列位于东楼,由《古代上海》和《近代上海》组成。
10位木雕师傅耗时10年完成的“百子大礼轿”。 上海历史博物馆 供图
在一楼“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尊见证了外滩百年历史的“汇丰铜狮”,为1923年上海汇丰银行大楼建造时从英国定制。往里走便可看到镇馆之宝“百子大礼轿”,这顶迎亲礼轿材质为黄杨木,高2.8米,上下七层,轿上雕刻了众多戏曲故事与人物,装有100只小电珠,寓意多子多福。从1927年起,由10位木雕师傅耗时10年雕刻完成,被喻为“中华第一大轿”。
马家浜文化时期“上海第一人”头骨。澎湃新闻记者 李菁 图
《古代上海》展厅陈列以史前文明、古代发展、城镇兴起为线索,重点文物包括六千年前的文化遗存。展厅内,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上海人“上海第一人”头骨(公元前5000年~前4000年的马家浜文化时期)令人印象深刻,同时期反映了农耕经济的家猪陶塑亦具有重要意义。在公元前1900年~前1200年马桥文化时期陶器的展厅旁,设有“小小陶艺家”的多媒体互动项目,适合儿童亲近历史。
“小小陶艺家”互动项目。澎湃新闻记者 李菁 图
“精致”是上海的代名词之一。事实上,随着经济繁荣,宋元时期的上海便文雅成风,人们开始崇尚华美、追求雅致。在宋元至明清时期的馆藏陈列中,精美的瓷器、金银首饰、衣饰和文房用品亦反映出鲜明的上海特色。
上海人在宋元时期即开始的精致生活。澎湃新闻记者 李菁 图
注重新媒体和视觉技术,再现十里洋场繁华
一盏早期美孚灯(即“煤油灯”)足以勾起老上海人尘封已久的记忆,墙壁上悬挂着“亚细亚”、“美孚行”、“邵万生”等商家招牌,橱窗中展示着两瓶百年“正广和汽水”和20世纪初电车公司的票袋票板……让人仿佛置身于上个世纪的历史中。
早期美孚灯(即“煤油灯”)。澎湃新闻记者 李菁 图
百年“正广和汽水”。澎湃新闻记者 李菁 图
邵万生金字招牌。澎湃新闻记者 李菁 图
《近代上海》以上海城市史为脉络,革命史为重点,再现了昔日上海滩的繁华和近代上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大本营和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在全国救亡图存、民族复兴道路上的重要贡献。抗英英雄陈化成督造的振远将军铜炮、首版《共产党宣言》、1911年孙中山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选票……无一不在提醒参观者牢记革命的艰难历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展陈中,上历博充分应用了新媒体和视觉技术。
投影下仿佛在运转的清花机。上海历史博物馆 供图
反映上海棉纺工业发展的清花机上被放射3D投影,沉默的文物仿佛再次运转,被赋予新的生命;参观者也得以更加了解和亲近历史遗存。一块“百校百歌”的互动展示屏中收录了上海历史悠久的大、中、小学,其中包括对每所学校的历史介绍,还可播放其校歌,呈现了丰富的上海文教历史。
上海近代交通工具发展互动墙壁。澎湃新闻记者 李菁 图
一面可以触摸感应的墙壁则通过动画投影展现了近代上海交通工具的发展历史。银行保险柜模型复古逼真,抽屉可以通过触摸感应打开,打开后可见各式铜元等旧时货币。戏剧舞台模型也栩栩如生,参观者可以选择昆曲、海派京剧、越剧、沪剧、淮剧等剧种尽情观赏……
上历博还考虑到小年龄段参观者的参观感受,对部分互动项目进行精心设计。
如在一楼“序厅”,一面被称为“魔镜墙”的“上海历史线索查询系统”墙可同时容纳20-30人进行互动操作,搜索需要的内容。这一系统不仅有中文、英文两种语言选项,还有“儿童视角”选项,点选后屏幕上的所有内容均会下降,方便儿童查阅。
3月26日起,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将正式全面对社会免费开放。
提到上海,人们常常会想到近代繁华的十里洋场或是当代高楼耸立的魔幻都市,印象总是指向,上海是年轻的。而事实上,位于中国南北海岸线中点的上海,已走过六千年岁月。
作为第一座综合反映上海城市发展历史的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上历博”)从史前文明开始,展陈古代至近代上海发展的点点踪迹。它不仅拥有丰富馆藏,还充分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展陈,使文物“活”起来,让参观者身临其境般感受。馆长胡江表示,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将成为上海文化新地标。
“流浪”多年,落地城市中心
“从前的上历博总是租赁场地做展览,一直在流浪中。”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副馆长裘争平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如今,上历博有了真正的家。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选址南京西路325号,建筑原身为1934年建成的上海跑马总会大楼,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上海最重要的近代优秀历史建筑之一。
建筑本身就见证着历史变迁,历经跑马厅、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和上海美术馆,它留存着城市发展中重要的文化信息,承载着几代上海人的记忆。鉴于建筑的特殊性,上历博“修旧如旧”,最大程度还原建筑本体,同时克服老建筑和新功能的矛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上历博位于城市中心的地理位置意义重大。
建成后,上历博与附近的上海城市规划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一起,形成上海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与大光明电影院、国际饭店、天蟾舞台、上海音乐厅、大世界等一起,共同增强了人民广场文化风貌区中的老上海元素。
上海特色:从古至今的“生活雅致”
上历博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展厅面积约9800平方米。其中1100余件/套展陈文物,较全面地反映了上海近6000年以来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变化。
馆长胡江介绍,上历博展览体系由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展构成。基本陈列位于东楼,由《古代上海》和《近代上海》组成。
10位木雕师傅耗时10年完成的“百子大礼轿”。 上海历史博物馆 供图
在一楼“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尊见证了外滩百年历史的“汇丰铜狮”,为1923年上海汇丰银行大楼建造时从英国定制。往里走便可看到镇馆之宝“百子大礼轿”,这顶迎亲礼轿材质为黄杨木,高2.8米,上下七层,轿上雕刻了众多戏曲故事与人物,装有100只小电珠,寓意多子多福。从1927年起,由10位木雕师傅耗时10年雕刻完成,被喻为“中华第一大轿”。
马家浜文化时期“上海第一人”头骨。澎湃新闻记者 李菁 图
《古代上海》展厅陈列以史前文明、古代发展、城镇兴起为线索,重点文物包括六千年前的文化遗存。展厅内,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上海人“上海第一人”头骨(公元前5000年~前4000年的马家浜文化时期)令人印象深刻,同时期反映了农耕经济的家猪陶塑亦具有重要意义。在公元前1900年~前1200年马桥文化时期陶器的展厅旁,设有“小小陶艺家”的多媒体互动项目,适合儿童亲近历史。
“小小陶艺家”互动项目。澎湃新闻记者 李菁 图
“精致”是上海的代名词之一。事实上,随着经济繁荣,宋元时期的上海便文雅成风,人们开始崇尚华美、追求雅致。在宋元至明清时期的馆藏陈列中,精美的瓷器、金银首饰、衣饰和文房用品亦反映出鲜明的上海特色。
上海人在宋元时期即开始的精致生活。澎湃新闻记者 李菁 图
注重新媒体和视觉技术,再现十里洋场繁华
一盏早期美孚灯(即“煤油灯”)足以勾起老上海人尘封已久的记忆,墙壁上悬挂着“亚细亚”、“美孚行”、“邵万生”等商家招牌,橱窗中展示着两瓶百年“正广和汽水”和20世纪初电车公司的票袋票板……让人仿佛置身于上个世纪的历史中。
早期美孚灯(即“煤油灯”)。澎湃新闻记者 李菁 图
百年“正广和汽水”。澎湃新闻记者 李菁 图
邵万生金字招牌。澎湃新闻记者 李菁 图
《近代上海》以上海城市史为脉络,革命史为重点,再现了昔日上海滩的繁华和近代上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大本营和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在全国救亡图存、民族复兴道路上的重要贡献。抗英英雄陈化成督造的振远将军铜炮、首版《共产党宣言》、1911年孙中山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选票……无一不在提醒参观者牢记革命的艰难历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展陈中,上历博充分应用了新媒体和视觉技术。
投影下仿佛在运转的清花机。上海历史博物馆 供图
反映上海棉纺工业发展的清花机上被放射3D投影,沉默的文物仿佛再次运转,被赋予新的生命;参观者也得以更加了解和亲近历史遗存。一块“百校百歌”的互动展示屏中收录了上海历史悠久的大、中、小学,其中包括对每所学校的历史介绍,还可播放其校歌,呈现了丰富的上海文教历史。
上海近代交通工具发展互动墙壁。澎湃新闻记者 李菁 图
一面可以触摸感应的墙壁则通过动画投影展现了近代上海交通工具的发展历史。银行保险柜模型复古逼真,抽屉可以通过触摸感应打开,打开后可见各式铜元等旧时货币。戏剧舞台模型也栩栩如生,参观者可以选择昆曲、海派京剧、越剧、沪剧、淮剧等剧种尽情观赏……
上历博还考虑到小年龄段参观者的参观感受,对部分互动项目进行精心设计。
如在一楼“序厅”,一面被称为“魔镜墙”的“上海历史线索查询系统”墙可同时容纳20-30人进行互动操作,搜索需要的内容。这一系统不仅有中文、英文两种语言选项,还有“儿童视角”选项,点选后屏幕上的所有内容均会下降,方便儿童查阅。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推荐新闻
- 【 新闻 】 特朗普挑起对华贸易战 美网友:害我们
- 【 军事 】 重大信号?辽宁舰在特殊时刻驶入台海
- 【 财经 】 第四套人民币升温:100元钞票炒至170...
- 【 体育 】 C罗连夺葡萄牙足球先生 穆帅亦获奖
- 【 娱乐 】 薛之谦惊患喉炎 针筒注射喉咙吓坏粉丝
- 【 科技 】 广电禁抓改编视听节目 B站抖音受影响
- 【 教育 】 男子十年前追求高考0分 今年第二次高...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